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站专栏 > 湖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 > 分析研究
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浅谈系统工程思想在经济普查中的应用

湖南省统计局         2007-05-21 08:52:47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大量的新的发现与发明,使人们有可能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许多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事务及其内在联系加以认识,从而把人类带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就是人类开始进入应用系统科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代。系统工程方法是按照系统思想、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和处理所涉及问题的一系列方法,它是人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不断实践中而产生的科学的方法论。经济普查是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用系统工作的思路将前期准备、普查登记、数据处理和开发应用等四个阶段的工作环环紧扣、协调工作。笔者就系统工程方法在经济普查中的应用谈点自己初浅的看法,以供大家商榷。

    一、系统工程方法的概念和内容

    系统的概念,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才出现的。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工程,就是实干,就是用我们掌握了的客观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系统工程方法,就是组织管理系统规划、研究、设计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也就是要求按照系统思想、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处理组织管理所涉及的问题。系统工程方法是人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不断实践中而产生的一系列科学处理问题的方法,它包括整体观念、综合观念、科学观念、创新观念等。

    (1)整体观念,就是要用系统的方法研究系统的对象,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全面规划,协调处理,使系统的总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达到辩证统一。我们说系统是由各部分组成的,系统的功能要大于各部分的功能。古代哲学中就有"总体大于各部分总和"的论点,这里的大于,指的是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后,产生了总体的功能,即系统的功能,这种功能的产生是一种质变,因为这种功能是各部分所不具备的,系统之所以为系统,不仅是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单的总和,而在于它具备总体的系统的功能。如"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又比如说一个球队,个人技术再好,如果没有正确的战略战术以及相互的默契配合,也难以取胜。因此我们强调在处理问题时,要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

    (2)综合观念,即要求从系统的总目标出发,将各种有关的经验和知识予以有机结合,协调运用,从而开发出全新的系统概念,创造出全新的系统结合和功能,这就是1+1>2的系统综合效果,即综合出创造,综合出效益。现在我们经常讲的"整合资源"也是讲的综合观念。如世界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登月舱是其中关键的一项工程,但其中所采取的单项技术都是已有的成就技术,只是很巧妙地把它们综合起来,起了卓越的作用。

    (3)科学观念,即要求分析问题时树立科学的观念,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努力开发系统的潜在价值。也就是说,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一方面要有严格的工作步骤和工作顺序,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另一方面要遵照科学规律办事,充分认识到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协同与矛盾的统一。即整体是相对的,它既是更大系统的部分,又是本系统的整体,整体是具有一定结构、层次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整体的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

    (4)创新观念,系统工程方法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要求人们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充分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大胆地进行系统的概念开发和结构开发,以实现系统的最优效果。由于现代社会实践发展的节奏加快,社会运动加速,未来的因素成为现实的过程,要求我们加强超前性预测,不断创新,以便为进行"目的性"的活动提供保证。

    二、系统工程方法在经济普查中的应用

    既然系统工程方法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科学的方法论,它来源于实践,那么反过来又要指导于实践,作用于实践,对我们的经济普查工作也不例外。

    1、 系统性
    由于经济普查这个大系统是由工业、交通、建筑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个体户等八个一级子系统组成的。同时大系统的目的或特定功能也是由很多目标和指标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整体观念是系统工程方法中的首要原则。它要求把重点始终放在整体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上,从整体看局部,紧紧把握整体具有系统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资的功能(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如在建筑业、房地产业普查方法的设计中,把资质等级作为与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同等重要的企业属性指标来考虑。在八个一级子系统中,又可将其中的某一系统分解成N级N个子系统来考虑。如建筑企业,又可以为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劳务分包及资质以外、个体建筑业三个子系统考虑设计普查指标、而这一层每个子系统的若干个统计指标的集合,又体现了经济普查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与其他专业的普查指标有很强的关联性。由于经济普查的方案设计,需要诸如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管理论各方面的科学知识,一个人(或几个人)很难门门精通,所以用系统方程解决问题时,非常强调各方面的专家,领导和有经验的基层统计员参加,共同讨论研究问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对国家普查方案(讨论稿)多次评头论足,提出修改意见的原因所至。

