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为了全面地掌握第二、三产业发展规模、结构、效益等重要信息而进行的对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全面调查,它集基本单位普查、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等多项普查于一体,涉及范围之广、参与部门之多、技术要求之高、工作难度之大,是以往历次普查所无法比拟的。正因为经济普查是一个如此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更要求我们在正式实施之前,对普查的全过程有一个详尽而周密的通盘考虑,对于关系经济普查成败的关键环节更应深谋远虑、了然于心。作为从事专业统计多年的业务人员,我感觉保障经济普查成功率的两个关键环节在于全面的单位清查和全程的质量控制。
一、 全面细致的单位清查是保证普查成功的基础
不重不漏地查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个数和基本情况,是保证此次经济普查成功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普查培训、普查表的发放和普查登记工作能否顺利进行都取决于单位清查工作质量的高低。要真正做好单位清查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不重不漏原则 单位清查前要划分普查小区并绘制草图和编号,确认每个小区的12位行政区划代码,分级绘制出《普查区域示意图》。按普查小区进行逐个的地毯式的清查。清查对象为小区内的所有单位(包括跨地区法人单位在当地的产业活动单位)。
(二)最小法人原则 按照《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法》,普查的对象是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对于存在多级法人的企业集团或大型联合企业而言,其起报单位应拆分到最低一级的法人单位,并分别单独填报法人单位一套表,其各项指标只包括本级法人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的数据。如某集团公司下属有15个独立核算的全资或控股的子公司,在单位清查时,该集团公司本部和这15个子公司均应认定为法人单位,应填报16张法人单位清查摸底情况表。
(三)在地统计原则 单位清查应按行政区域组织实施,将坐落在某一行政区域内的被调查单位统一由所在区域的政府统计部门进行归口统计,法人单位在其主要经营活动所在地进行普查登记,但建筑企业、道路和水上运输企业在法人单位注册地进行普查登记。对于注册地与生产经营地不一致的工业企业,应在其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所在地进行普查登记,而不应在注册地登记。如创元铝业公司总部在长沙,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在地在常德,日常统计中其生产经营情况在常德市反映,单位清查时该企业应在常德市登记。
(四)与地方GDP核算匹配原则 经济普查虽是一次涉及二、三产业的全面调查,但也必须考虑与日常统计工作的衔接问题,特别是必须考虑与GDP核算的衔接与匹配问题,有些特殊情况必须特殊处理。如常德卷烟厂虽已兼并零陵卷烟厂,后者被注销法人资格,但考虑到当地GDP核算的实际情况,目前零陵卷烟厂的各类统计报表仍从永州市上报,此次经济普查中应将零陵卷烟厂视同为永州市的法人单位对待。长沙卷烟厂兼并郴州卷烟厂后也存在类似问题。
(五)按客观存在界定原则 对于实际生产规模较大,已纳入规模工业统计范围,但仍登记为个体经营户的,应按其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将其视同为法人单位对待。如我省的许多小冶炼企业普遍存在这种情况。
对未领取营业执照的单位进行单位性质界定。有纳税行为的,按这些单位在税务部门的纳税方式来确定单位的性质,按企业纳税的确定为企业,按个体户纳税的确定为个体经营户;未领取营业执照、不纳税的单位一般作为无证个体经营户处理;未领取营业执照,仅仅只是挂牌,而未开展实际工作的单位(如部分村经济合作社、居民生活服务社),不纳入普查范围。
对于领取多个营业执照的单位,在清查摸底阶段,要对所有营业执照进行登记,并对这些营业执照的活动情况进行判断。(1)如果确定是同一批人员、在同一个场地、从事同质活动的,作为一个单位处理。(2)如果从事多种活动,会计报表是一套的,主营业务作法人单位,其他附营业务如果符合产业活动单位三个条件的划分为产业活动单位,否则仍作一个单位处理。(3)如果从事多种活动,并同时有几套会计报表的,清查摸底时作为多个单位处理。
(六)产业活动单位划分的实用、可操作性原则 如果完全按照产业活动单位的定义将在不同的场所从事同一种产业活动,并同时具有收入和支出核算资料的产业活动单位,都要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业活动单位的话,产业活动单位的划分未免过于繁琐,工作中费时费力,实际意义不大,也很难搞准。 由此,进行产业活动单位划分时必须遵循简捷实用、可操作性强的原则: 1、已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法人分支机构,统计为产业活动单位;
2、未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法人分支机构,在同时符合产业活动单位3个条件的前提下,凡与法人单位跨专业或跨地区的,作产业活动单位统计,其他一般不作产业活动单位统计。
(七)某些特殊行业特殊对待原则 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某些特殊行业的单位界定国家有特殊规定。 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下属的原为法人企业但重组后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仍视为法人企业,在其所在地填报法人企业普查表;公司总部作为法人填报普查表时,不应包括下属视同法人的企业的有关数据。
2、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发电厂、省级电力(供电)分公司、地(市)级供电局视同法人单位,向当地普查机构报送法人单位普查表;县(市)级供电局作为产业活动单位,向当地普查机构报送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
3、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中国通信卫星等公司的省级分支机构视同法人单位,向当地普查机构报送法人单位普查表;地(市)、县(市)级分支机构作为产业活动单位,向当地普查机构报送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
4、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邮政局系统的省、地(市)级分支机构视同法人单位,向国家及地方各级经济普查机构提供财务资料并填报当地普查机构布置的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县(市)级及以下分支机构作为产业活动单位,填报当地普查机构布置的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
