莽莽苍苍的武陵山哺育他们满腔忠诚、崇尚事业的博大胸襟;奔流不息的酉水河滋润他们吃苦耐劳,执着追求的不屈精神。在如火如荼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中,龙山县人调办指导员张勇与同事们夜以继日,不言苦累,顽强拼搏,无怨无悔,用意志和毅力抒发了大山之子的人调情怀,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人调之歌。
电话里传来儿子的哭诉声,他安慰儿子“不要哭,坚强些……”
金秋十月,阳光灿烂。11月1日上午8时许,张勇象平时一样,大步流星般地赶到龙山县城长途客运站,乘车前往距县城80公里的苗儿滩镇督促指导1%人口抽样调查登记工作。他和同事乘坐的班车到县城天王庙加油站时,司机却对旅客们说,因车辆刹车气压不够需要修理,不能去苗儿滩。他和同事一道步行返回车站等候班车。10点30分,他和同事坐上由县城途径苗儿滩镇开往凤溪乡的班车。班车沿209国道翻越沙子坡。突然,张勇的手机彩铃响了,他连忙打开手机,一接听便是儿子的哭诉声:“爸爸,爸爸,我是海海,上厕所时不小心摔伤了,手上出了好多好多的血,我要你,你快来呀!……”张勇的小孩乳名叫“海海”,今年刚满5周岁。因为海海的妈妈在外地工作,张勇把儿子一直带在身边。平日里张勇又当爹来又当妈,呵护着儿子健康成长;儿子对父亲更是寸步不离。“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张勇听到儿子的哭诉声时,不由得鼻子一酸,眼里噙着眼泪。张勇强忍着自己,把对儿子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并安慰儿子“不要哭,坚强些。要听婆婆的话,不几天,爸回来看你……”儿子再没哭诉了,挂断了电话,张勇才慢慢地将手机关上。坐在张勇身后的同事劝张勇回家看看时,张勇却执意不肯,说:“没事,不要紧。常言道小孩子的事大,但与工作相比,这次人调的事情更大啊!”班车不停地行驶在山间密林的公路上,张勇和他的同事一路颠簸,急切地赶往地处龙山南部的苗儿滩镇。下午2点左右,张勇和同事顺利到达苗儿滩镇。下车后,张勇和同事径直走进镇政府办公室。分管人调工作的镇党委副书记张飞彪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当张勇问及镇政府对入户调查登记工作是如何安排时,张副书记快言快语,实话实说,这段时间镇上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又是省定“八件实事”的通村公路的检查验收,又是计划生育冬季突击月活动,还有撤乡并镇、村委会换届选举,加之镇党委政府因行政区划调整临时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还没上任,即使工作千头万绪,镇里对人调工作已作安排,决定明天正式开展入户调查登记。听了张副书记的情况介绍,张勇深深感到,眼下镇里工作实在太忙了,且人调力量又显得不足,要在国家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涉及到4个村4个调查小区450户、2012人的登记工作绝非易事。人调工作进入关键时刻,真是十万火急。张勇毫不犹豫地对张副书记说:“眼下镇里调查力量不够,我们可以直接参战”,张副书记回答说:“好,我马上调兵遣将”。说干就干。张副书记拨通了柏梯坝村党支部书记彭武辉的手机,又叫来了镇上的调查员陈明召。已经是下午3点钟了。张勇等人简单地吃罢午饭,乘坐一辆三轮摩托车直奔距镇政府机关5华里的柏梯坝村。张勇同志是2003年由部队复员退伍后被安排到县统计局工作的。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对于他来说可谓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但他人年轻,脑子灵活,遇到事情肯琢磨。为赢得时间,快速搞好调查登记,他突发想,大胆提议采取“牛赶碾”的办法进行操作登记,即找到一户后留下一位同志登记,其他同志赶往另一户登记;再找到一户,又留下一位同志登记,原登记完的同志又赶往另一户登记,大家相互接力,循环推进。大家听了后,便一拍即合,在村支书彭武辉的引领下,大家不顾疲劳,爬坡上坎,象捉迷藏一样,逐户调查起来。“喂,小张,你在哪里。这户已经登记了”,“喂,彭书记,你在哪里?现在登记那一户?”“喂,小陈,你那边登完后,请到这边来!”山谷里不时回响起张勇和同事们的相互吆喝声。太阳落下山岗。张勇与彭书记话别,说明天早点来,争取把调查登记搞完。彭书记说“要得啰”。黄昏下,张勇和镇上的小陈等便离山寨而去……
