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农业普查入户登记时,县农业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多次到各乡镇村进行农业普查督查和指导,从了解原情况来看,邵东县农村已发生了根本变化。
一、在家的人口年龄发生了根本变化。从现场登记和各村上报的普查表上发现,全县农村大多数中青年已外出到全国各地务工或经商。在家留守的都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十几岁以下的少幼儿。
二、产业结构已发生了根本变化。1、种植业:已从原来的农副产品转化 到了经济型产品的种植。在10前的普查中,农民大多是水稻、红薯等农产品。在这次普查中,许多农民在承包地上种植了药材、成片的莳菇、芋头等经济价值高的产品。2、畜牧业:已从原来的每家每户喂养,发展到了专业养植,10年前的普查中,猪、牛、鸡都是每家每户喂养几头或只,在这次普查中,家养的已比较少了,已普遍发现到了养植专业户小到几十头,多到上百上千多,品种也由原来的猪、牛、鸡发展到了鹿、羊、狗等经济价值高的产品。而且现在水稻机耕比较多,所以喂养的耕牛也比较少见。3、林业:经过近几年的退耕还林,林木的植被在迅速发展,结构发展也有了很大变化,经济林在逐渐增多,各式各样的果木林,占有一定的比例。4、渔业:也由原来的普通鱼类发展到了经济价值较高的甲鱼、海鲜及观赏性鱼类产品。
三、从事农业时间减少。由于近年来科技发展转快,水稻的播种及收割,大部分实行了机械化,大大的减少了劳动力强主,农民从事实际劳动时间也就相对减少。
四、对农村发展的喜和忧。从现场了解农村的情况和普查表来看,喜的是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大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提高,相对的带动了经济的提高,农民从事农业时间减少,增加了非农业的时间,为农民外出务工和经商提供了时间,增加了收入。忧的是中青年普遍外出,家中的老、幼劳动能力不强,加进田地部分荒芜,相当部分农户双季稻改种单季稻,而且有什么好的项目也不能及时推广和实施,为政府新农村工作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负作用。
[邵东县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