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投入产出调查方案》是在2002年投入产出调查方案基础上,结合2007年投入产出调查试点经验、考虑基层企业(单位)现行会计和统计制度、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等因素修订形成的。《2007年投入产出调查方案》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细化投入产出部门分类
以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为基础,根据投入产出部门分类基本原则以及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经济分析的需要,2007年投入产出部门数为144个,比2002年多21个,其中,工业增加6个部门,服务业增加15个部门。
二、第一次制定企业基层调查表使用目录
根据工业和建筑业生产消耗实物材料的不同,借鉴国际先进国家投入产出调查经验,制定了工业和建筑业企业材料使用目录。其目的在于:第一,满足工业品购进价格指数编制改革需要;第二,便于研究能耗等问题;第三,向国际通行调查方法靠拢。
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内容更加集中
为了适应统计改革的新变化,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层调查表只调查产品制造成本构成情况。从2007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将在工业统计年报中,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为了减轻基层单位工作量及避免重复调查,2007年投入产出调查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侧重产品制造成本构成,不涉及企业期间费用。编制2007年投入产出表时,可以从工业统计年报中获取工业企业期间费用的有关资料。关于工业企业成本费用构成调查,它的调查范围将比以往的投入产出调查范围更广,因此,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将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成本费用总量控制数据。
四、中型工业企业按投入产出部门填报制造成本构成
2003年颁布的《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暂行)办法》提高了中型工业企业的标准,将过去很多属于大型的工业企业,归入中型工业企业范围。由于投入产出部门分类比以往更细了,部分中型工业企业可能会同时涉及多个投入产出部门的产品。为了提高代表性,要求中型工业企业调查单位按照投入产出部门填报本企业的制造成本构成。
五、增设反映地区流入流出的调查内容
为了满足地区编制投入产出表以及国家编制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需要,在工业企业基层调查表中,增加了反映调入调出的《工业企业购进材料来源调查表》和《工业企业产品初次去向调查表》,同时取消了2002年投入产出基层调查表中的《大型工业企业进口商品来源调查表》。
六、加强服务业调查
根据服务业的特点,在2002年投入产出调查表基础上,分设了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业、商务服务业、旅游业和娱乐业8张调查表,提高了服务业调查的针对性。此外,根据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在行业中企业多、比重大,但是会计和统计基础工作薄弱状况,设计了《限额以下批发、零售、餐饮和星级以外住宿企业主要财务指标调查表》,以“短表”形式重点调查企业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费用合计、营业利润等主要收入指标。
七、增加典型调查内容
为了满足分解企业期间费用的需要,在2002年“运输费”、“差旅费和会议费”、“办公费”三张典型调查表的基础上,2007年新增了“低值易耗品摊销”、“包装费”和“研究与开发费”构成的典型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