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各种普查相比,经济普查涉及行业最广,参与部门最多,技术要求最高,组织难度最大,准备时间最短,给县乡政府和普查机构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普查前期准备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整个普查工作的开展,关系到普查数据质量的高低,而要做好这一工作,看似简单,实非易事。笔者结合历次普查的经验与做法,提出四点粗浅看法,以供参考。
一、认识要高
一是充分认识经济普查的目的和意义。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含编码)及其数据库系统。这对于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经济结构,改进宏观调控,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改革统计调查体系,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健全统计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是国务院交给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要求我们要有国家兴衰、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把它提高到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事关全面小康进程的高度来认识、来落实,不能事不关已,敷衍应付,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勇挑重担。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普查工作的难度。经济普查是整合以往的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加上建筑业普查而组成的一次大型综合性普查。普查对象成份复杂,有怕增税、怕加费、怕露富、怕泄密等多重顾虑。普查的表式和指标繁多,整个普查表式多达73种,就连最简单的个体经营户的普查表式也有两种。程序复杂,为搞好普查,在普查前要进行基本单位的全面清查,清查的工作量与普查基本相当,相当于两次普查。
三是要有时间紧迫感,此次普查是国务院对周期性普查进行科学调整后的第一次普查,准备时间短,县一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准备时间更短。从正式启动到清查摸底一般不到两个月,离普查标准时间也只有5个多月的时间,普查员、普查指导员选调培训,清查摸底、试点培训、普查经费、物资准备等各项工作将接踵而至,时间十分紧。
二、保障要足
一是领导力量要足。普查虽然是国务院部署的工作,但到县及县以下,必须党政联动,各乡镇和各责任单位的一把手要亲自抓,要安排一名副职专抓,要求领导既要当指挥员,又要当战斗员,不能图清闲,做甩手掌柜。
二是人员力量要足。各乡镇和各责任单位要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抽调懂业务、会管理、有责任心的业务人员负责普查业务工作,并建立一定的奖惩激励机制,确保人员抽得来、稳得住、能干事、愿干事、办好事。
三是经费要有保障。各乡镇、各单位经费都很紧张,落实普查经费都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没有必要的经费做保证,搞好普查就是一句空话,就是纸上谈兵,就成了无米之炊。各乡镇各单位要千方百计,压缩开支,挤出经费,确保普查工作的正常运转。经费再困难,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培训、普查员误工补助、普查质量责任制奖励经费要百分之百保证。如哪个乡镇、哪个单位因普查经费不落实,影响全县、全省、乃至全国工作进度的,该批评、处分的决不含糊,该摘帽子、挪位置的决不马虎。
四是办公场地和办公用品要有保障。经济普查时间跨度长,普查资料多,各乡镇、单位要保证有专门的办公场地,有必要的办公用品。
三、措施要硬
经济普查涉及行业多,普查对象复杂,重点在城镇,难点在城区,关键在社区。要保证普查对象不重不漏,要保证经济总量不多不少,必须调动村居委会干部特别是建制居委会和县城社区干部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搞好普查工作的责任感,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些硬措施,实现全县普查重点突出、重心下移。一是加强对建制镇居委会和城乡结合部清查和普查登记工作的领导,对工作量大的居委会,要分片、分小区,实行乡镇班子成员包片、包小区责任制,对居委会选派普查员有困难的,要从乡镇及部门干部中选派普查指导员,实行一个小区一名领导、一名普查指导员、一名普查员制,加强普查力量。二是要建立普查质量责任制。对村居委会特别是建制镇居委会、县城社区居委会,乡镇要拿出一定的经费做为质量奖励基金,制订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对普查质量达标的,给予必要的报酬和奖励,对工作马虎、敷衍应付,不符合要求的,除责成返工外,要扣除相应报酬。对包片、包小区的领导和从乡镇选派普查指导员也要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并严格执行,达不到责任目标的,该扣工资的要扣工资,该给处分的要处分。
四、工作要实
一是清查、普查方案要实。清查、普查方案是整个普查工作实施的蓝本,县乡两级普查机构要弄懂弄通国家和省里的清查、普查方案,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出针对性强、操作简便的普查方案,实现国家和省级方案与县乡实际的成功对接,既不能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也不能自做主张,自行其是。
二是清查工作要实。清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普查的成败,是整个普查流程中的关键一环,一着不慎,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各责任单位要将所掌握的基本单位(个体户)资料如实、按时提供县经济普查办,各乡镇要组织所有村居委会干部,对基本单位进行地毯式排查,不能走过场。
三是培训试点工作要实。要全县7000余名普查工作人员按照同一标准,同一操作流程,完成4万多普查对象的清查和普查登记,必须建立一支过硬的普查员队伍,必须把好普查员选调、培训和试点关。县普查办要培训好乡镇普查指导员,搞好县级试点,要确保每个参培人员要达到"一桶水"的标准,为乡镇培训一批具有丰富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的指导员和教练员,乡镇要扎实搞好普查员队伍培训和试点,不能为了省钱、省事,而减少培训环节,缩减培训、试点时间。
[隆回县统计局肖升初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