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统一部署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经济普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普查对象多、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长、普查难度大,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人结合历次普查的实践经历,就如何做好县级经济普查工作,从而努力提高普查数据质量,提出微薄之见,供同行们参考。
要素一:领导重视是搞好经济普查的组织保证
领导重视是开展经济普查工作的基础。首先,是要求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县、乡(镇)、村(居)民委员会的主要领导重视经济普查工作;要使他们真正认识到经济普查事关国家大事,同时与本地的经济发展规划密切相关,是关系到本地区经济规模、经济结构、行业分布的发展。其次,就是让他们认识经济普查范围广、信息量大;所谓范围广,就是将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以及能源普查四合为一,而又把建筑业普查纳入其中。信息量大就是包括个体工商户、二、三产业在内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属性指标和数量指标。第三,经济普查难度大;一是由于工作量大、指标复杂和时间紧的原因,二是由于市场经济变化,不同社会层面上人对经济普查的配合程度逐步下降的原因,三是由于普查员的自身素质、业务水平高低不一的原因。在各级领导充分重视的基础上,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把经济普查列入2008年和2009年政府目标考核;各级政府领导签订责任状,经济普查机构要有细化的工作目标考核,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层层有人抓,环环有人管,使之落到实处;二是要落实经济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以各级统计机构下的相关专业为主体(包括工业、贸易、投资、服务业、综合等专业人员),选调工商、质监、国税、地税、民政、教育、宣传等部门的业务骨干参加经济普查工作,并落实好办公条件。三是要落实好普查经费,并列入两年的财政预算,以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要素二:夯实培训是搞好经济普查工作的关键
经济普查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在选调人员组建经济普查办公室时,就应有意识地选调工作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有敬业精神的人员,并对被选调人员通过正确引导。在接受上级业务培训后,还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抽出相当的时间,进行认真学习、交流,同时在普查办公室内部进行试讲、评议、考试,合格后方可给普查员正式讲课。在培训中要不断地研究、探索上课的艺术和风格,总结出符合本地区特色的而又能使普查员简明易懂的文字和口语表达方式,并提出乡镇级的具体培训要求、方式、方法。
要素三:部门协调是搞好经济普查摸底的基础
经济普查涉及部门多,有民政、国税、地税、质监、工商、编制、教育、卫生等多个部门。清查摸底阶段,要从上述部门索取原始资料,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在普查前,所有的成员单位均没有一套完整的名录资料,都仅是总体中的一部分,而且这些部门的指标口径和范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自身名录库中的各种状况也是登记时的时点状况,而普查时各种状况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原资料中并没有得到完全反映。如工商部门的资料只登记单位营业而不登记注销的资料,质监部门的资料只登记已办理代码证的单位资料,国税、地税部门只登记交纳税款的单位,漏掉了没有交税或借用外单位发票而进行经营的单位。对于以上已经登记的单位,在属性指标的定性上有很多不准确,因此在工作中要经常召开部门联系会议,分析、研究并及时解决在清查摸底和正式登记工作中出现的方方面面问题。
要素四:强化宣传是社会各界支持配合普查工作的重要环节
宣传工作是贯穿整个经济普查全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向地方党政领导宣传的目的,是使各级领导重视普查工作,要求政府落实普查人员、办公地点、工作经费等;向单位宣传的目的,普查是国家大事,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要求他们主动配合普查工作,并清楚地告诉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负责人,对个体普查资料保密是普查员的职责,不会影响他们的经营,不影响他们各种费、税的征缴。在普查的不同时期应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普查初期可在主要街道挂上条幅,普查中期可在公交车、出租车上做广告宣传,普查清查登记阶段要利用各种新闻网络和宣传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并要求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发表电视讲话,营造良好的普查工作氛围,使普查工作得以顺利地开展。
要素五:方案科学是搞好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前提
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案和调查程序在普查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检验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来自于基层的实践。设计方案时,应考虑到普查工作主要是最基层普查员来完成的,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到农村和城镇的现状,考虑各地区的现状。一是各地要开展普查试点工作,试点要全面仿真,通过试点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整改方案;二是在各个环节需要对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包括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各阶段时间所做工作的;三是方案要指明各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让普查办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四是各项方案的出台要通过广泛地征求意见,通过分析、研究和改进,才能在实践中得到很好地落实。
要素六:询问方式方法得当是提高原始资料质量的保证
在目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价值观念的变革和利益多元化的取向,不同利益群体和个人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凡是遇到利益和商业秘密的都变得十分敏感,从而影响了单位和个人对普查的配合程度,尤其是普查登记期间有成千上万名普查员参与直接登记,对原始资料的质量保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得到准确的基层资料,需要普查员有入户询问的方法和技巧。一要有充分的准备,循序渐进;所谓准备充分就是进入该单位或个人时,在根据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做到“心中有数”,循序渐进就是对什么样的单位或个人要根据普查表的指标设置由简单到复杂;二是要仔细观察、合理判断;就是在入户询问时,要在认真听取被调查者回答调查问题时的语气、语调的基础上,从中悟出真实情况;三是要注意启发;根据同行业、同规模及往年的经营情况,问清原因,取得真实数据;四是通过附近的经营户和单位中的其他人或与该单位接触比较密切的人,调查该单位的实际情况。
[作者郑勇:龙山县经普办]
[责编:周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