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站专栏 > 2007湖南省投入产出调查 > 工作简报

 

湖南省2007年投入产出调查工作总结

 

[ 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8-09-19 15:50:02 ]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经过全省各级调查机构的精心组织和努力工作,目前我省已经顺利完成了2007年投入产出调查组织实施、选点落实、布置培训、基层填报、录入审核、汇总上报等工作环节,高质量地完成了国家统计局布置的调查任务。现将2007年湖南投入产出调查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 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出色做好投入产出调查的组织协调工作

    抓好组织协调工作是做好投入产出调查的基础环节,这方面,我省把工作重点放在把好“四关”上: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文件、会议精神,把好思想统一关。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认真作做好2007年全国投入产出调查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全国投入产出调查工作会议精神,湖南省统计局对2007年投入产出调查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安排,在整个投入产出调查期间,省统计局先后四次召开局党组专题会议,听取投入产出调查工作汇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并把投入产出调查列为2007年、2008年全省统计系统的重点工作予以布置。2007年9月,还以省统计局名义,召开了有14个市州统计局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全省投入产出调查工作会议,在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对我省如何做好投入产出调查工作做了全面动员和部署。通过上述一系列工作,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为做好全省投入产出调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是多部门联合发文,把好调查任务落实关。2007年4月,省统计局会同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经济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全省投入产出调查和编表工作的通知》(湘统[2007]19号),全面启动我省2007年投入产出调查工作。通知中,要求各市州统计局、各有关部门和调查单位,切实提高对投入产出调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搞好协调,高质量地完成好投入产出调查任务。在此基础上,通过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要求,确保了投入产出各项工作任务的分解和落实。

    三是成立了投入产出调查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把好力量保证关。2007年7月,省统计局成立了由主管局领导挂帅,核算处、工业处、投资处、农经队等有关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2007年投入产出调查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投入产出调查日常事务。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抽调了核算处及相关处室业务骨干,具体负责实施各项投入产出调查工作。省级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搭建完成后。各市州也成立了由市级领导挂帅的高规格的投入产出调查领导小组,并选调了一批责任心强、工作认真、有一定调查经验、业务素质好的人员组建工作机构。承担调查单位的所有基层调查单位也相继成立了投入产出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且都按文件要求明确了专人负责投入产出调查工作。株洲车辆厂等许多调查单位还召开了专门的投入产出调查工作会议,对调查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任务分解到人。正是因为从上至下,各级各部门均成立了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使全省投入产出调查任务的顺利推进有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四是多渠道开展调查发动工作,把好宣传动员关。宣传是工作的先行。为了让社会了解投入产出调查,理解投入产出调查,支持投入产出调查,我们注意把宣传发动贯穿投入产出调查全过程,并重点抓好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在湖南统计信息内外网上开辟了投入产出调查专栏,展示本次调查的有关文件、通知、调查动态、培训课件、调查手册和表式、调查表逻辑关系,并通过网络对调查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保障了投入产出调查工作的顺利推进。第二件事是为提高调查单位对投入产出调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调查单位的配合意识,我们编写了《致投入产出调查单位的一封信》。《一封信》对投入产出调查的特点和技术要求、工作难度作了说明,对调查单位在组织机构、人员抽调以及依法填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就各级调查机构和调查人员对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应负的保密义务做出了明确承诺。《一封信》与相关文件一道下发到每一家调查单位,消除了企业顾虑,增强了企业配合调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件事是编写《投入产出调查工作简报》,及时反映我省调查工作动态,使每一个市州、每一家单位对比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借鉴兄弟单位好的做法,从而提升了调查工作的整体质量水平。

二、 明确任务,科学落实,扎实做好选点、培训和调查工作

    投入产出调查要求高,任务重,涉及面及其广泛,在复杂的情况面前要把投入产出调查任务落实好,没有统筹安排,科学调度,难度非常大。为了把调查工作做好做扎实,我们特别注意抓好五个环节:  

    一是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进度表。把整个调查任务,按照不同的时间区段和行业区别作了具体分解,并通过明确具体的任务目标、质量状况和工作要求,使得整个调查工作处于科学的调度和掌控中。

