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统计局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支部过程中,机关党委不仅承担着全局创建活动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而且严格按照学习型组织模式打造党委团队。两年来,省统计局将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纳入机关工作的主要内容,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有效推动了统计事业的全面发展。机关党委因此连续两年被省统计局评为先进党支部和先进处室。在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方面,省统计局机关党委主要是做好"五抓"。
一是抓好机关党委共同愿景的确立。共同愿景是构建学习型党支部的基础构件。没有明确的共同愿景,学习型组织创建就容易流于形式。2004年底,机关党委组织全局党员围绕共同愿景展开了一次广泛认真的讨论活动。通过两个多月和"四上四下"的反复,刻画出了省统计局机关各支部的"标准像",即所有支部必须具备"一流的服务意识、一流的创新能力、一流的实干作风、一流的工作业绩"。在全局共同愿景的基础上,结合党委工作特点,明确提出机关党委必须做到"三熟悉三服务",即:熟悉党的政策、熟悉群众工作、熟悉管理技能、服务统计事业、服务群众需求、服务和谐发展。在此前提下,机关党委全体党员必须做到"五在前",即理论学习在前、政令畅通在前、联系群众在前、开拓创新在前、服务全局在前。与此同时,将共同愿景制成卡片,让党员随身携带,时时处处对照检查,提醒自己;经常对照愿景目标进行讲评,反思工作和行为的差距;定期进行回头看,重点是看支部的愿景目标、绩效目标是否达到。通过有效措施,确保了共同愿景与思想行为的有效融合。
二是抓好个人学习和处室团队学习。抓个体学习,主要是制订不同岗位的知识标准,鼓励每个干部根据自己知识背景的差异,补充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对全局各支部书记提出"两高"(高学历、高职称)的要求;对党委每个干部提出必须达到大学本科学历、具备统计师职称的要求,从而让每位干部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抓团队学习,主要是机关党委的团队学习。比如,在中央重大政策出台后,机关党委都要进行专题研讨和学习;去年我们组织干部集中进行了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考试,今年我们又组织了全体干部对"经济学原理"的学习和考试。通过团队学习,挖掘了全体党员和干部的多样性和创造力,形成团队智商大于个人智商的效果,从而推动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三是抓好干部大局观、发展观、辩证观的培养。为此,机关党委在每月安排学习任务时,均将这方面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布置。与此同时,在支部内部建立决策信息动态需求库,指定专人对相关政策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且每个季度召开专门会议,交流研究结论,以增强支部和党员的政策解读能力。在决策制定过程中,我们提出"柔性管理"的决策思路,即根据事物发展变化情况,如何对决策进行相应调整的机制。在决策执行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执行力的提高问题,为此,机关党委为每位党员购置了《把信送给加西亚》、《细节决定成败》,组织党员干部集体观看《赢在执行》专题讲座。同时辅之以定期检查、效能监察、督办督察等活动,让每一项活动都落在实处。应该讲通过不懈努力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树立干部大局观、发展观、辩证观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四是抓好四种机制的确立。学习型组织具有六个特征,即精简的队伍、扁平的互动、机敏的应变、有效的学习、不断的超越和自主的管理。要把这六个特征表现出来,需要有一系列有效的机制作保证。为此我们把抓好人才机制、互动机制、绩效机制、奖励机制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在人才机制形成上,主要是抓"一个意识、一项管理"。一个意识,就是抓人人都是人才、个个都是管理者意识的树立,让每个干部明白,在省统计局和机关党委工作,只要付出,就有回报。一项管理,就是对干部成才作了详细的安排和跟踪管理。比如,这两年,我们安排了2位同志到省委党校学历班学习,并在工作安排上给与了一定支持。在互动机制上,我们建立健全了党员谈话谈心制度;牵头举办了每周一期的《探索与创新》论坛,围绕政策理论、公共管理、统计业务的前沿知识进行互动讨论,并通过视频系统向全省同步直播;今年上半年,我们利用exchange平台,在全局党员中开展了"既不先进又不落后的党员应该怎么办"的讨论活动,从而有效统一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与此同时,我们牵头在省统计局实施以绩效为核心的科学管理,对绩效突出的单位和党员进行有效奖励,从而推动了机关党委服务意识、科学管理、和谐氛围、工作作风的全面改变,使每个人能自觉地以服务为宗旨找准坐标点,从而更有效的工作,更聪明的工作。
五是抓好科学管理。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以科学的管理为基础。这方面,我们把重点放在抓好绩效管理上。为此,我们在每年年初,就针对每个干部的工作岗位,制订了详细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质量标准,实行工作任务责任制。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强了对各支部工作的绩效管理工作,机关党委根据当年的支部工作任务和学习要求,制定成相对固定的"365"标准,下发各支部执行。各支部根据这一标准组织开展相应活动,机关党委依据这一标准评判各支部年度工作,并对违反"365"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与此同时,我们在党委内部,推行了标杆管理、扁平管理、循环管理和人才管理的一些新的管理思路和管理办法,把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判别标准,从过去重点关注工作过程和工作态度,转向重点关注工作结果和工作效果。这些管理办法的推行,提高了单位的资源利用效率,简化了管理工作流程,消除了传统管理存在的矛盾,产生了良好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