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美洲和亚太地区人口普查会议于3月7日至9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此次会议由美洲和亚太地区普查和统计局长协会(ANCSDAAP)、美国普查局和美国东西方中心联合组办,会议的主题是人口普查数据的搜集、处理、使用和发布。包括中国在内,有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局(普查局)以及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统计司、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美国东西方中心的60位官员和一些研究机构的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各国统计(普查)局的代表结合本国2000年轮人口普查的做法、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以及下一轮人口普查的设想进行了研讨和交流,联合国机构的代表介绍了上一轮人口普查的情况以及下一轮普查的建议,学者们介绍了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结果。
张为民副局长代表中国国家统计局作了“中国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主要设想”的发言。
根据会议议程,本次会议还召开了美洲和亚太地区普查和统计局长协会全体理事会议。包括中国在内的七个国家的代表以及理事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协会关于2003年和2004年度的财政报告,通过了印度的Banthia先生继续担任理事会主席的提议,讨论了下一届会议地点和主要议题。初步决定下届会议在2006年底左右召开,地点由秘书处进一步联系确定。
通过三天的会议研讨和交流,各国2000年轮人口普查有着以下特点:
(一)越来越多的国家更重视人口普查工作
据联合国统计司介绍,2000年轮世界上有20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人口与住房普查,占国家总数的88%,普查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91%。
人口普查的基本目的是为政府决策、规划和行政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人口规模、分布和特点的资料对于描述和评估各国经济、社会和人口情况并拟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是必不可少的,人口普查数据还为研究人口各种结构、特征变化提供基本数据,这一点已经被各国政府所认识。因此人口普查得到了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并在大部分国家已成为一种制度定期进行。各国一般都是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两次普查之间进行一次简易人口普查,主要是减少了普查项目;也有一些国家,像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五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
(二)人口普查中更加注重新技术的应用
2000年轮人口普查中,长短表、地理信息系统、光电识别等新的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长短表技术,就是把抽样调查与人口普查相结合的技术。对反映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进行全面调查,每个人都登记,登记在短表中;对反映人口其它活动状况的详细指标,例如经济活动状况、迁移状况、生育状况等,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抽取一定比例的人口进行调查登记,登记在长表中。长短表技术作为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更多地获得信息的一种手段,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使用。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经成为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绘图,以数字化方式全面支持普查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发布的强有力手段,在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普查中得到应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展人口普查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在此次会议上,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演示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贫困问题,日本、中国香港、斯里兰卡、斐济等国家和地区介绍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发布情况。
利用光电识别技术,包括OMR、OCR、ICR技术进行普查数据录入,在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中国在1990年以前的人口普查中,一直使用人工键盘录入,2000年人口普查使用了OCR技术进行了数据录入。OCR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录入速度,节省了手工录入的人工成本。
此次会上,泰国和日本介绍了使用光电录入技术的经验。日本1965年-1995年的人口普查,一直使用OMR方式进行数据录入,2000年采用了OCR方式进行数据录入。他们认为,OCR方式,可以直接填写数字,使调查表设计更简洁,并且可以直接进行图像存储,但是OCR与OMR比较,OCR精度略低,并且辨识的精度不只取决于机器本身的质量,还取决于手写数字的质量,难度相对较大,但是他们认为辨识率和速度还可以通过技术上的一些改进来提高,他们准备下次普查中继续使用OCR进行录入。
(三)调查登记方式更加多样化
人口普查登记的传统方式是选派调查员入户填写调查表,这也是大部分国家采用的入户调查方式。中国进行的五次人口普查,均采用调查员入户,根据申报人申报填写调查表的方式。这种调查登记方式,需要聘用调查员,经过培训,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调查任务。由于调查员经过了专门培训、选聘调查员时对其素质有一定的要求,登记质量通常比较好。但聘用大量的调查人员,花费较大。不少发达国家在人口普查中使用邮寄调查表,由住户填写完成后寄回普查机构的方式。一些国家还在探索在下一轮普查中采用互联网填写调查表的方式。
邮寄调查表,首先要有一套完整的邮政编码和普查街区对应的体系,这样可以正确邮寄调查表,并明确哪些住户被寄送了调查表,同时也可以知道那些住户寄回了调查表。其次要求公民有很高的配合程度。美国在普查前要花很大力量来建立TIGER系统并完善地址编码系统,建立起邮政地址与地图的对应关系。美国的社区调查,邮寄的回收率只有50%。对没有反馈的调查表,再派调查员进行入户登记。对登记信息不全的调查表,还要通过电话进行核查。美国的社区调查,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调查方式,电话调查占9.2%,邮寄调查占51.1%,调查员入户登记占36.4%,未登记的占3.3%。
通过互联网填写调查表是一项全新的技术,需要大量坚实的技术工作和互联网在全体公民中的高普及程度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填写调查表,就是住户在计算机上通过互联网填写普查表,填完后直接从网上将普查表发回统计局。这样做,一可以免除调查表的印刷和运输,节约普查成本;二可以减少或不需要调查员;三可以减少数据录入工作量,直接将住户填写的信息转化为可供数据处理的信息。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互联网是否普及;二是怎样控制住户是否填报了普查表;三是流动人口怎样实现互联网填报等。澳大利亚、韩国在试点中约有10-20%的住户通过互联网填报了普查表,其余住户是派调查员进行调查。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等国家决定在下一轮普查中扩大互联网填报的比例。
在中国的历次普查中,一直是从基层干部、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教师中选调调查员,不是雇用调查员,给调查员的补贴较少,花费不是很大。今后的人口普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报酬地选调调查员越来越难,所以这也是今后人口普查面临的困难之一。目前中国还不能采用邮寄和互联网方式进行人口普查,还没有完整的邮政编码和普查街区相对应的体系,农村一些地区的群众因受教育水平低也无法理解和自己填写调查表,另外互联网也没有普及。但可以在一些有条件的大城市开展住户自己填表的试验。
(四)更重视普查登记数据质量的提高
与会的各国代表一致认为,提高人口普查的完整性,保证每个人都被普查登记是下一轮人口普查的主要任务。为此,各个国家通过总结2000年轮人口普查的经验,互相交流,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数据质量的提高。
美国已经决定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只使用短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查点人的数量上,以更好地实现全面覆盖,提高人口普查登记的完整性。调查项目少了,更有利于居民的配合,更有利于调查表的填写。通过人口普查反映出人口的总量、地区分布、年龄性别构成、住房等基本指标。与此同时,美国建立了年度社区抽样调查制度,将人口普查长表的项目纳入社区调查,每年都可以得出人口健康、人口迁移、人口受教育、人口经济活动、家庭婚姻生育等各种结构数据。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的人口统计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各种利益主体多元化,人们保护隐私意识增强,人口流动量增加,人户分离大量存在,计划外生育人口不配合登记等等原因,给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带来较大困难。所以从技术角度上如何解决查准总人口,是必须研究解决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