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按期如质上报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株洲市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全体人员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进行数据审核处理工作,采取一系列强化措施,有效确保了数据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在数据处理之前,市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就制定《2005年株洲市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处理方案》,规定了数据处理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了审核程序。省里的数据处理新程序一下发,市人调办立即组织人员认真反复地学习,直至完全弄懂掌握吃透新程序方肯罢休。市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主任金祖远先后两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数据处理工作,对工作环节进行细化,把任务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实行数量、质量、进度“三包”,真正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确保了审核工作的有序进行。
2、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业务人员与数据处理人员的配合,是保证数据处理质量的重要环节,业务人员对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业务进行指导,数据处理人员对数据处理全过程负责。针对数据处理时间紧,审核改错任务繁重的情况,广泛应用了人机结合的审核模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县(市)区报上来的数据首先由计算站接收并统一进行必要审核,再把必要审核出来的差错,分解到业务组的每个人进行审核改错;对于确认错误,逐人逐户地查看,有些还电话查询,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3、强化审核,确保质量。一是严格大数质量控制。由专人负责对大数的把关,把县(市)区上报的数据和历史数据及从部门收集的相关资料相比较,相衔接。二是加强基层数据审核。对调查表逐户逐项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把审核出来的差错及时返回给县(市)区进行改错更正,并规定县(市)区在限定的时间内重新上报,由此反复三、四次,直至把差错率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在审核的过程中甚至把县(市)区的专业人员调集上来,对有差错的调查表进行一张张的核对,直到找出差错的原因为止,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之。为了认真核对一个指标,有的县(市)区业务人员在市县之间往返了两、三次,直到基本上没有差错方可。
12月23日,株洲市人调办向省上报了数据,比规定的上报时间提前了两天。
[株洲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