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乍乡位于保靖县城东南方30公里,全乡总面积84000多亩,辖8个行政村,有1272户,8527人,由于三面环水,交通十分不便,唯一与县城相通的公路,也是要靠车渡通行。境内村寨分布稀散,村内远的组相隔十几里,许多村寨没有通公路,仅靠山道与外界联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涂乍乡的农业普查工作人员,走遍了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带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使命感,高质量的完成了全乡的农业普查工作,用行动实践了为“三农”服务的宗旨。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保靖县涂乍乡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前期摸底工作自2006年12月1日开始,4个月来我乡农业普查工作人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充分,摸底阶段、数据处理阶段的工作扎实。在各个工作阶段中,始终把质量作为中心贯穿于全过程。总体归纳农业普查全过程的工作主要是领导重视,摸底工作开展早,抓得紧,措施得力,工作扎实。
该乡农普办按照县政府文件要求,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有7个成员参加的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机构。各村相继成立了以村主任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办公机构。11月10日该乡召开农业普查动员会议,对全乡农业普查摸底工作做出全面布置和具体安排,拉开了农业普查准备工作的序幕。各村领导真正把农业普查工作摆上日常工作议程,加强领导,组织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二、精心组织,责任落实。
农业普查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普查人员的培训,培训工作至关重要。他们精心组织了培训工作,并通过开展试点工作,探索经验。
农业普查办公室是整个农业普查工作的作战部、指挥部。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战斗力,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抽调业务骨干,乡农普办从相关单位抽调了一批熟悉农村基层工作、懂业务、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精兵强将进入农业普查办公室。农业普查办公室重视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学习制度,先后制定了上下班制度、工作人员守则、职责分工、分片包干联系制度,把各项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个人。
三、强化机制,保证质量。
数据质量就是这次农业普查的生命线,他们通过强化各种机制,让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农业普查工作的全过程。
1、各级农普办人员的选调、现场普查人员的选聘、培训工作、摸底工作、登记和手工汇总工作,乡农普办制定了验收办法进行严格的监控,实行指导员对质量全程负责制。
2、实行了主要领导监控到村,指导员指导到组,普查员上门到户的工作机制。通过这种机制积极保证了农业普查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
3、通过村组互查和农普办抽查机制,保证数据质量。互查和抽查一直贯穿我乡农业普查工作的始终,通过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交叉检查,既保证了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又加强了普查员的责任感。
4、通过奖惩机制,保证数据质量。该乡把农业普查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考核内容,对完成好的村和普查员进行表彰奖励,对指导不到位,质量不过关的村和普查员进行通报批评和扣发奖金。
四、抓好农普,服务三农。
农村工作就是要为农民、农村、农业服务,搞好农业普查工作就是为“三农”服务提供决策依据。农业普查工作开展以来,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次工作。提出了“抓好农普,服务三农”的口号,围绕农业普查,开展为农服务活动,通过到农户家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为农户解决力所能及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在这次农业普查中,他们共为农户解决了40多件生产和生活上的问题,普查员在调查过程中,积极地为农户的生产建设出谋划策,加强了与群众的交流和沟通,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在这次农业普查工作中,全乡农业普查员体现出了超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在工作安排时,年轻的同志主动提出去偏远的村指导,把邻近的、条件相对好的村留给年老的同志;在正式登记的时候,老同志速度慢一点,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每天都坚持比别人多加班一个小时;在近半年的农业普查中,有的同志多次带病坚持工作,从成立农普办以来,工作组的同志没有一个因事、因病请假,所有的同志都出了满勤等,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该乡农业普查工作者心系三农,为基层工作的倾情付出,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已近尾声,但他们为“三农”服务的热情将永远继续。
[保靖县农普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