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工业化 > 决策咨询

 

龙山县2009年规模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 来源: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0-05-04 11:31 ]

 

  2009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工业“5151”发展计划,大力调整和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力促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改善工业发展条件,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千方百计抢抓生产。全年规模工业增长速度放缓,工业生产仍然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新型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

  一、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及主要特点

  (一)工业经济总量扩大,增长速度趋缓。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7760万元,同比增长3.9%,增幅降低了28.3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205万元,同比增长3.2%,增幅降低了23.4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33216万元,同比增长9.0%,增幅降低了11.4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8676万元,同比增长26.4%;重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4540万元,同比下降8.9%,轻重工业发展不协调。

  (二)工业生产开局良好,后期持续回落。总的来看,全县工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逐步回落的过程。2009年一季度规模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367万元,同比增长52.0%;上半年规模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483万元,同比增长15.8%;1-9月规模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1538万元,同比增长12.0%。全年工业经济增长呈前高后低、逐步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业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生产经营较为困难,加之2008年一季度特大冰灾,造成电力、运输等多重困难,大部分企业停产而基数太低的因素;二是工业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回升缓慢,使得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增多,对企业经营影响甚大。三是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造成企业不堪重负,企业利润直线下滑,出现严重亏损,部分企业不得不停产。

  (三)支柱产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逐渐明显,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支柱产业逐步壮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强力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全县工业跃上新台阶。全年农副产品加工业、矿产业及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541万元,同比增长14.6%,支柱产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52.8%,比去年提升3.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9.9%,拉动规模工业增长9.9个百分点。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351万元,同比增长8.5%;矿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712万元,同比下降24.5%;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478万元,同比增长178.7%。

  (四)工业重大项目建设来势较好,发展后劲逐步增强。着力“危”中寻“机”,紧抓国家保增长、扩内需的战略机遇,全县上下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要抓落实”的理念,大力开展工业招商,积极推进技术改造和创新,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牵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为全县工业发展增添了新生力量。湘西自治州成美建材有限公司龙山水泥厂日产2500吨(年产60万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项目已完成投资6470万元;湖南龙山县金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5万吨酒精生产线已正式生产、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已列入省发改委规划;元宝硅业8000吨金属硅生产线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湖南龙山馥生民族特色产业有限公司200吨辣椒红色素项目已完成投资5980万元;龙山利福尔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龙山县天缘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亿听百合饮料加工项目技改已完成。

  (五)节能降耗初见成效,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节能降耗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全县坚持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大力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设备更新、工艺优化,积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实现节能降耗目标,部分企业已在循环利用节能、工业结构调整节能、淘汰落后产能与工业技改节能、管理节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而推动企业驶上“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发展的快车道。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72578吨标准煤,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2.18吨标准煤/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19.56%。资源利用得到有效提高,为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

  2009年全县工业经济总体保持了积极向好的运行态势,但目前经济全面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影响工业经济运行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

  (一)企业规模小、发展慢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善。在38户规模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户,5000万元以上至1亿元的企业仅1户,3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企业5户,3000万元以上企业仅占规模企业户数的21%,说明全县工业没有大企业作支撑,企业规模小。现阶段,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仅占GDP的10.2%。由于受产品、技术、市场、资金、管理等多方面的影响,规模企业自身发展速度慢,有的企业销售收入长期徘徊在1000-1500万元的水平,多年得不到提升;有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迟迟不能投产达效,引进工业项目建设速度慢。

  (二)国内市场需求下降,开工效率明显不足。受国内市场需求影响,全县工业企业生产和销售大幅收缩,主要产品销售持续不振,价格一度走低,原料成本不断扩大,利润进一步减少,甚至出现亏损。固定大型需求的客户少,导致订单不够连续,生产断断续续,开工明显不足。

  (三)园区建设项目滞后,产业聚集度不高。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全县工业园区起步晚,建设相对滞后,道路完善、管网配套、供水供电、亮化净化、绿化扩容、服务配套“六大建设工程”进展缓慢。目前,进入工业园区的规模企业只有3家,产值9989万元,园区工业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12.8%。工业园区没有成为产业基地和产业聚集的载体,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不够,高新技术产业群还未形成,缺乏一批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作支撑。

  (四)产业层次较低,转型任务艰巨。长期以来,全县工业主要依托资源和成本优势,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业层次不高,产品主要以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主,粗放型增长特征比较明显,形成了低技术含量、低利润、低竞争力的产品比重较高的窘境,工业发展后劲不足。面对当前以注重技术创新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如果不能尽快有效转变增长方式,不注重和依赖技术创新,不全面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势必将减少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进而影响全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要坚持战略性调整与适应性调整相结合,坚持总量与质量并重,不断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把结构优化升级作为重点,发挥后发优势,以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千方百计吸引高起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企业,带动工业经济上档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伐,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路子,培植一批有产业优势的企业群体,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搭建企业发展平台。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规划,并与“十二五”规划、城市规划相结合,实现园区基础配套、功能完善和产业集聚。一是要整合资源。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吸纳更多的生产要素向园区转移,把服务、土地、劳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二是要提升工业园区的集聚能力。要下决心把重点产业、企业和产品布局到园区,强化项目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功能,形成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三是要突出科技创新,做大做强。要抓住体制创新、设施配套、项目入园三个关键环节,在产业集群发展上做活文章;突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板块、构筑大工业发展新平台的头等大事来抓,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促进工业经济良性发展。

  (三)进一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大好机遇,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发展循环工业经济着手,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经济发展后劲,必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有了大项目的支撑和带动,才能进一步扩展壮大支柱产业。一个好的项目,可以带动一个产业,形成产业链、产业群;一个大的项目,对于一个地区经济稳定增长和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充分结合和依附大项目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业综合经济实力,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四)进一步实施节能减排,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从企业、产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认证工作,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要以节能减排为契机,降低主要产品单位产量的能耗,大力发展资源消耗少、产品利润高的产业,加强工业领域循环经济的规划与建设,以环境管理为核心,将清洁生产、环境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技术贯穿到生产和消费环节,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优先发展节约能源型、环境保护型、生态建设型产业,从而促进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供稿:龙山县统计局郑勇]

[责编:范毅]

 

永顺县副县长要求为人口普查工作搭建绿色通道

永顺县大胆创新春季人口普查宣传工作

湘西州人大常委会审议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情况

湘西州局深入部门督查新型工业化基础工作

龙山县五措并举抓好新型工业化年度考核工作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