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乡镇(区、场)及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行动迅速,措施有力,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顺利进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前期准备工作进展情况
1、普查机构组建到位。县人民政府于4月21日成立了高规格的经济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县长熊大顺任组长,常务副县长杨易、县政府助理调研员覃遵岭(常务)及县政协副主席、统计局局长詹敏任副组长,政府办、计划物价局、财政局、统计局等16个相关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县经济普查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从成员单位抽调,计划抽调13人,分两批到位。第一批抽调的工作人员在6月20日全部报到上班。目前,县经普办有工作人员10人。全县19个乡镇、5个国有农林场及东山峰管理区和宝峰开发区于7月27日前全部组建了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其中有14个乡镇(区、场)的一把手任组长,其余乡镇(区、场)由副书记或副乡镇长任组长。乡镇级普查办均抽调了3-7名工作人员。据统计,26个乡镇(区、场)共抽调工作人员234名。如楚江镇成立了以镇长王茂文任组长、副书记杨生枚为副组长的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建了由副镇长秋堇挂帅的普查办公室,并选调了6名干部为经普办工作人员。
2、普查经费安排到位。5月28日,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安排普查预算经费80万元(其中小车购置补助5万元),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今年的普查经费,从7月1日至10月份调度安排30万元,调整预算时,进入预算计划,以确保普查工作的启动和运转,7月6日已到位20万元。各乡镇(区、场)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迅速落实了普查工作经费,要求专款专用。初步摸底,全县乡镇级普查经费计划安排27万元,已到位7.15万元,新关镇政府安排了2万元的普查专项经费,楚江镇政府由财政拨款1.5万元,作为普查工作经费,专款专用;人口只有8000多人、为全县最小乡镇的南北镇,决定安排1.2万元的普查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壶瓶山镇党委书记张国珍明确表示:普查经费开支从严,额度不限,拨款优先。在今年基建开支大、接待任务大、资金缺口大的情况下,当即拍板拨款5000元,用于普查工作启动,不足部分在年终决算时全部解决。
3、后勤保障落实到位。6月28日,县经普办正式挂牌,集中办公。办公场地由县政府出面,在紧靠政府大门的楚江信用社租用5间办公室,共90平方米,每个办公室内配有空调、办公桌椅及沙发等,县普查办还安装了电话、传真机,配备了一台微机等专用设备,信封、文稿纸、文件及简报的函头纸等办公用品全部备齐。同时,县统计局计算站新添置了3台微机、3台打印机,为保证普查数据的顺利录入、汇总,提前做好了物质准备。各乡镇(区、场)的普查办公室也做到了有房子、牌子、章子、桌子、椅子。特别是壶瓶山镇有“一机两牌三室”。一机:即配备了一台微机,专供镇普查办打印表册,汇总数据,传送信息用。两牌:一是宣传牌,对普查工作的意义、范围、要求及工作动态及时宣传;二是日志牌,对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出勤及时了解,随时掌握。三室:即办公室、普查业务室和资料室。
4、普查人员选调到位。至8月20日,全县选调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工作圆满结束。各乡镇(区、场)严格执行县经普办《关于认真做好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选调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调范围和条件,确保了普查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全县共选调普查员825名,普查指导员413名。
5、宣传工作全面展开。7月22日,县经普办与县委宣传部联合行文,下发了《关于印发石门县第一次经济普查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石经普办[2004]4号),明确了经济普查宣传工作的重点及普查各阶段的宣传工作任务和具体内容。8月19日,县经普办又发出了《关于加强经济普查宣传动员工作的通知》(石经普办[2004]5号),要求全县围绕基本单位清查工作开展大张旗鼓的经普宣传动员活动,并下发了宣传标语口号50条。目前,全县普查宣传工作形式多样,并逐渐掀起高潮,为普查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一是会议宣传。从县到村层层开会,进行经济普查的宣传动员。7月27日,县人民政府第一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在兰园会议中心召开了全县经济普查动员大会,各乡镇(区)、农林场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及办公室主任、县直副科级以上单位和中央、省、市驻石单位分管负责人、县经普领导小组成员、县统计局和经普办全体工作人员共200人参加会议,副县长孙云辉代表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易作了题为《加强领导,全面动员,确保石门县第一次经济普查圆满成功》的动员报告并讲话,全面阐述了开展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各新闻媒体突出宣传重点,创新宣传形式,搞好典型宣传,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为普查工作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还特别强调:“政府绝不将普查数据作为征缴税费的依据,谁按普查数据加税加费就追究谁的责任”“各单位要认真做好普查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教育和引导普查对象如实申报普查项目,把普查数据搞实、搞真、搞准”。