天黑了,他手执火把,沿着弯弯的小路摸下山坡
11月2日,又是一个晴朗的天气。这天,张勇和镇上的小陈等一大早又驱车赶到柏梯坝村继续开展入户调查登记工作。工作中,他始终把方便让给年纪较大的同事,把困难留给自己。若调查户居住在路不好走的地方,他主动去调查;若调查户居住在远离公路的地方,他争着去登记;若调查户居住在山高坡陡的地方,他抢着去“查访”。柏梯坝村第一调查小区有53户274人,一条县级公路由北向南从村边穿过,唯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由东往西蜿蜒于山里,村民们大都居住在这条山路两旁的坡坡岭岭上。当地村民用这样一句话形象的说“打开大门看不见,喊一声咧听得见,你到我家来,我到你家去,走起路来要半天。”为尽快完成对该调查小区的调查登记任务,张勇便主动请缨,自己去远一点的坡顶上开展登记工作,让年纪大一点的同志留在山下接着昨天未登记完的户继续登记。吃罢早饭,张勇和村支书彭武辉一路朝山上爬涉。上山的路确实不好走啊!张勇硬是凭着年轻人那么一股冲劲和毅力,终于到达了山上。当彭书记开玩笑似地说:“小张,这就叫作练脚杆子劲啦!”张勇却回答说:“我也是山里生的人啊!没关系,还行!”“说归说,笑归笑,玩笑归玩笑,那就开始入户登记吧。”彭书记说。“好!”张勇回答道。在开展入户调查登记中,张勇不言苦与累,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一心只为调查忙。渴了,就从农户家的水缸里舀一瓢山泉水咕噜咕噜地喝下几口;饿了,就用农户拿来的沙田柚和椪柑填填肚子,不停地辗转坡前坳后,走进农家坪坝堂屋,悉心询问调查对象情况,一丝不苟的圈填着每一份调查登记表。一天的时间过得真快。夜幕又渐渐地降临。张勇习惯地打开《户主姓名底册》一看,还有最后一户住在山上最高处的彭武云家还没有登记。村支书彭武辉说彭武云家的情况他晓得,到村部后补登记好了,并劝张勇早点下山。张勇干起工作来素来就有一股犟劲。他一边对彭书记的关心表示感谢,一边说:“彭书记,调查表是要调查户申报签字的呀!天黑了没关系,还是登记完了下山吧?”张勇和彭书记翻过一道小山岗。掌灯时分,他俩走进了彭武云家。彭武云急忙迎上前去,并叫妻子赶快做饭。张勇说:“谢谢,饭不用做,只要把表填好就行”。户主彭武云风趣地说:“小张,别嫌弃,俗话说的好,有功无功,肚里莫空嘛”。约摸半个小时过去了,当张勇在电灯下把彭武云家5口人的情况逐项逐人圈填结束时,彭武云的妻子不愧山寨良家妇女,十分麻利地用电饭煲和电炒锅也做好了饭菜。吃罢晚饭。彭武云夫妻俩找来晒干的小山竹扎成两支火把,点燃后分别递给张勇和彭书记。已经是晚上7点多钟了。随着相互之间一声“谢谢”和“慢走”的话语,张勇和彭书记借着火把光焰的照耀,一前一后地朝山下走去,渐渐地消失在山野之中……
风雨无阻,为了人调工作,他和同事坐在农家阶檐上吃盒饭
11月3日,天气由晴转阴。乌云笼罩着山岗。早上7点钟,张勇和镇上调查员小陈等跨过苗儿滩大桥,沿着一条小溪到一地名叫做苗寨的民族村第三调查小区开展入户调查。村党支部书记田德凡早己等候在村头。大家相互认识后,张勇留在居住在该调查小区的退休干部翁瑞徵家进行登记。张勇把老翁一家的情况登记完后,欲起身出门,这时,屋外下起了小雨,翁老劝张勇雨停后再走。张勇说:“下点雨算不了什么,没关系,湿不了衣服”,张勇婉言谢绝了翁老的挽留之情,朝着田书记和小陈等行走的方向,穿过田埂,在寨子里找到田书记后,又忙碌着入户登记。一上午的时间过得真快。可谁曾知道,张勇和他的同事们还饿着肚子呢。田书记不经意地打开手机一看:“哎哟,快12点啰,大家早饭都还吃呀!”田书记连忙拨通村民张开万家的电话,说请给安排几个人的早饭。此时,站在一旁的张勇却计上心来,带着商量的口气说:“田书记,早饭是该吃了。不是嫌农户家的饭菜不好,只因调查工作太繁忙,时间太紧,为不麻烦农户,节省吃饭时间,能否与集镇上的餐馆联系联系,送几份盒饭过来。”