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统计开放日 > 十一五成就

 

科学跨越 辉煌“十一五”

——湖南“十一五”发展成就综述

 

[ 来源: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1-09-14 11:44 ]

 

  “十一五”时期,湖南人民以“科学跨越、富民强省”为目标,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扬“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精神,坚持不懈推进“一化三基”,加快“两个转变”、实施“三个强省”、坚守“四条底线”,努力构建和谐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十二五”湖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一五”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时期,湖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比“十五”时期快3.6个百分点。2006年、200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分别达到7688.67亿元和9439.60亿元,增长12.8%15.0%,其中 2007GDP增速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2008年,面对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湖南认真执行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经济低开高走,逆势而上,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555.00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突破1万亿元的规划目标,增长13.9%,总量首次迈入全国十强行列。2009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湖南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总体要求,抓住国家振兴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所带来的良好机遇,全省经济继续快速稳健运行,实现生产总值13059.69亿元,增长13.7%,是全国增长较快的省份之一,也是历史上发展最好的年份之一。2010年,湖南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省经济延续上年以来的回升向好势头,实现生产总值16037.96亿元,居全国第十位,增长14.6%。“十一五”时期,人均GDP稳步提升,年均增长13.1%2007年达14869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2008年突破2000美元,达18147元;2009年突破20000元,达到20428元。2010年人均GDP24719元,增长12.9%

  2、财政、金融加快发展。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财政增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全省财政总收入由“十五”末(2005年)的747.30亿元增加到2006893.79亿元,2007年跨过千亿元大关,达1123.27亿元,20081314.27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1300亿元的规划目标。2010年,在财政增收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实现财政总收入1878.71亿元,增长24.3%,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十一五”时期,累计完成4838.57亿元,年均增长20.2%,比“十五”时期快1.8个百分点。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加大。201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由2005年末的4590.03亿元增加到11521.67亿元;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由2005年末的6589.5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6643.27亿元。2010年末,已有境内上市公司63家,比2005年增加18家,境外上市公司12家,比2005年增加9家。企业证券市场融资647.56亿元,增长2.1倍。

  (二)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发展协调性不断提高  

  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一五”时期,湖南坚持推进“一化三基”战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三次产业呈现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良好态势。2010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6.739.643.7转变为14.545.839.7。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9.3%,比2005年提高6.1个百分点。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总产量保持稳定。服务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903.25亿元,增长12%,拉动全省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2%;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增加值由2005年的271.0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27.56亿元,占GDP比重由4.2%上升到5.2%

  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十一五”时期,长株潭优势地区率先发展,成为带动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核心增长极;“大湘南”和“大湘西”地区后发赶超势头加快,全省区域共同繁荣、协调发展的局面逐步形成。2010年,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6716.55亿元,占全省GDP41.9%,比2005年提高1.3个百分点;“3+5”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达到12558.81亿元,占全省GDP78.3%;大湘南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440.28亿元增加到3269.11亿元;大湘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898.90亿元增加到1948.23亿元。

  3、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成效。“十一五”时期,湖南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成效明显。“十一五”时期,全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累计3517.35亿元,年均增长23.8%,比“十五”时期快20.3个百分点。2010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由2005年的3189.86万千瓦增加到4651.55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2005年的2690.41千公顷增加到2726.66千公顷;农村用电量由2005年的65.24亿千瓦时增加到98.63亿千瓦时。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城镇人口由2005年的2490.88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3069.77万人,城镇化率由37.0%提高到43.3%

  4、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十一五”时期,湖南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积极扩大内需的战略部署,积极推动消费需求转型升级,消费市场繁荣稳定。2008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4222.55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4160亿元的规划目标,增长23.5%,为1996年以来最快增幅。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39.50亿元,增长18.8%。“十一五”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7%,比“十五”时期快6.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汽车类零售额年均增长37.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化妆品和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年均增幅分别为25.1%30.2%40.4%。旅游产业加快发展。2010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425.80亿元,增长29.7%,收入总量是2005年的3.1倍;接待旅游总人数20398万人,是2005年的2.8倍;旅游业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发展,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37.60亿元,是2005年的2.0倍。