(八)正式登记前拾遗补缺原则 政府统计部门必须与工商、税务等部门保持经常性的工作联系,随时掌握辖区内企业的更替情况,对于那些在单位清查结束后、普查登记开始前新开工的大企业,在征得省局认可的情况下,应及时纳入普查登记范围。
二、 完善周密的全程质量控制是保障普查成功的根本
普查数据质量的好坏是决定这次经济普查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数据质量控制是整个普查实施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也是贯穿于普查方案设计、单位清查、人员培训、普查表的组织填报、各级质量控制审核、计算机数据处理等普查全过程的中心工作。
影响普查数据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①企业基础管理方面的原因。有些企业原始记录资料不健全,原始凭证缺失。②业务技术方面的原因。填报人员未按要求准确填报,错填指标或计量单位。③操作差错。在数据转录、计算机录入、传送、订正及数据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差错。④人为因素的干扰。
因而,普查质量控制要针对普查过程中可能出现数据质量问题的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控制。
(一) 普查法制宣传要深入人心 要弘扬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无论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决不容许强令或授意有关人员虚报浮夸甚至伪造篡改普查数据,切实保障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依法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否则将依法、依纪严肃惩处。通过宣传与经济普查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每个普查对象知晓,按时、如实填报普查表是其应尽的义务,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乃至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均属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将受到严厉查处。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知晓经济普查,调查对象积极参与、配合普查的和谐氛围。
(二) 普查员培训工作要扎实细致 经济普查涉及专业太多,业务技能要求高,除大中型企业要求设立普查机构外,其余点多面广的企业、单位、个体经营户的的登记填报工作都要在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指导下进行,其业务素养直接关系到此次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高低,必须尽可能抽调高素质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最好是从事过统计或会计业务的人员,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可通过当面授课、网上答疑、电话咨询、自学、组织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使其基本具备胜任岗位工作要求的业务水平。还应积极争取政府领导的支持,对于特别优秀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在此次经济普查结束后给予留用,稳定住一批优秀的普查员,为下次经济普查、日常开展的经常性的统计调查和今后实行统计代理制积极进行人才储备。
(三) 数据质量控制要层层严格把关 1、企业一级质量控制 企业是普查数据的源头,保证企业信息源的清澈,基础信息的准确无误是整个普查数据质量的根基。因此,企业普查表的填报质量控制对整个普查数据质量非常重要。在进行企业填报人员"自查"、厂普查办主任或厂领导"复查",同行业各企业间"互查"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到"三核对":①对表间关联指标进行审查核对;②企业内部有关部门职能部门之间的资料进行核对;③整个普查资料与本企业过去上报的年报进行核对,对变动过大的指标要查明原因。
2、县级质量控制 县级政府普查机构应对普查表进行全面审核,对已填好的普查表也要做到"三核对":①部分属性指标与执照或审批手续核对,工业企业行业小类代码与第一个主要产品的人工核对;②法人单位所属产业活动单位数与收到的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张数核对;③表之间关联指标核对。
3、市州级质量控制 市州级普查机构对县一级上报的普查资料进行复审验收,将审核差错清单返回给县一级普查机构,对数据有问题的企业县一级应进行认真查询,改错后重新审核上报。市州级普查机构还应组织同行业对口审核、县与县之间交叉审核。
4、省级质量控制 省级统计部门应加强与主管部门、行业管理办公室的协作与配合,组织行管办和市州普查机构的业务骨干对企业的普查表进行会审,充分利用外脑,借助各行业统计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他们各自掌握的企业的第一手资料,对上报的普查资料进行严格地审核把关,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5、计算机质量控制 此次经济普查从县级开始数据汇总,因而从县一级就必须抓好计算机质量控制这一关。计算机审核主要是要防止普查资料在录入时出现差错,同时利用程序提供的各项审核功能对普查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审核。①录入差错控制。必须抽取一定比例的普查数据,进行复录检验,以控制录入差错。②加载审核及编辑审核。检查核实普查表与录入的企业基本情况是否完全一致。表内的各种代码是否符合标准,数据是否漏项、缺项,表中各种逻辑关系、平衡关系是否符合规定。③大数审核控制。各县、市在上报普查数据时,要同时附报主要普查指标动态增减变动情况,通过计算加工的动态变化趋势资料,进行本地区普查数据的大数审核。④省一级出表审核控制。省级普查机构要对综合数据进行全面审核,重点是数据的内在质量,同时要确保综合数据与全部基层汇总数据完全一致,使综合数据起到控制基层数据质量的作用。
(四) 数据质量评估工作要严谨科学 普查初步结果汇总出来后,各级普查机构要对本级经济普查数据进行质量评估, 对主要经济指标增减变动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以消除因数字差错带来的影响。数据质量评估通常采用经济趋势评估法、动态趋势评估法、比例趋势评估法、相关指标评估法、相关影响评估法、抽样调查评估法等方法。数据质量评估工作应提高透明度,吸收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参加,提高数据质量评估工作的水平。 全面细致的单位清查和严谨周密的全程质量控制是保障经济普查取得圆满成功的两个基本点和关键环节,尽管单位清查工作是琐碎而复杂的,经济普查的数据质量控制是全方位、多环节的,但只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辛而执着的努力,勤奋务实高效地工作,相信经济普查成功的盛宴是属于我们的。
[湖南省统计局殷智敏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