    2、 最优化原则
    经济普查这个大系统涉及面广,复杂因素很多,既有技术层面上的,也有社会的、经济的因素,这些影响因素用系统分析的术语表达,就是约束条件。

    经济普查的约束条件来自方方面面,归纳起来主要有资金、方案、普查人员的责任、被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社会动员与领导的支持力度,各部门是否通力合作、政府的诚信等。谁都想用较小的投入得到较多的产出,事情的结果是如愿以偿还是事与愿违呢?因此,选择最优的方案便是系统工程所要回答和决定的问题。

    对任何事情都希望它,要求它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系统工程最优化原则的。如这次经济普查,我们希望把每一个企业的所有生产、效益、经营、财务、状况搞得一清二楚难度是非常大的,它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企业的状况本身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即便是某一时点、时期的情况摸得十分清楚,填报的数据也比较准确,但是当我们汇总这个企业的数据时,"今天的他就不是昨天的那个他"。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昨天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得到的全部的准确数据,在今天可能与实际情况就不那么吻合了?所以在考虑了各种因素(即约束条件)之后,在分析了各种普查指标所反映的事物本质的内在联系之后,从中筛选出重要范围、重要指标和重要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普查方案是这次经济普查的关键。如在整个经济普查中,最使人头疼,而且调查摸底工作量比较大的就是个体户那一块,要想把它搞得十分准确,可能要投入比规模工业,资质等级建筑业、房地产业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而这一块所占的经济总量却只相当于前述部分的1/4或更少。因此,在调查摸底时可将个体户的底数和主要经济指标一并填写的方案,不妨是比较优化的选择。

    3、 实践性与定量性
    系统工程是非常重视实用的,如果离开具体的普查内容和调查项目,也就谈不上系统工程。因此系统工程分析方法是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是指导我们实践活动的一种科学方法。同样,系统工程也是定量的科学。当然在定量中也包括了定性,它是系统思想定量化的实际应用。我们以经济普查中调查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举例说明。

    例:某县普查办要同时对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进行上门调查登记,A方案调查1个建筑业企业,需要资金9元,耗时4小时,调查员劳动量3人;B方案调查1个建筑业开发企业,需要资金4元,耗时5小时,调查员劳动量10人。但是,这个县普查办可供上述两种调查使用的资金只有3.6万元,限定完成调查的时间是60小时(即按6天完成任务、每天上门调查10小时计算),可提供的调查员为200人,假定采用A调查方案能产生社会经济为7万元,B方案产生的效益为12万元,问在上述资金、时间、劳动力资源的限制下,如何安排A、B两种调查方案的调查量,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典型的线性规划问题,设X1,X2分别为A、B两种调查方案的调查量,则这个线性规划问题就是在约束条件
          9 X1+4 X2≤3.6      
          4 X1+5 X2≤60
          3 X1+510X2≤200
    与      X1≥0,  X2≥0下使目标函数
            f(X1,X2)=7 X1+12 X2
    取最大值。
    用迭代法求解,(过程略)。
  
    建立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大体上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①建立调查系统的概化网络图,为了准确无误地建立数学模型,首先需要拟定该系统的网络图,对于复杂的普查系统尤其需要。

    ②确定变量。对于一个调查系统,在建立数学模型以前,要正确地定出哪些因素是变量,哪些因素是常量。变量一般是指进行规划和设计中要定出的未知量,或者说就是要达到优化数值的那些量。这种变量又有设计变量和决策变量之称。在普查系统的最优化课题中,变量通常是资金、调查的指标个数(调查量),普查员的配备量等。

    ③拟定目标函数。目标函数反映衡量该系统状况优劣的标志,或者说,它表示普查系统要达到的总目的,是表示最优化规划或运行的一种准则,通常以资金使用最少或调查量最大为目标。

    当然,普查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工程系统,单纯用数学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还需要考虑其他的社会因素,这里仅仅是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些问题仍待深入研究。
 
[省统计局谭蒲辉  供稿]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发表评论】  

如有任何意见和问题,欢迎与我们联系 web_hn@stats.gov.cn
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