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阅读技巧

当前位置:首页 > 本站专栏 >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 经验交流
 

(2005)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任重道远

娄底市统计局

湖南省统计局         2007-05-28 16:08:36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是当前各级统计部门面临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我市一直把"双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在省局的领导下,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统计基础薄弱的问题在现有条件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一、工作回顾

    在去年7月的"龙山会议"以后,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调研,精心部署,扎扎实实推进"双基"工作

    "龙山会议"结束后,我局先后召开了党组会、全局职工大会、县市区统计局参加的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会议,并组织市局各科室及县市区统计局,分县级、乡镇、社区、部门、企业等五个方面,对基层基础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撰写了9篇专题报告。在全面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省局会议的精神,研究制定了《娄底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实施方案》,对工作思路、实施步骤、人员力量、经费保障等作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

    (二)作好汇报,争取支持,引起当地领导的重视和关注

    "龙山会议"以后,我们及时向原常务副市长王信卿作了汇报,在他的安排下,市政府常务会议就如何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等统计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并做出了以下决定:支持市统计局成立普查中心,为正科级内设机构;城镇住户调查新增样本150户,安排专项经费6万元并列入常年财政预算;安排农村调查网点全面换点专项工作经费6万元;同意以市政府的名义发布《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2004年10月,市委副书记姚正先召集有关部门开会专题研究农村统计工作,并指示农办等单位每年拿出4-6万元给统计局,用于农村调查。今年9月7日,市委书记蔡力峰召见市统计局有关人员时,关切地询问当前的统计基础工作情况。当了解到现在统计工作开展的难度越来越大,存在基层统计机构不断削弱、编制被精简、人员不稳定、经费严重不足、社会配合程度越来越低等问题时,他表示要尽力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今后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考核评价,能用统计资料反映的,都必须以统计局的数据为准;要尽力提高各级对统计工作的认识,推动统计工作良性发展。

    (三)集思广益,多方协调,代政府拟定《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

    为了拟定《娄底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我们多次走访基层,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力求切实可行。《决定》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二是加强领导,努力为统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完善机构,充实统计力量;四是依法统计,确保数据准确可靠。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落实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要求乡镇街道办事处建立或恢复统计站,落实统计编制,配备综合统计员。要求辖区内人口在5万以下的乡镇街道办事处,至少配备1名兼职综合统计员;人口在5万至10万的至少配备1名专职综合统计员;人口在10万以上的,至少配备2名专职综合统计员。要求每个村、社区居委会配备1名兼职统计员,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配备与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兼)职统计员。要求县乡统计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保证统计常年事业经费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长。因为该文件涉及到机构、编制、经费等问题,目前正在与人事、编办、财政等部门协商。

    (四)三级联动,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工作条件

    努力改善各级统计部门的工作条件,提高装备水平,是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在省局的关心支持下,市县乡三级联动,主动出击,加大了投入力度。两年来,市局投入了近50万元,购置了一台工作用车,添置了计算机、交换机、UPS、投影仪、扫描仪、数码摄像机等设备,实现了人手一台电脑。对县市区统计局,我们一方面通过找当地政府领导做工作,一方面从自己有限的经费中挤出一部分直接拨付给他们,使县市区统计局的办公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新化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条件艰苦,今年县统计局借搬迁新址之机,多方筹措资金,对所有办公设施进行了更新,并有史以来第一次购买了一台工作用车。现在,我市五个县市区局都购置了交通车辆,四个局实现了人手一台电脑。9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站有电脑达到15个。

    (五)完善制度,规范方法,严格控制数据质量

    为了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我们加强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执法力度。对重大案件实行新闻曝光,在对乡镇进行统计监审的同时,对各县市区统计局内部的基础工作开展检查。二是完善统计管理制度。对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站的各项制度进行了重新修正;对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记录、台帐推行规范化管理;结合本地实际对统计报表开展再设计等等。三是规范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制定了《娄底市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质量评估办法》,成立了数据质量评估领导小组,按季对各县市区主要统计指标进行评估认可,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以GDP为核心的各项统计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制度,形成了"层层审核、级级把关,人人负责"的良性机制。

