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农业普查的对象是所有的乡村人口,所有的村委会、所有的农户以及非住户类农业生产经营单位。调查内容包括农村住户基本情况、农业生产设施、居住环境等指标,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单位的生产服务情况,以及所有乡、村集体的基本情况等,都要按照全国统一的时间、统一的项目、统一的标准方法,进行全面登记。调查面涵盖整个农村区域,内容多,工作量非常大。
一、欠发达地区选调“两员”面临的形势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以下简称两员)的选调是这次农业普查的一个基础性工作,也是整个普查的重要环节,“两员”素质的好坏对普查数据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两员”选调历来是每次普查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两员”选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农业普查“两员”选调面临着选调工作人员难、农村基层组织薄弱、村乡两级工作压力大等共性因素影响外,张家界市作为欠发达地区,“一多一少”的特点,尤为突出。
一多:即外出人员多。边远农村区域外出人员非常多,2005年底的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全市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少13万多,全市164个被抽查的小区长期外出人口数占户籍人口总量的13.4%,,全市慈利县、桑植县、永定区的农村区域外出人口比例比较高,有一定文化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外出,留在家的都是老少妇幼,甚至有部分自然村已基本成为空壳村,能够胜任普查工作的人员很少,为“两员”选调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一少:各级普查经费到位少,张家界市2006年到位农业普查经费100来万;而本次农业普查需要选调的“两员”数量将近1万人(按每50-100户一个普查员标准计算),远远高于经济普查的2倍多,普查经费的不足,将严重制约“两员”选调工作的开展,有的县普查经费应付本级的准备工作都紧张,根本无力解决两员的补帖兑现问题。乡、村级没有一级财政,筹集普查经费也是非常困难的。除此之外,近些年来由于政府动员农村基层人员从事人口普查、残疾人调查等各种公益活动和政府调查行为,造成基层普查人员思想上的疲劳,村级组织力量不足且日常工作量大等不利因素也增加了本次农业普查“两员”选调的难度。
二、对做好两员选调工作的建议
张家界市本次农业普查限于经费和人员的制约,要保证农业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思路来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前两员选调难的问题。
1、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工作量可以用“一上一下”来调整,减少普查员数量,提升普查员素质和减轻经费支出压力。即村表和单位表填报工作上移给普查指导员;少数普查区外出人员多,工作量不大的普查区入户登记工作可由普查指导员下村直接完成工作,不需再配普查员。根据以往普查经验,普查指导员大多数是由乡镇干部来担任的,而普查员是村里选调来的。因此,村表可以由普查指导员来填报,因为村表中的社会服务、农村社会保障和农业技术人数等情况乡镇一级掌握的较为全面,资料也较为规范;张家界市绝大部分农村中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单位不是很多,单位表是可以由指导员直接去完成的;普查员就专门腾出精力来完成农村住户表的登记填报工作。
2、在交通较为发达的平原区和外出人员集中的区域可适当地增加普查员的数量;村表和单位表的填报工作由普查指导员负责后,也可以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工作量的大小适当调节普查员的数量,这样就可以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中选调文化水平高、又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员来担任普查员,从而提升普查员的整体素质,确保了普查的质量。
3、拓宽选调两员渠道。在“两员”的选调上可综合利用村级会计、农村退休老师(干部)、乡级驻村干部、七站八所的人员来担任外,还可利用机关下派的联村指导员、乡镇新招公务员等资源来完成这次普查工作,这些指导员和新参加工作的乡镇干部也能通过这样一次大型的普查工作来深入的了解农村的基本情况,对其今后的工作是大有益处的。
[张家界市农普办 张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