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湘潭市统计局对湘钢集团公司钢产能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湘潭钢铁有限公司是国内“线、棒材”和“宽厚板”专业生产优钢企业之一,占地面积约500平方公顷。今年3月份,湘钢在年产钢600万吨产能基础上,新2号高炉、8号转炉以及150吨干熄焦等工程相继投产,现已形成年产钢8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来,湘钢围绕产品结构调整进行一系列技术改造,全面优化了工艺结构,先后实现全转炉、全连铸和“一火成材”,一批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12种产品分别获国家、冶金行业、省优质产品称号,均已通过国家产品质量认证,产品行销全国及出口到美国、日本、欧洲、韩国。
据调研,湘钢的企业发展目标分为三步:第一步,成为中国南方最专业化的“线、棒材”生产企业;第二步,成为中国一流的“线、棒材”和“宽厚板”生产企业;第三步,成为世界一流的“线、棒材”和“宽厚板”生产企业。
一、传统产品实现升级换代
传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耗高、产品质量差、品种范围狭窄。因此,集团以600万吨钢配套建设为重点,进行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普钢”向“优钢”转变,单一“线、棒材”向“板材”等多领域转变,同时以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项目为契机,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通过调整改造,企业生产经营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产品实现了升级换代,“优钢”品种比例高达85%。2009年,湘钢累计生产生铁568.89万吨,同比增长 5.2%;粗钢580.76万吨,增长5.4%;钢材571.70万吨,增长11.1%;“线材”生产241.34万吨,增加17.5%;“棒材”93.14万吨,同比减少3.4%。
二、重点打造湘钢宽厚板的优势
2009年,湘钢停止了钢筋的生产,转而生产市场急需的宽厚板产品,累计生产特厚板45.97万吨,厚钢板88.72万吨,中板85.16万吨。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湘钢宽厚板板工程分两期建设,总投资40多亿元。一期工程设计产能120万吨,二期140万吨;成品板材厚度为6毫米到120毫米,在宽度和厚度上均占有市场优势。湘钢宽厚板进入市场后,很快在华东、中南、华南等区域形成反响,还出口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量不断扩大。
目前,湘钢立足现有的基础和条件,充分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加速技术装备、工艺技术的升级,挖掘生产潜力,降低生产成本,形成合理规模;降低能耗,改善指标,依靠技术进步,在低成本前提下提高产品的质量,创造精品名牌,改变了产品结构较单一的局面。湘钢产品现已形成了“线、棒、板”三大方阵。
三、产品面向中高档市场和终端用户
湘钢谋求以精品化确立产业位势,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产品定位于精品“线、棒材”和优质“宽厚板”,达到适度的规模效益。产量跻身国内同类型企业前三强,当家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面向终端用户,并形成在人才、技术、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不再只是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市场定位,而是将世界市场作为目标追求。“十一五”期间,湘钢大投入、大手笔进行技术改造,5年中技改资金投入累计达203亿元,其中,以品种结构调整为重点的技改投入约188亿元。从2002年开始,企业进行品种结构的调整,一方面确立了品种结构的专业化分工,力求“三钢”之间实现优势互补,避免内部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另一方面确立了追求产业位势的指导思想,力求在各自细分市场领跑,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调整改造,企业生产经营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产品实现了升级换代。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许大跃]
[责编:范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