    二是主动扩点,精心选点,把调查任务落实到具体的调查单位。在国家分配我省的792家重点调查单位的基础上,考虑到调查单位的代表性和我省同步编制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要求,我省主动对调查单位进行了大规模扩充。为保证最后的填报率符合要求,我们明确要求各市州统计局根据《湖南省2007年投入产出调查选点方案》的要求。切实做好“双落实”。即对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分别与现有专业名录库核对落实,对专业名录库中没有的单位逐一进行电话落实,确保在调查工作开始前,做到调查单位名录与实际单位完全吻合。在对调查单位基本情况进行核实与确认的基础上,我省最终确定 了968家工业企业、47家建筑业企业和465家服务业企业(单位),共同承担湖南省2007年的投入产出调查任务。

   三是认真开展投入产出调查的试点,为调查工作全面铺开摸路子、积经验。调查工作铺开前,我省在长沙市开展了投入产出调查试点工作。试点中,我们对2007年基层调查表的指标设置、数据取材、填报方法与试点单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讨论,并就培训方式、培训时间、上报方式等广泛征求了基层单位的意见。通过试点,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不同行业的财务核算特点,及其与投入产出调查指标设计的对应关系,既为2007年全省投入产出基层调查方案的调整和完善提供重要的依据,也为下一步全面开展投入产出调查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四是从细节入手,抓好对基层调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高技术、高难度的投入产出调查工作要由人来落实,而承担调查任务的人的素质的高低,对调查工作的成败至关重要,完全可以说,培训质量有多高,调查工作的质量就有多高。在人员培训方面,我们着眼全局,狠抓细节,并从我省实际出发,坚持“两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对市州统计局业务人员进行方案培训,使每个地区都有调查业务的“把关”人。第二步是对基层调查单位进行培训,使基层填报工作有“战斗员”。为使整个培训工作培出质量、培出效果,在培训过程中,省局抽调大批业务骨干,到部分市州协同其培训人员共同授课,培训中采取多媒体教学形式,以实例讲解为重点,并通过课堂模拟活动,使基层填报人员对整个填报流程和相关知识有了较清晰的了解。与此同时,各地较好地坚持了严格的培训考勤制度,及时核查企业人员的到会情况,督促没有按时培训的企业参加补训,确保投入产出重点调查单位的填报人员都100%参与培训活动。

五是分类指导,确保基层调查单位按时按质完成调查任务。为此,我们根据国家调查方案的总体要求以及我省的实际,编制了适应于基层调查单位理解和操作的分不同行业的投入产出调查手册和基层调查表,不仅对相关知识要点作了概述,而且对工作流程作了清晰界定。同时在整个填报阶段,集中业务骨干分赴重点企业进行指导,组织专人进行网络和电话答疑,保证填报工作按进度要求高质量得以完成。

三、 严格要求、认真审核,切实保证投入产出调查质量

    调查质量是整个调查工作的核心环节。“松一松,重新弄”,任何一个环节抓得不紧都可能导致整个投入产出调查工作推倒重来。为此,我们在事前就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并在调查工作的各个阶段对照检查,严格执行。这方面,我们坚持做到“三个狠抓”:

    一是很抓填报率,确保国家调查任务的完成。2007年投入产出调查湖南自行确定的调查单位为1480家,在调查过程中,由于破产、倒闭、改制、重组等原因,导致部分调查单位无力完成既定的投入产出调查任务,最终我省实际填报的调查单位为1405家。经过严格审核,删除一些填报质量不合要求的基层表,向国家上报投入产出调查基层表的单位有1279家,比国家要求的792家增加 487家,其中工业企业 914家,比国家要求的632家增加 282家,大中型工业 342家(甲表行业 41家、乙表行业 301家),比国家要求的增加 119家;小型工业企业 572 家,比国家要求增加 163 家;建筑业 19 家,比国家要求增加 12家;第三产业 346家,比国家要求增加 193家。上报调查单位的行业分布满足了国家选点方案的要求,所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筑业、第三产业调查单位填报了典型调查表。典型调查表填报单位高于国家要求的10%的比例,可以说,通过抓填报率,不仅超额完成了国家布置的调查任务,而且对于提高我省投入产出表编制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二是狠抓审核环节,确保调查报表不出现技术性差错。 投入产出基层调查表的审核、录入工作是整个投入产出调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根据我省的工作计划,录入任务下放到市州一级。为此,北京程序培训会后,我们召开了市州调查业务人员和数据处理人员参加的程序培训会,对录入汇总程序的使用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详细讲解了程序的使用方法。为做好调查表的审核工作,我们对基层调查表实行了企业自审、市州复审、省局终审的三级审核制度。在每个审核环节,坚持双层审核方法,即调查单位正表上报时,做到人、机同时审核,调查表录入进机后,又对整个调查表进行了反复多次的集中审核,包括对所属投入产出部门、行业小类、企业规模以及调查单位名称和法人代码等属性指标的核对,对部分企业消耗单一、产品部门产值小于制造成本、中间投入小于产值等情况逐一进行核实,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调查单位联系,促使其更正。在此基础上,我省于今年7 月召开全省投入产出数据汇审会议,对全省投入产出调查数据进行集中会审,此次会议从各市州抽调熟悉调查业务的相关人员参加,在对上报数据进行计算机初审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对基层调查表的原始数据进行审核,通过分组交叉、相互审核的办法,对各地上报的所有调查表进行了逐一审核,除严格审核表内、表间逻辑关系外,重点进行了技术性审核,即审核投入产出部门归类是否准确,审核消耗结构是否合理,审核表中的成本、费用构成等。同时实行机审和人工逻辑审核相结合,将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详细记入《审核问题记录表》,对上报数据存在较多疑问的调查表,则要求逐一核实,至到满足调查填报需求为止。

