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农普清查摸底工作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来源:    |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    发布时间:2006-12-28 15:41

    农业普查清查摸底工作既是确保普查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大型普查前的一次小普查。为了圆满完成农业普查清查摸底工作,通过全县各级政府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精心组织和工作,慈利县第二次农业普查清查摸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县共清查出住户登记对象156507户;居住人口507444人,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376个,为下阶段正式入户登记夯实了基础。

    一、清查摸底工作的几点经验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县政府明文要求各乡镇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指挥系统,全县各乡镇长是这次普查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进一步强化乡镇政府的工作责任。十一月十三日,县政府召开全县乡镇农普负责人会议。会上,县政府副县长、县农普领导小组组长游湘焯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以搞好农普为己任,尽职尽责,确保清查工作质量。在清查摸底阶段,县农普领导小组成员和乡镇政府的主要领导都深入普查区和普查小区,组织指挥普查人员进行入户摸底工作。

    2、全面动员,广泛宣传。一是会议宣传,全县31个乡镇都召开了农普动员大会和清查摸底培训会议,向与会人员反复宣传农普的重大意义;二是标语宣传,大部分乡镇在集市和主要交通要道,张贴巨型横幅宣传标语;三是资料印发宣传,全县许多乡镇印发《全国农业普查条例》、《致农业普查调查户的一封信》,向广大农户宣传农普政策。有些条件较好的乡镇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开办《农普宣传专栏》,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农业普查政策深入人心。

    3、加强督查,确保工作质量。全县31个乡镇组织了近3000名普查人员参加的普查业务培训会议,使普查人员掌握相关业务知识。为了确保工作质量,各级农普办严把现场监督关。县农普办及时派出督查组深入到乡镇各普查区进行现场指导。县政府副县长游湘焯还亲自深入到全县最偏远的山区乡洞溪乡,督导入户清查工作。县农普办对各乡镇上报的清查摸底工作从严验收,并与公安户籍、人口资料和粮食直补等相关资料进行核对,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二、清查摸底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这次农业普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进行的国情调查,普查环境十分复杂,普查经费短缺、普查人员补贴不到位和普查人员素质不高仍是普查工作的最大障碍,导致清查摸底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普查指导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到位。许多被选调的普查指导员普遍认为,农业普查是普查员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因而他们挂名的多,实际从事工作的少,有的随意走马观花,既不入户,也不审表,有的甚至根本不上岗。二是普查中条块矛盾多,许多乡镇普查属地意识不强。许多乡镇只负责本乡镇所管辖单位的普查工作,而对中央、省、市、县派驻单位不问不闻,因而导致收集资料不齐全。三是部分普查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部分普查人员对清查摸底表中的指标概念不清,理解不透,仍存在凭主观办事。此外,少数城镇普查区的普查员寻找普查对象的难度依然存在。

    三、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清查摸底工作的实地演练,慈利县农普办发现普查工作中暴露的一些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1、解决村级普查人员补贴已成为不可回避的实际问题。全县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为摸准普查对象,费时费力却无任何报酬和补贴,甚至自己倒贴车费。而落实村级普查人员补贴将影响普查人员责任心和工作质量,县、乡两级政府无力解决此项巨额支付。建议省、市财政部门尽快出台具体政策,支持财政困难的县、乡政府。

    2、上级政府应加强对下级政府的直接督导。普查工作是政府行为,而这次农业普查运作却是统计部门以政府的名义组织普查工作,其组织力度乏力。建议迅速建立政府首长负责制的普查领导机制,直接督查下级政府的普查工作。

    3、进一步强化各级普查指导员的工作责任心,要采取有力的组织措施,确保普查指导员的指导职责到位。

 

[慈利县农普办 张鹏震 供稿] 

打印本页 】【 收藏本页 】【 返回页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