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真实性是统计的生命线,如何最大限度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一直是统计工作永恒不变的话题。在经济普查中,个体户普查数据质量直接关系经济普查的成败。相对于法人、产业活动单位而言,个体户具有分布广泛、数量庞大、流动性强、经营随意性大、业主配合程度低、基础资料难取得等特征,其普查难度更大,数据质量更不易控制。加强个体户数据质量建设成为经济普查的难点,也是各级普查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影响个体户数据质量的三大因素。
1、个体业主配合程度普遍不高。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个体经营户基于自身利益顾虑,对外来调查抱有较大戒心,不敢轻易提供真实的经营状态,怕招致税费等支出的增加,在普查中,个体户对营业收入、从业人员、报酬等正指标普遍有所保留,对亏损等负指标则存在夸大现象。二是个体业主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认为经济普查与已无关,持消极心态,对普查员上门登记敷衍了事。三是个体业主通常没有规范的经营报表,有些甚至没有记帐的概念,经营全凭心中一本帐,面对普查登记,业主往往凭印象提供情况,可信度不高。
2、个体业主流动性强、更迭频率高。个体户不同于法人单位,经营的随意性大,店铺业主更换速度较快,有的商铺一年内就转手3、4次,无法取得确切的全年经营资料。在基层县乡,摩托车载客、房屋装修、流动商贩、上门服务等流动性强、无定所的行业是个体普查的难点,此类个体经营者通常没有办理工商执照,也不纳税,属于“地下个体户”,漏登率较高,经营情况难以把握。
3、个体户量大面广,普查工作量大。在经济普查中,个体户的数量远远超过法人单位,且分布更为广泛,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都可见个体户身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进行登记,对普查员素质要求高;同时对个体普查表审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复查的工作量也是空前的;在数据处理阶段,数据录入工作量大,录入差错也影响着数据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加强个体户数据质量建设的对策。
提高个体户数据质量,必须在整个普查过程中,针对各个阶段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各种差错的发生率。差错分为原生性差错和再生性差错两类,原生性差错是在普查登记中发生的差错,对数据质量影响最大;再生性差错是数据处理阶段产生的录入差错。降低差错发生率是提高数据质量的关键。
1、加强宣传工作,并将其贯穿于普查全过程。 宣传是普查不可缺少的环节,宣传工作到位,使经普的意义、重要性家喻户晓,对普查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印发宣传资料、贴标语、挂横幅、上广播电视、领导讲话等都是常见的宣传手段,在登记中,我区普查办进行了创新,专门印制了《经济普查保密承诺书》,依法保障普查对象的合法权益,尽量消除他们的疑虑,此举在普查中收到了较好效果,受到了省经普办肯定与推广。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以法律为后盾,对那些在普查中拒绝接受调查、虚报瞒报普查资料等破坏普查工作的违法行为,要依照《统计法》、《经济普查条例》进行查处,以示警诫。要加大普查后期资料开发利用的宣传介绍,以改变过来普查登记时宣传得轰轰烈烈,过后杳无音信的“头重脚轻”做法,普查开发成果对民众、对社会、对政策制订有何影响都必须大力对外公布,使群众真正认识到普查确实影响到了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从而增加参与感与亲和力,以期营造敢说、能说、肯说,诚心诚意配合普查的氛围。
2、提前建立个体户底册。 在正式普查登记前,先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全部个体户摸底名册。鉴于流动性大、没有固定经营场所的个体户属于漏登的高发区,在实际操作中,经普办可以组织居(村)委会干部进行地毯式摸底登记,以其住址为准,对居住在辖区内该类个体从业人员进行造册登记,从而避免漏登。
3、保证填报登记质量是关键。 提高现场登记准确度,是降低再生性差错的关键。首先要选调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普查员,加强普查业务培训,实行考核上岗,使其熟悉报表指标、掌握调查技巧;其次在填表登记时,要灵活运用统计方法,在听取个体业主经营叙述时,可与其他类似个体户进行比较,也可根据其支出情况倒推出营业收入等指标,或现场核实其产品产量,推算出其一年的经营状况,以多方核实其填报数据。在经济普查中,许多地方根据地段不同,制订出了各行业个体户主要经济指标参照值表,在实际普查时,作为参考资料。最后,要进行事后质量抽查,抽查结果作为评定普查表合格与否的依据,不合格普查表要坚决返工重来。
4、加强普查表的审核工作。 个体普查表的审核方法有计算机程序审核和手工审核,两种方式要结合使用,审核对象包括普查表和汇总表。在数据录入前,必须进行手工初审,手工审核是不能放弃的,有些差错计算机是无法审核的,对缺项、漏项、书写不规范、逻辑关系不平等错误要改正,并由相关审核责任人签字,以便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普查表中数据之间的逻辑平衡关系应尽量编成计算机审核公式进行全面审核,以提高效率。我们在工作中,针对个体户数目庞大,但普查登记表填报项目相对不多的特点,建立了主要指标排序过录查错方法,机审后再增加了一次手工审核,即将个体普查表各主要指标按某一项目排序由计算机生成过录表,由专业人员手工审核过录表,具有简明直观、易于比较查错的特点。在计算机汇总后,必须对汇总表进行手工审核,可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开展数据评估,从全局来审查数据分布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发展趋势。
5、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度。 应尽量避免在录入过程中产生再生性差错。要建立规范的录入工作制度,计算机上要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并将录入数据随时备份到优盘。对于请社会上录入员录入的个体普查表,建议实行100%复录,实践表明,请外人录入,速度虽快,但因录入员业务不熟,一味求快,常产生大量的汉字、数字录入差错,有些难以审出来;由经普办专业人员录入的个体户表,可以实行20%复录。录入审核通过后,要根据计算机内数据资料及时更正原始普查表,使两者数据一致,不可数出两门。
全部数据处理工作完结后,所有计算机处理资料均需刻录成光盘保存,普查表也须装订成册,专门保管,防止泄密现象发生。总之,个体户数据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成千上万的个体普查对象,保证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社会各界协作、各项制度保证、巨大人力财力投入等因素共同努力实现的,要求我们树立长期作战意识,把质量第一的效念贯切于普查的方方面面。
[洪江区统计局蒋晖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