    (六)奖惩并举,强化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素质

    今年我们把建立学习型组织,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确定为全市统计系统的重要工作之一,并在年初制定了《职工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对目标要求、方法步骤、奖惩措施等都作了安排和规定。邀请省局马局长等领导和专家作了三场报告;局内组织学完了《经济学原理》上册;对县市区以及基层统计人员,相继举办了工业、城调、投资、贸易、农业、农调、综合、经济普查等统计业务培训班8次,参加人员达240余人。

    尽管我们在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省局和先进市州相比、与形势发展需要相比,还相差甚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必须不懈努力。

    二、主要问题

    (一)基层统计力量薄弱

    我国统计部门的人员力量是倒金字塔结构,越到上面人越多、素质越高、装备越好,越到基层任务越重、人越少、条件越差,上头千根线下头一口针,这种体制下的基层统计部门承担的任务与人员力量很不协调。特别是随着机构改革和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化,统计机构和人员编制所受冲击越来越大,裁减和撤并有扩大之势,基层统计力量越来越薄弱。

    (二)经费紧张

    经费紧张一直是困扰统计部门的难题。统计事业经费的增长远远低于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有的甚至维持在十多年以前的水平。在我市比较普遍的情况是,财政只保障行政人员的人头经费和部分业务经费,职工的奖金和福利、大部分业务经费、事业编制人员的大部分人头经费都依靠自筹,自筹部分占全部支出将近一半。统计部门筹资渠道非常有限,为找资金往往伤透脑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费问题直接制约着统计事业的发展。

    (三)社会配合程度低

    统计资料对宏观管理和研究非常重要,但对个人和单位,其价值难以体现。在越来越重视现实利益的当今社会,人们对统计工作的配合程度越来越低,调查和收集资料的难度越来越大。

    (四)抗干扰能力差

    按现行体制,统计部门实行双重管理,业务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领导,行政上接受当地政府管理。统计局是当地政府的组成部分,其人、财、物和职工的政治经济前途都掌握在当地领导的手中。在涉及现实利益的各种考核中,统计部门抵抗干扰的能力越来越差。

    三、下步打算

    (一)总体思路

    对于做好娄底的基层基础工作,我们总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提高统计产品质量和统计工作成效为核心,狠抓体制创新、队伍建设、条件改善、业务拓展、依法治统五个重点,努力推动统计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基层基础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二)主要措施

    加强"双基"工作是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必须着眼未来,立足当前。根据今年年初的安排,下阶段我们将继续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1.在组织层面,继续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完善统计网络体系。重点解决机构不健全、人员不稳定的问题。农业税取消后,乡镇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即将启动,我们要及早行动,主动出击,力争使乡镇统计机构和人员不仅不削弱而且要加强。部分县市区统计局存在专业统计人员力量不够的问题,要尽快招聘高素质人才,充实力量,扭转不利局面。

    2.在工作层面,要紧紧围绕提高工作质量,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规范化作业。重点是抓好内部整顿,强化责任管理。市县两级都要进一步健全统计制度、统计台帐、原始记录,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使统计工作的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能保持优质高效的运作。

    四、建议请求

    对省局的建议和请求主要是两点:第一,积极呼吁,加快统计体制改革。统计机构削弱、人员裁减、经费不足、人为干扰、地位低下等等问题,根深蒂固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其根本原因是现行统计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形势不相适应。统计事业要真正走出困境,从长远来看,必须进行体制改革。改革得越早,改革得越快,我们的工作越主动。所以,我们要积极向最高决策机构呼吁,尽量加快统计体制改革。第二,全力以赴,争取出台强有力的政策。在现行统计体制下,当前最有效的办法是省政府出台一个专门文件,对统计机构、人员、经费等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作出硬性规定。省局为此已做了大量工作,基层统计人员期盼这一文件尽快出台。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统计信息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