田书记想,小张的话也在理。田书记一边推辞掉张开万家的早饭;一边与集镇上程家明家联系,“喂,程老板吧,我是民族村的田德凡,请送四份盒饭到苗寨,行嘛?”店主程家明满口答应:“一定送来,一定送来!”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店主程家明的妻子背着背篓,打着雨伞,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了事先约定的张家屋场。当大家坐在张家大屋的阶檐上吃着盒饭时,三位前来找村支书田德凡为她们各自的儿媳领取计划生育通知单的阿婆见此情景,联想起远在他乡打工的儿媳们,无不感动地说:“出门在外的人,真是辛苦啊!”张勇和他的同事却默默无语,把老百姓的赞扬铭刻于心,化作巨大的精神力量与工作动力。风,停了;雨,住了。吃完早饭,张勇和他的同事们又投入了紧张的调查工作。经过一天的苦战,张勇和他的同事们终于赶在傍晚前完成了对该调查小区72户366人的调查登记任务。虽然,张勇和他的同事们显得有些疲惫,但为了明天的工作,却大步行走在返回的山道上。
夜深了,张勇和同事们打着手电,乘船渡过捞车河
苗儿滩镇黎明村的梁家寨依山傍水,地处酉水支流的捞车河旁,距镇政府所在地15华里,寨子里居住着68户人家335人,是被国家抽中的调查小区之一。由于没有通公路,若从镇政府出发去该调查小区,必须乘船过河才能到达。11月4日,雨过天晴。深秋的阳光显得仍很温暖。这天,张勇早早起床后来到镇政府的院子里,要镇调查员小陈给黎明村调查员梁顺敖打个电话,以便开展工作。大约7点钟,张勇和小陈等4人驱车来到通往梁家寨的渡口码头,乘坐安有缆绳的木船从河西到达河东,先穿过几条田埂,再沿着新生渠道朝黎明村走去。40分钟后,张勇等人来到居住在山麓的梁顺敖家。大家相互商量后,便带上表册和资料直奔距梁顺敖家1华里的梁家寨子调查登记。入户调查登记就象一块“磁铁”一样。张勇和他的同事一干又是一上午。待回到梁顺敖家吃早饭时,时针指到了12点。吃完早饭后,张勇悉心地清点“战果”,还有43户没有登记啊!张勇和同事们不敢懈怠,没有过久停留,又折回到梁家寨子开展调查登记。秋末冬初,真是夜长日短。为完成对该调查小区的调查登记任务,张勇和同事们不怕苦、不怕累。热了,就把身上的毛线衣脱掉;渴了,就用随身带着的梁顺敖家送的柑桔解解渴,忘我地奔波在田间地头和寨子屋场,顽强地拼搏在调查登记第一线,终于顺利地完成了对该调查小区的全部入户调查登记工作。在张勇等人再返回梁顺敖家吃晚饭的途中,天渐渐地黑了。张勇是个细心人。为连夜赶回镇政府,不影响明天的苗儿滩镇居委会的调查工作,在返回梁顺敖家吃晚饭的途中特意从一个体商店里买了4支手电筒,以便赶路夜行。深夜10点钟,待张勇与同事整理完调查资料,与前来看望县里镇上同志的村支书梁清芝和村调查员梁顺敖围着火炉吃罢大块的陈年腊肉、喝完大碗的“苞谷烧”,开始启程返回。村支书和村调查员梁顺敖一直把他们送到村头,相互握手告别。张勇和同事们打着手电筒高一脚低一脚地朝河边渡口码头走去,便登上木船,拉扯缆绳,借着手电光顺利渡过了长流不息的捞车河。
人调抒豪情,山水共作证。据龙山县人调数据汇总结果表明:该县10个乡镇24个调查小区的调查登记总户数为2012户,调查登记总人口为8936人,则张勇和他的同事们所承担的苗儿滩镇4个调查小区的调查登记总户数为450户,调查登记总人口为2012人,分别占全县调查登记总户数和总人口的22.37%和22.52%,若按每户应登记19项计算,则450户应登记8550项次;若按人均应登记25个项目计算,则2012人应登记50300项次,两项相加共计58850项次,其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正是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的征战里,张勇和他的同事们以大山般的韧劲和忠诚统计事业的拼劲,起早贪黑,只争朝夕;尽职尽责,认真负责;心细如发,一丝不苟;讲究质量,注意效率,打了一场漂亮的人调之仗,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龙山县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