各乡镇(区、场)相继召开了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站办所负责人、村(居)三主干参加的经济普查动员大会。8月10日前,大部分村(居)委会还分别召开了支村两委会、党员组长会、群众大会宣传经济普查的目的和意义。二是新闻媒体宣传。《石门信息导刊》、石门电视台、石门广播电台均派出记者采访报道了全县经济普查动员大会召开的情况,其中《石门信息导刊》于7月29日报道了全国经济普查的总体安排和全县动员大会主体报告(摘要)。新关等乡镇有线电视站每月开展三次经普宣传活动。三是户外宣传。新关镇已张贴宣传标语20幅;《新关之窗》开办了普查专栏;8月10日至15日,各村(居)每天开一次广播会,宣传经济普查。其它各乡镇的户外宣传正在积极行动之中。
6、业务工作顺利进行。一是开展了经济普查基本单位名录库搜集整理工作。6月30日,县经普办向相关责任单位发出了《关于提供经济普查所需资料的函》(石经普办函[2004]1号),要求工商、编办、民政、质监、国税、地税等部门将本部门2003年底的登记注册、变更和年检资料以文字和软盘形式提供给县经普办。目前,所有部门的行政资料已收齐,单位名录库正在整理之中。二是完成了普查区和普查小区的划分工作。至8月20日,全县26个乡镇(区、场)及807个村(居)委会已完成了普查区和普查小区的划分,编制了地址码,全县共划分普查区782个,普查小区857个。并按规定的要求绘制了乡镇(区、场)、普查区和普查小区示意图。
7、普查信息反馈及时。及时反馈经济普查工作的动态和信息。县经普办已编发《经普简报》九期,《湖南统计信息网》的经济普查专栏“市县动态”已采用11篇。各乡镇的工作信息正在源源不断地报送到县经普办。目前已有10多个乡镇汇报了全县经济普查动员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基本做法与体会
1、领导重视是搞好普查的关键所在。县委、县政府对这次经济普查十分重视,县委书记朱晓平专门听取了县统计局的汇报;县人民政府以(石政发[2004]18号)文,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全县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了以县长熊大顺为组长的第一次全县经济普查领导小组;5月28日,县长熊大顺主持召开县政府2004年第3次常务会议,听取经济普查有关情况的汇报,研究和部署经济普查工作,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此次经济普查的意义,积极支持配合搞好石门县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常务副县长杨易对普查工作的安排、普查经费的落实,经普办工作人员的抽调都详细过问,具体布置;分管城建的副县长张前云对普查办公室的安排做了很多工作;县政府助理调研员、县经普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覃遵岭热心做好普查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各乡镇(区、场)的党政领导把经济普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确保了全县普查工作的整体推进。
2、精心组织是搞好普查的基本前提。6月8日,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杨易主持召开了经普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通报了国家、省、市关于经济普查的精神以及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的意见;落实了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经普办抽调人员的到位时间;讨论召开全县经济普查大会的有关事项。7月27日上午,召开了规格较高的全县经济普查动员大会,对全县的经济普查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紧接着又召开了各乡镇(区)、农林场经普办公室主任会议,对普查区、普查小区划分及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选调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并就普查业务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解疑答难。由于组织安排有序,保证了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3、强化管理是搞好普查的重要保证。为了明确各乡镇(区)、农林场经济普查工作责任和目标,县经普领导小组制定了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全县26个乡镇(区、场)的负责人在动员大会上当场签署递交了责任状。县经普办印发了《2004年石门县经济普查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增强了乡镇领导的工作责任。各普查机构也建立了岗位责任制,保证了每个环节责任到位。
4、加强督促是搞好普查的必要环节。县经普办采取分工负责,工作人员包片的办法,对各乡镇(区、场)落实全县经济普查动员大会精神、划分普查区和普查小区、选调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等工作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和督办,及时收集情况,掌握进度,反馈基层工作的困难和问题,使一些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从而把握了工作的主动权,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