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两天来,大家实地参观了湘潭、株洲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现场,交流了"龙山会议"以来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探讨了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同时,对国家三队改革以后地方统计部门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负责的研究,会议开得很成功。下面,我代表省统计局再讲几点意见。
一、全省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去年7月底,我们在湘西龙山县召开了全省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会议。一年来全省各级统计部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积极采取措施,加大了工作力度,全省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形成了广泛共识。"龙山会议"我们提出了县乡统计要以统计产品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统计工作重心由以"向上级统计部门报送统计报表为主"向"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为主"的战略性转移;乡镇统计在确保基本统计数据准确及时上报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实现"要我统计为主"向"我要统计为主"的战略性转移。一年来的实践表明,这一总体思路不仅得到全省各级统计部门的认同,而且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
2.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龙山会议"明确了五个重点以及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分工协作原则,提出了省局和市州局分别要抓的五项工作,县级统计部门要完成的两项任务。过去的一年,省市县整体联动,密切协作,各项任务推进顺利。湘潭从整体上铺开,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抓基础工作,县乡两级统计工作无论从外部环境,人的精神面貌,还是统计工作水平,都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株洲通过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对县乡两级统计的机构、人员、经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具体标准和要求,使统计基础建设真正代表政府意志,上升为政府行为。长沙提出把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摆在全局各项工作的首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同抓,在全省首开城区单设统计局的先河。成立常年调查队,确保基层基础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郴州高举考核的利剑,不仅将基础建设工作纳入各县市区统计工作考核内容,而且纳入到了乡镇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使统计工作与党委政府其它中心工作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湘西自治州继去年"龙山会议"后,基础工作又上了新的台阶,他们根据本地条件和特点,理清工作思路,提出了从完善县乡两级统计机构入手,改进统计调查方法,加快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岳阳不仅县乡两级统计机构趋于完善,而且其调查网络已延伸到了村、社区居委会和村民小组。永州、衡阳、邵阳、益阳、娄底、怀化等地采取不同的方式,利用各种机会,争取编制,充实机构,解决经费,改善条件,因地制宜,制定了发展思路,为今后基础建设工作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3.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主要体现在:
(1)基层实力增强。一是统计机构普遍得到落实,基层统计人员明显增加。各市州统计局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一年来,有13个市州以党委政府的名义下发文件22个,提出了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具体措施,绝大多数乡镇设立了统计机构,配备了专职统计人员。据不完全统计,"龙山会议"以来,全省乡镇统计机构由原来的936个增加到1965个,机构设置由原来的21%提高到62%;全省乡镇专职统计人员由原来的969人增加到1958人,专职人员配备率由原来的41.1%%提高到72%;全省县级统计部门新组建的地方调查队由原来的96个增加到197个,人数由原来的261人增加到552人,新增291人。湘潭、株洲、岳阳、郴州、自治州等地狠抓了建立乡镇统计站、配备专职统计员的工作。祁阳县在设立乡镇统计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配齐了21个乡镇专职站长,并保持5年不变。二是增加了经费投入,基层统计工作条件明显改善。各地利用开展大型调查、参与考核等机会,积极争取经费,配备设施。在省市县三级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全省已有80%以上的县级局较好地解决了办公场地和公务用车辆问题,40%左右的乡镇统计站已配备了专用计算机。三是统计数据质量明显提高。据调查,目前全省乡镇统计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在90%以上,数据完整性在95%以上,加上数据审核制度的实施,对统计典型违法案件的公开曝光等措施,全省数据质量比以前有了明显提高。四是统计服务意识增强,基层统计人员待遇明显提高。龙山会议上,我们总结推广了龙山、醴陵个性化统计的典型事例。一年来,各地在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方面不遗余力。郴州根据工作的需要,在乡镇试算GDP,并按季公布分乡镇的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为完善乡镇统计职能,加强乡镇统计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各地借鉴。湘潭市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支持和重视,建立了各级责任目标考核管理制度。株洲、常德、张家界实施区域统计、属地统计,并进行考核,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据了解,长沙市内五区统计部门干部(包括乡镇街道统计人员)享受80-100元不等的统计津贴,市委组织部表示,从事统计工作8年以上的乡镇街道统计员,表现突出的可解决副科级待遇,优秀的县市区统计局长可解决副县级待遇。
(2)统计改革深化。一是加强了对农村统计基础工作的指导。"龙山会议"以后,省局在切实加强对乡镇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乡镇统计组织机构,规范完善乡镇统计制度,拓展乡镇统计服务领域,建立乡镇统计员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二是扎扎实实"减负"。加快了农业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步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基层报表减负方案,实现了主要农业统计报表减少指标50%。同时,在有贫困监测网点的县,尽量实行"两网合一",切实减轻了基层负担。湘潭市建立了统计登记制度,方便了基层,有效防止了其他部门和单位的非法报表。
(3)信息建设延伸。省市县三级网络建设初具规模,建成了省到14个市州"双向式"视频会议系统,开通了省市县三级Exchange邮箱和Messenger实时消息平台,全省14个市州统计局全部建立了统计信息公众网站,36个县级统计局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部分市州统计信息化建设正逐步向乡镇一级延伸。据不完全统计,"龙山会议"以来,各市州县累计投入统计信息化建设资金400多万元,改善了基层统计工作条件,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提升了统计工作水平。
(4)干部素质提高。一是启动了统计系统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省局组织的第一期有95名干部参加的县市区统计局干部培训班今年6月已经结业,第二期100名干部正在参加学习。二是加强了教材建设。编写了"政府统计管理实务、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实务、统计分析理论与实务、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四个体系的县级统计干部教育培训教材。三是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选调了一批有一定教学水平、统计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担任教学任务,师资力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四是有计划、分层次组织了领导干部出国培训。省局首次组织选拔了30名优秀中青年干部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公共管理和宏观经济分析。各县市区统计局采取多种形式,培训乡镇领导干部和乡镇统计员,使基层干部学到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增长才干。
二、全省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
全省统计基础建设可以归纳五条带规律性的经验:
1. 坚持实现统计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党委政府对统计的需求增加,县乡统计只有通过以职能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才能找到出路。只有通过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为当地党政领导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才能求得发展。只有充分发挥县乡统计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所发展,有所作为,成为当地党委政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能提升地位。
2.上下联动,推动个性化发展。"龙山会议"后,全省各级统计部门对于开展个性化服务、个性化发展形成了共识。根据会议上提出的三级联动,各司其职的明确要求,大胆创新,努力工作,极大的推进了工作的发展。初步统计,有13个市州43个县市发了文件,本身就说明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岳阳等市抓督查,效果很好。
3.积极主动地介入当地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利用统计体系强化政府管理工作是当前党政管理经济的一个明显特征,能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这种形势,是统计工作发展大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各级统计部门通过全面介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考核、县域经济考核、贫困监测、重大工业项目监测等,探索了如何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服务的新路子,提升了统计部门的地位,树立了统计部门的新形象。
4.以工作促配备、促建设。各级统计部门通过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为党政领导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为进一步做好统计工作打下了基础。
5.大力加强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通过各级统计部门多途径、多方式的培训,统计干部队伍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全面推进统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党政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日益提高,利用统计工具指挥抓发展,利用统计工作取信于民已形成共识。只要我们坚持"龙山会议"以来正确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坚持五条基本经验,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就能不断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
三、全省统计基础建设工作下阶段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下阶段全省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依法治统的指导思想,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中心,以县乡统计工作为重点,坚持统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整体布置,重点突破,把我省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此,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统一对新时期统计基础工作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1)要从统计部门职能工作完成与完善的高度来统一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计工作纳入了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并对统计职能定位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统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适应统计方式改革、完善统计调查方法的现实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客观要求。要把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作为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高决策施政能力的一项基础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来抓,切实加强和改进对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使地方统计部门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调研咨询中心,社情民意的分析研究中心,政府绩效监督和数据评估中心。
(2)要从建设诚信政府的高度来统一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要求。政府诚信程度要通过政府各部门履行职责的具体行为来反映。统计部门调查、公布的统计数据因工作基础不扎实而出现失真,将直接影响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诚信形象。而统计部门全力抓好统计基础工作,既是统计部门的一种业务需求,更是整个诚信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理直气壮地去抓。
(3)要从提高政府管理效能的高度来统一思想。效能是指政府在履行经济管理职能中表现出来的整体效能。政府管理经济的效能,除了提高政府领导人及其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外,必须提高政府管理效果,保证政府决策质量,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政府管理功能,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对政府决策效率影响很大。各级统计部门领导班子要加强对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组织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认识到位,要有新动作,要出新成效。
2.要突出重点抓好各项具体工作
(1)继续突出县乡统计这个重点,充实统计机构,完善工作职能。全省统计基础工作的重点明年还是要放在县乡统计上。省局正积极争取政府发文,全面提出以加强县乡统计基础为中心的基层工作盘子,各市州县局也都要把解决县乡统计的问题作为重要环节,在具体抓法上,一定要抓机构健全和工作网络健全。
(2)围绕党和政府决策,进一步拓展县乡统计服务领域。一是要继续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做好统计个性化服务。除了完成上级布置的常规性统计调查任务外,各地应开拓思路,主动呼应党和政府的决策,充分发挥县乡统计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二是继续做好县域经济考核、8件实事数据评估认定、贫困监测、小康监测等工作。学习郴州的做法,积极推广乡镇(街道)GDP核算工作。
(3)进一步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全面提升统计系统干部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要按照"龙山会议"精神,继续有计划、分层次组织干部培训。各市州要进一步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重点,落实培训经费。继续实施省市县三级联动模式,搞好今后的干部培训工作。省局培训的目标在提升市县两级统计局负责人的公共管理理论水平,开拓视野,改善知识结构和提高行政组织能力等方面。市县两级培训应重点放在对县乡统计人员新知识的理解、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提高等方面,以实现优势互补和培训效益的最大化。
3.抓住机遇,推进地方调查队体系的建设。本次会议提交讨论的《关于加强地方抽样调查体系建设的意见》,我们将在汇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拟在近期以省统计局文件下发。希望各市州统计局充分认识当前新形势下加强地方抽样调查体系建设的战略意义,积极主动地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汇报工作,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力争在规定的期限内,建设好自己的地方调查队。抽样调查不同于全面统计,有许多新知识需要补充。各级统计部门的负责人和调查队工作人员要加强抽样调查理论知识的学习,认真研究调查方案,确保抽样调查数据能够作为推断总体数据的依据。值得指出的是:
(1)由于三队改革的具体方案尚未下达,真正意义的三队与统计局分设工作尚未到位,本次会议讨论主要局限于如何建地方队问题,暂不讨论业务分家问题和具体人财物划分问题,请各级统计局负责同志一如既往地抓好对现有国家三队的管理。
(2)今后地方统计局与国家调查队的关系是和谐共赢,共同发展,但前提是地方统计局自己工作基础要扎实。
(3)地方各级统计局在统计改革问题上一定要进一步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不能思想保守,要有前瞻性。抓机遇、抓发展应成为我们共同发展的准则。
4.不失时机地推动企业统计、部门统计、社区统计等领域的科学化、规范化。要以县乡统计建设工作经验为基础,尽快提出我省全面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指导意见,各专业统计部门也要把加强基础工作作为加强今后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同志们,我省的统计基础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前途光明。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夯实基础,苦练内功,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把我省基础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