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经济普查以质量第一为标尺,以提高乡镇统计员素质为动力,以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行“县审、村核、乡录”的新举措,既把好经济普查质量关,又得高了乡镇统计员的素质,更增强了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一举多得,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县级进行集体联审、抽样检查和乡镇互审。2005年3月12日至15日,县经济普查办公室召集全县25个乡镇场经济普查办公室业务副主任和电脑录入员在县城集中,对所登记填报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表进行审核,为了把好质量关,县经济普查办公室制定了严格的审核方案,要求每张报表都“过五关、斩六将”。一是由县经济普查办专业人员进行审核;二是由县经济普查办根据各乡镇场经济普查登记表与清查摸底表对比,进行抽查,看是否有漏登、重登和错登的现象;三是组织各乡镇场业务副主任进行交换审核,互相“挑刺”。
二、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由县及进行联合审查后,返回乡镇场,由村级普查员对审核出来的问题逐个找有关法人单位、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进行核实,并重新签名盖章,方能通过验收。
三、采取“县指导、乡为主”的方式,凡乡镇场的法人单位、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表一律由乡镇场录入。县统计局3次与县委督查室联合对各乡场镇场基础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把乡镇场电脑配备情况作为检查的主要内容,要求务必乡镇场党委政府克服困难,重视统计工作,为统计工作配备电脑。并将几次督查结果,由县委、县政府发出督查通报,引起了各乡镇场党委、政府的高重视。各乡镇场纷纷行动,至2005年3月底,全县25个乡镇场共有21个乡镇场购买了电脑,为经济普查数据录入奠定了基础。县经济普查办公室抽调2名懂电脑和业务的人员,下乡巡查指导各乡镇场录入工作,这样,既增强乡镇场统计员业务素质,加强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更保证了经济普查的速度和质量。
[邵阳县经普办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