    三是狠抓检查督促,确保调查数据质量。基层调查表的数据质量关系到各级统计部门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质量,因此,我省在投入产出调查的每一个阶段,都紧紧围绕提高数据质量这个中心,精心组织,严密安排,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尽可能从源头上消灭差错。在省里下发的文件和各相关会议期间,反复强调数据质量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数据质量一票否决的考核标准;在基层单位填报期间,省局及市州统计局深入基层,跟踪督促检查,了解工作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在走访基层调查单位期间,与基层填报人员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基层调查单位在填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期间,我们还针对各次调研过程中掌握的情况,下发了《关于加强投入产出调查基层填报审核的通知》,要求各市州要切实加强对投入产出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入了解基层填报过程,及时解答基层填报人员疑难;重视逻辑关系审核,对投入产出调查表的各项指标逐一进行检查核对,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合理。可以说,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大大减少了基层调查表中的差错,有效保证了调查报表的数据质量。

四、 总结经验,发现差距,不断提高投入产出调查工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要求,调查工作结束后,我们组织有关方面的人员对整个调查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反思。总体感觉,这次投入产出调查基层表的设计及指标设置较上几次更贴近实际,更直观明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较大提高。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大部分基层单位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由于其统计基础、会计基础和信息化基础较好,其对调查工作的配合程度也较高,调查报表质量也比较可靠。但在调查过程中,一些调查单位也对本次调查方案提出部分修改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条:一是基层调查表报表种类多,大中型工业企业重点调查表加典调表要填10张表,调查任务较重;二是基层报表主栏分类多,仅工业调查表就有三种分类方法,即分别按工业企业材料使用目录、行业小类和投入产出部门分类,基层填报人员容易搞糊涂;三是成本费用指标设置过细,有些与现行会计帐目设置不配套,有些内容要一张张原始凭证翻阅加总,水电的消耗、从业人员的工资等指标划分成几块,有些调查单位难以归并;典调表指标划分过细,调查单位在某些方面的核算与调查表设计不完全对应,比如,对企业运输费的结算时,如果包含在购进物质价格中,或者运输费由供方承担,或者虽有运输费发生,但通过联运公司承办,这种情况企业就无法进行准确填报。又如:差旅费中的市内交通费,不少单位已实行统一不凭票,按规定补贴的办法,办公费用不少都直接写办公用品而没有具体物品名称,这种状况也无法按要求准确填报。

    总结本次调查工作,我们感到调查单位配合度下降问题需要引起国家的重视。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日益多元化,我们感觉到调查中所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诸如调查单位的配合度不高,一些企业不稳定,破产、重组、改制,还有一些小型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其财务资料、统计资料不够健全;个别单位对统计调查的认识不深,甚至个别调查单位可能会把调查任务当成负担草草应付了事等,而投入产出调查技术又过于复杂,工作量大,涉及面广,这些都大大增加了调查的难度,给调查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困难。这些问题,希望国家局在下一次调查工作前,需要有充分的估计,并提早制定好相关的工作预案。

[供稿:核算处]
[编辑:周猛]

 

湖南召开2007年投入产出调查数据审核会议

湖南采取多种措施严把投入产出调查数据审核质量关

湖南圆满完成投入产出调查选点与上报任务

湖南四部门发文启动2007年投入产出调查

湖南省统计局召开2007年投入产出调查选点工作会议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