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降耗考核统计 > 统计信息

 

永州规模工业节能降耗情况分析与建议

 

[ 来源: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0-05-04 10:25 ]

 

一季度,永州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继续下降,但趋势有所减缓,存在问题突出,压力不断增大,形势不容乐观。

一、节能降耗形势不容乐观

1、 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加快。一季度,全市723家规模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达49.0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6%,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3.92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加快9.02个百分点。从轻、重工业结构看,轻工业消耗6.9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7.31%,重工业消耗42.0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0.52%,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6.91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加快12.05个百分点,而轻、重工业能耗占全市工业能耗的比重分别为14.18%85.82%;从主要能源消费品种情况看,煤炭消费43.06万吨,同比增长8.25%,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提高2.78个百分点,电力消费12.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1%,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4.92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加快18.87个百分点。成品油消费1001吨,同比略有下降。

2、高耗能行业耗能比重上升。 一季度,全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43.1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8.07%,同比上升9.03个百分点,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平均速度2.47个百分点;从规模以上工业能耗行业分布来看,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比重由上年同期的86.51%上升到88.07%,同比上升1.56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金属制品业三个行业能耗比重上升,分别上升3.692.550.4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耗能总量增速加快,耗能比重上升,不仅没有实现节能,反而增加能源消耗,冲减了其他行业的节能效果,成为全市能耗上升的主要因素。永州全年规模工业能耗在六大高耗能行业的拉动下,增幅很难明显回落,节能降耗严峻形势不容忽视。

3、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趋缓。一季度,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继续降低,但降幅放缓。永州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47%,下降幅度同比低6.61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低6.89个百分点,比二月低1.62个百分点,节能降耗成效面临新的挑战。

二、影响节能降耗的主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复苏,全市高耗能行业生产恢复,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和建材等主要高耗能行业增势明显上升。一季度,我市“两高一资”企业开工充足,满负荷生产,导致全市工业用电量大幅增长,工业能源消耗随之快速增加,节能降耗难度加大,要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还存在很大的困难。制约因素有:

1、重点耗能企业耗能比重大幅上升。随着能源供应环境相对宽松,一些地方和企业资源危机意识不强,节能意识降低,对节能降耗的长期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发展思路上存在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给节能降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去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全市规模工业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纷纷减产或停产,如冷水滩中大冶炼、双牌铝厂停产等,所有这些因素造成09年全年增加值能耗偏低,降低率达14.36%。今年随着经济的回暖,市场对有色金属、钢铁、电力、化工和建材等高耗能产品需求逐步显现,锰、锌的价格一路攀升,全市高耗能行业生产恢复,高耗能企业继续涌进,导致重点耗能企业耗能比重大幅上升,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综合能耗超过5000吨标准煤的共20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0家,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7.5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4.71%,能耗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5.24%上到升35.79%,同比增长10.55个百分点,重点耗能企业耗能量全面增长,耗能比重大幅上升,加大了节能降耗的难度。

2、县区能源消耗水平差距较大。能源消费水平由于各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差异。零陵、冷水滩、祁阳、东安是永州能源消费的主要县区,左右全市节能大局,是永州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一季度,四个县区开局并不理想,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7.09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能源消费量的75.67%,比去年同期上升1.44 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能源消费增长1.68个百分点,另外7个县区综合能耗量占永州的24.33%(详情见图一)。全市11个县区中,零陵、双牌、蓝山节能降耗开局艰难,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零陵由于今年年初新增鑫城猛业、东湘猛业两家高耗能规模工业,两家高耗能企业能源消耗8753吨标准煤,带动全区能源消费增长22%,导致零陵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由去年同期下降9.06 %上升到12.42%,变动率达21.08;双牌县由于铝厂恢复生产,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上升17.79%,对全市的节能降耗水平造成一定影响, 亟待引起关注,若不能有效控制全市规模工业能耗水平,将会对“十一五”节能降耗任务的完成产生很大的阻碍。

3、重化工业比重大。长期以来,永州工业建立在以资源性行业为主导产业的基础上,“两高一资”行业所占比重过高的主要特征一直未得到明显改善。重化工业比重大,在工业支柱行业中,除交通运输设备制外,全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业等均为高耗能行业。虽然这些行业为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化工、黑色冶炼、有色冶炼、建材、等行业的高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等问题,影响了我市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亟待工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一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0.95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6.1%,但能耗总量达到43.16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的88.07%,高耗能行业以近90%的能耗生产了不足40%的产值。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市工业重型化的格局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同时受市场需要拉动的影响,化工、黑色冶炼、有色冶炼、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在今后一个时期还将保持继续增长,给全市节能降耗带来一定的压力,节能降耗严峻形势不容忽视。

三、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的几点建议

今年是“十一五”收宫之年,也是能否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节能降耗工作面临着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低能耗基数的双重压力。永州如何在保持工业快速增长下,完成节能降耗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义无反顾地大胆创新发展模式,大力转变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循环型经济和低炭经济,确保“十一五”节能降耗总体目标顺利实现。

1、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降低能源消耗水平。结合永州工业布局调整,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源头上推动节能降耗。一方面要做好加法,加快发展,优化结构;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减法,置换发展,提高质量。加快推进造纸、有色、水泥等传统行业技术进步,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高新技术产业,从而达到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

2、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优质能源。能源消费结构主导能源消费总量,因此节能降耗必需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一季度,永州煤炭及电力消费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石油及石化产品消费量基本持平略有降低,规模工业生产用能88%为煤炭,水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优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比重都过低,尤其风能、核能还没有开发和利用,能源消费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为了提高能源消费的利用效率,一要控制煤炭消费量,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增加煤炭用于发电、制气等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推广各种经济有效的煤炭洁净技术;二要提高优质能源使用比重,加大全市工业企业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绿色能源的使用力度,以促使永州市能源产品换代升级;三要开发新能源,寻找替代能源,充分开发和利用全市较丰富的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积极推进核能建设,从而使能源消费结构有一个大的改变,结构上推动节能降耗。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控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控制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增长,既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完成节能降耗目标的关键。一是要警惕高耗能企业卷土重来。在新建项目的审批上,要从源头严格控制新建水泥、冶炼等高耗能项目,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凡是属于高能耗的生产项目必须从严从紧,建立项目审批问责制。二是进一步加大对重点耗能企业和县区的节能监管力度,更好的监测企业的能源消耗量和县区的节能管理工作。市委、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加大能源审计力度,重点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水平。加大对县区节能降耗工作的督促检查,尤其是“双高”企业较为集中的零陵、冷水滩、祁阳、东安等县区的节能降耗工作。同时,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立和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坚决落实关闭小火电、小钢铁、小冶炼、小水泥的目标任务。

4加快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低炭经济。大力加快科技创新,着重引导企业走应用型、开放型自主创新之路,把握技术节能这一关键,不断推动高耗能产业的技术进步,提升节能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一大批老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重点抓好关键技术开发和节能降耗产业化示范工作,从重大节能工程、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入手,重点开展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热电联产、余热余能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三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重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推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促进循环和低炭经济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永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东安加强乡镇场工作督导 确保人口普查“六落实”

永州市召开人口普查工作会议

永州市:1-8月规模工业节能降耗创"十一五"以来最好水平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