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规模工业经济逐步走出低位的运行态势,实现稳步增长。1-9月,全市601户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4.0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9月份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同比增长23.3%,增幅环比上升5.1个百分点。
一、工业生产运行特点
1、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开始复苏。1-9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煤炭开采洗选业,共实现增加值75.9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56.7%,拉动规模工业增长3.8%。其中,钢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45.61亿元,同比增长0.7%,扭转了年初以来一直处于负增长的局面;煤炭开采洗选业实现增加值27.31亿元,同比增长13.9%。
2、大中型工业企业形势向好。1-9月,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9.06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冷钢、金电的增加值月度增幅分别高达78.9%和295.4%,涟钢9月份实现增加值4.03亿元,创今年单月新高。
3、主导产品产量大幅增长。1-9月,全市累计完成原煤产量887.38万吨,同比增长6.2%;钢材531.45万吨,同比增长15.2%;发电量56.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其中金竹山电厂三台60万千瓦时机组满负荷生产,9月份发电量达8.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7.7%,创历史新高。
4、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1-9月,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23.84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0.16亿元,同比增长16.0%,比重工业快3.8个百分点;
二、目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增速趋缓。1-9月,规模工业保持了12.4%的增速,但这一增速是在去年基数较低的基础上完成的。去年年初的冰冻灾害,给我市工业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剔除这一因素,我市经济增速明显偏低。其主要原因是:一是工业结构单一。我市工业经济增长主要靠钢铁、有色、建材、煤炭等传统产业来拉动,这些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差,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明显处于被动地位,阻碍我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而相对受冲击较少的高新技术行业,企业少且产品科技含量低,同样无法对我市工业经济形成支撑。1-9月,全市新产品产值仅实现72.42亿元,同比下降34.5%;二是出口严重受阻。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我市出口大户涟钢钢材产品由出口转内销。1-9月,全市出口交货值实现4.27亿元,同比下降85.9%;三是停产企业增多。9月份,全市停产企业共37家,同比增加10家。
2、效益下滑。1-9月,全市60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48.7亿元,同比下降5.7%;利润1.3亿元,同比下降84.7%。其中,有149家企业亏损,亏损面达24.8%,亏损企业亏损额13.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5.1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59.89%,同比下降23.2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6.56%,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12.0%,同比下降15.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9.76%,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3.11次,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0.29%,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2.97万元/人,同比下降4.2%;产销率97.5%,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但是,3季度企业效益逐月好转,7、8、9月分别盈利2.52亿元、4.32亿元、2.43亿元,呈逐月回升势态。从重点企业盈利状况看,1-9月,涟钢比上半年减亏2.09亿元;冷钢、海螺分别实现利润2.24亿元和1.40亿元,比上半年增长647.6%和83.4%。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 陈娉娜]
[责编:谭兵农 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