  (三)新型工业化有力推进,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1、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时期,我省明确提出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成立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双百工程”、“四千工程”,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2008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4310.12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3900亿元的规划目标,增长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1%,拉动经济增长6.0个百分点。2010年,规模工业增加值5921.04亿元,增长23.4%,比2005年加快2.8个百分点;企业效益不断提高。2010年,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8669.79亿元、实现利税2835.50亿元、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451.45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4.07倍、 7.67倍和4.93倍。“十一五”时期,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3%,比“十五”时期快2.3个百分点,发展速度与质量均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最快、最好的时期。

  2、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时期,湖南始终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2010年末,全省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10亿、1亿元的企业分别为12家、143家和3690家。专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7%23.3%28.7%26.5%26.0%,合计拉动规模工业增长9.6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41.0%。园区工业保持快速发展。省级及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221.94亿元,增长30%,占全省规模工业的比重由2006年的22.4%提高到37.7%

  3、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时期,湖南把提高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增强。2010年,R&D投入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0.68%上升到1.2%;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由2005年的0.3%上升到1.3%。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597.49亿元增加到1951.08亿元,占GDP的比重由7.8%提高到12.2%

  (四)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发展后劲稳步增强

  1、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十一五”时期,湖南坚持不懈地推进投资拉动战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十一五”累计投资达30702.77亿元,提前近两年完成“十一五”16500亿元的规划目标。投资总额是“十五”时期的3.8倍,年均增长30.8%,比“十五”时期快11.6个百分点。其中,累计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7185.58亿元,年均增长31.8%,比“十五”时期快8.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全省累计工业投资1.07万亿元,年均增长35.1%,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快3.5个百分点;2010年,全省工业投资3551.69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05年的35.8%提高到40.5%

  2、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十一五”时期,湖南把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投资作为支撑和带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来抓。交通、能源等一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相继开工或建成投产,常吉、邵怀、衡炎、邵永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省公路通车里程由2005年的88200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22799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1403公里增加到2386公里。武广客运专线竣工运营、湘桂复线改造等铁路项目进展顺利,全省铁路营业里程由2005年的2802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3695公里。大唐华银金竹山电厂、湘潭电厂二期发电、长沙电厂、华润电厂、长沙黑麋峰水电站相继投产发电,发电量由2005年的630.29亿千瓦时增加到2009年的1186.44亿千瓦时。一大批钢铁、有色、石化、造纸、汽车等重大基础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株洲硬质合金型材生产线、湘钢、涟钢技术改造、泰格林纸集团林浆纸一体化、岳阳纸业40万吨压光纸项目、岳阳1000万吨炼化一体化,湘潭九华汽车生产基地等项目顺利投产。

  3、“两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十一五”时期,湖南紧紧抓住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开始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湘江流域综合治理纳入国家大江大河整治规划,大河西、天易、云龙等五大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全面启动。长株潭三市通信一体化实现同号升位并网。“两型社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芙蓉大道长潭段、红易大道顺利通车。“两型”产业大力推进,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湖南航天科技工业城、航空工业城加快建设。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试点成效明显,开展了建设节水型城市、集约节约用地、集体土地流转、行政管理体制、排污权交易、投融资市场化运作等一系列改革试点。

  (五)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1、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湖南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三外”工作成果丰硕。“十一五”全省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544.48亿美元,年均增长19.6%。其中,2008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25.66亿美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100亿美元的规划目标。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6.51亿美元,年均增长20.1%2010年,全省进出口总额146.89亿美元,增长44.7%。其中,出口79.55亿美元,增长44.8%;进口67.34亿美元,增长44.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1.8亿美元,增长12.8%。“十一五”累计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91.91亿美元。其中2010年为21.15亿美元,是2005年的3.4倍。

  2、承接产业转移力度明显加大“十一五”时期,湖南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和长三角,加强与中西部地区合作交流,承接产业转移特色明显。成功举办“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沪洽周”、“深洽周”、湘商大会、湘台经贸合作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十一五”时期,全省实际引进内资6344.11亿元,年均增长19.8%。长丰集团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广汽集团,广汽菲亚特总部落户湖南,华菱集团与澳大利亚第三大矿业公司FMG股权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工贸易快速增长,“十一五”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累计达到53.81亿美元,年均增长25.1%

