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普查,就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时间、统一调查项目、统一填报方法,对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所进行的全面调查登记。去年11月15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正式启动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这次普查的总体安排和当前的进展情况是:
一、国务院对这次普查作出了精心部署
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作出了精心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担任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今年5月12日上午,国务院召开经济普查电视电话动员会议,李克强同志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国各级各地各部门认真做好这次普查的各项工作,全面准确地掌握经济情况,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加紧贯彻落实,各项工作正按计划进度推进。本次普查的主要任务,就是了解全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掌握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现状及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各类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费的基本情况,并作为今后5年GDP、能耗等指标的核算依据。普查的对象,涵盖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诸多方面。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8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8年度。全部普查工作从2007年至2010年,前后历时约4年。其中,2007年为前期筹备阶段,主要是研究全国经济普查的总体方案;2008年为正式准备阶段,主要是组建国家及地方各级普查机构,开展宣传动员,进行普查试点,部署并落实普查方案,完成单位清查工作,为普查登记工作做好一切准备;2009年为普查登记、数据审核处理和普查结果发布阶段,2010年为资料研究开发阶段。
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相比,这次普查方案有了一些更高、更新的要求:一是把能源和水资源消耗调查范围,由规模以上工业扩大到全部第二、三产业单位,并增加了高耗能行业通用设备情况普查;二是针对单位清查工作,要求加大工商、税务、质检、民政、机构编制等部门的责任和协调配合力度,制定全国统一的清查方案,采取"地毯式"清查,确保普查对象的不重不漏;三是对个体经营户制定了统一的普查方案,确保户数和就业人数的数据质量;四是更加重视对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确保普查人员的素质。
二、我省经济普查的准备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本次普查涉及我省第二、三产业中24.5万个法人单位、26万个产业活动单位和240万家个体经营户,关系到对全省80%以上的经济总量进行重新调查核实。搞好这次普查,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省普查的准备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一是下发了文件,明确了总体要求。今年4月14日,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全省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对全省的经济普查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目前,全省已有11个市31个县市区下发了相应的文件,成立了普查领导机构。
二是抽调了人员,进行了前期筹备。去年下半年省统计局两次召开会议,就有关工作对市州进行了布置。全省各市州和大部分县市区已正式成立了普查领导班子和办事机构,拟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
三是编制了预算,初步落实了经费。在财政部门大力支持下,省本级所需经费已初步落实,全省已有12个市州和49个市县区初步落实了普查经费。四是建立了网站,开展了宣传发动。省统计局已正式开通了《湖南省第二次全省经济普查》专题网站,并邀请省内主流媒体开展了一定声势的宣传报道。
但是,目前全省的经济普查准备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地方领导重视不够。少数基层领导认为经济普查对基层单位作用不大,工作进度迟缓。二是普查经费足额到位难。我省一些地方财政困难,特别是基层普查员的补贴筹集难度很大。三是搞准普查数据难。这次普查涉及面广,指标多,要做到不重不漏地如实登记,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对此,有的同志还存在畏难情绪。
三、下半年全省务必抓紧完成七大工作任务
现在,距离正式普查登记的日子,只剩半年时间了,时间紧,任务重。按国家普查方案的统一进度要求,从现在起到11月底,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必须全面落实到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层层签订普查工作目标责任书。这次普查的组织实施原则是“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国务院经普办要求,省级普查机构最迟要在5月底组建完毕,省以下机构组建最迟不晚于6月底。我们要加快进度,确保有人办事。有普查任务的中央、省垂直管理部门也要成立普查机构,负责本系统的普查工作。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已明确,将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负责人签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目标责任书》。今天,来山常务副省长将与各市州分管副市州长签订责任书,为全省各级作出表率。会后,请各地各部门逐级抓紧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到人。
二是抓紧落实经费,及时准备和下发普查物资。这次普查需要印发大量的普查登记表格、操作手册、培训资料和宣传资料,需要组织大规模的培训、试点、宣传和数据处理工作,全省还需要动员约24万名基层普查员开展现场入户登记,这些都要有经费支持。其中,基层普查员的工作十分辛苦,基层的财力又更加困难,他们的报酬问题如何解决,已成为这次普查能否按质按量完成的关键。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普查经费分级负担的要求,抓紧做好经费保障工作,并努力向基层倾斜,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普查所需的大量物资,各级要合理分工,分级准备。对重大项目的采购,一定要按政府采购程序办理。基层所需的各种普查物资务必于今年11月中旬前发放到位。当然,各级普查机构也要注意勤俭办普查,力争少花钱,多办事。
三是强化质量意识,全程把好普查数据质量关。普查结果是否真实可信,是检验这次普查成败的根本标准。各级普查机构要建立健全数据质量控制的岗位责任制,做到块块有人包,条条有人管,关口有人把,把经济普查各个环节上的工作做细做好。特别是针对经济普查涉及部门多,普查结果将需要多部门数据相互验证和联审的要求,从现在起,就要加强部门联系,提前衔接,对问题和隐患早发现,早解决。要把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同志投入到第一线,严把质量关。全省要分级分阶段开展经济普查的绩效考核,及时通报,促进工作上水平。
四是扎实开展普查试点,逐级总结推广工作经验。经济普查涉及行业多、涵盖范围广、情况错综复杂,很多新兴行业没有现成的调查方法可供借鉴。试点抓得好,就可以为正式的普查探路子,摸经验,树样板,练队伍。省经普办将在7月份组织开展省级试点,各市州、县市区也要开展试点。试点情况要及时通报,试点经验要及时推广,以利于层层树立信心,取得经验,找到办法,提高普查工作的质量。
五是认真做好人员选聘,确保操作要领培训到位。普查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是搞好普查工作的关键。各级普查机构要特别注意选聘那些素质较好、在群众中威信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志加入普查队伍。选定后要采取分级负责、下管一级的方式,组织好培训。对基层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培训,最迟不得晚于今年12月中旬完成。同时,各级要加强现场巡回检查指导,积极开通网上答疑、电话热线,方便基层人员咨询。普查员经过培训后,由普查机构发证,持证上岗。在普查结束前,不得调动普查人员从事普查以外的工作。
六是细致做好清查摸底,确保现场登记不重不漏。今年12月中旬前,要完成对所有普查对象的“地毯式”清查摸底,为明年的普查登记奠定基础。县级普查机构的任务最重,要以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基础,结合当地工商、编制、民政、税务等部门近两年的登记、变更、注销和年检资料,分小区进行全面的清查摸底,收集整理好本辖区的普查对象名录和有关指标,做到心中有数,并据此分类造册,划分普查小区,指派普查人员。
七是广泛开展宣传动员,营造全社会配合普查的良好氛围。这次普查是一项大规模的社会动员,特别是这次普查涉及全部个体经营户,必须通过大规模的宣传动员,消除他们心中的种种顾虑,做到如实申报。从现在开始,宣传工作就要逐步升温,到今年12月形成高潮。在内容上,突出宣传《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强调依法普查,如实登记。在对象上,主要面向企业、社区、个体经营户,让经济普查家喻户晓,让普查的意义深入人心。在形式上,力求做到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要借助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媒体进行广泛动员,让标语、横幅、文艺宣传等一齐上。对虚报、瞒报、拒报、迟报普查资料等违反《统计法》的行为,要依法查处,组织新闻单位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