  3、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十一五”时期,湖南进一步放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2010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9027.97亿元,是2005年的2.2倍;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6.3%,比2005年提高6.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达到4150.12 亿元,是2005年的2.6倍,总量占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的46.0%。“十一五”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年均增长22.3%,比全部非公有制经济年均增速快6.3个百分点。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完成投资总额6283.29亿元,是2005年的4.7倍;占全社会实际完成投资额的64.0%,比2005年提高7.9个百分点;“十一五”年均增长35.9%,比全社会实际完成投资额年均增速快5.1个百分点。

  (六)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1、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时期,湖南切实落实各项增收措施,促进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9524元增加到16566元,年均增长1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118元增加到5622元,年均增长12.5%,收入总量均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005年的4092.12亿元增加到9060.04亿元。随着城乡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持续增长,消费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2005年的7504.99元增加到11825.33元,比2005年增加4320.34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2005年的2756.43元增加到4310.37元,比2005年增加1553.94元。2010年,交通、通信等高档享受型消费成为消费新亮点。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汽车、计算机、移动电话分别为7.69辆、52.68台、169.53部,比2005年增加6.59辆、17.74台和33.17部。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电冰箱、彩色电视机、移动电话分别为40.87台、96.08台和122.87部,比2005年增加27.14台、22.46台和 67.9部。

  2、节能降耗力度加大。“十一五”时期,湖南节能降耗成效显著,能耗大幅下降。“十一五”期间湖南单位GDP能耗降低20.43%,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下降20%的目标任务。“十一五”湖南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4.38%7.99%11.84%13.68%11.94%,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2.88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1.36吨标准煤。淘汰水泥、造纸、铁合金、平板玻璃等行业中的落后产能分别达1823万吨、162万吨、80万吨和170万重量箱。

  3、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十一五”前四年累计补充耕地31846.78公顷。2009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79.07万公顷“十一五”累计造林62.95万公顷。2010年,设市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75.0%79.0%,比2005年分别提高34.4个和39.3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57.01%,比2005年提高2.01个百分点。

  4、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期间,全省共获得国家批准授予的发明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91项,省科技进步奖785项,取得专利授权3.9万件。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免费义务教育覆盖城乡。“十一五”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5%。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2.4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3.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86.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76.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82.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7%。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2010年,全省从业人员3982.73万人,比2005年底净增180.9万人。

  二、“十一五”规划实施中值得总结的经验

  “十一五”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既取得了辉煌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经验。那就是: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着力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难题;始终坚持“一化三基”战略,大胆探索符合湖南实际的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进富民强省。这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推动科学跨越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化解和克服各种难题,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面对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面对相对落后的体制机制,面对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省委、省政府顺应湖南作为内陆欠发达省份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的迫切要求,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省。“十一五”以来,我们提出了“一化三基”战略,有效地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发展,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特别是面对历史罕见的特大冰雪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提出了化危为机、科学跨越的“弯道超车”发展战略,稳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确保了湖南经济的进位赶超。

  二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省情,大胆探索符合湖南发展实际的道路。“十一五”以来,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来自于省委、省政府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主线,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来自于高度重视发展战略的指导,结合自身实际,坚决而又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宏观调控政策;来自于对时局的准确把握,善于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十一五”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一化三基”、加快“两个转变”、实施“三个强省”、坚守“四条底线”,全省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工业经济主导作用日益增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我们积极抓住中部崛起、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机遇,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和“3+5”城市群建设步伐,核心增长极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我们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为契机,通过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大力引进战略投资,万商入湘,“大湘南”成为对接珠三角的“桥头堡”,世界500强和央企纷至沓来;我们以扩大内需为抓手,通过重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刺激汽车、房地产等新型消费品市场,助推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惠民利民,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进富民强省。“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各项惠民利民政策,着力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实实在在地让人民群众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坚持为民办实事,着力解决了一批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困难和问题。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以及覆盖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素质;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困难人员就业,极大地促进了就业服务能力;养老金和城乡低保的不断提高以及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有效缓解了部分群众的生活压力。实践证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才能最大限度地焕发人民群众者投身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推动富民强省、和谐湖南建设。

  面对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和国内竞相发展的新格局,湖南新的发展思路业已形成,那就是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为引领,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目标,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坚信,在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四化两型”建设为引领,湖南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供稿:综研室 周颖江]
[责编:左华文]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