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降耗考核统计 > 统计信息

 

株洲市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 来源: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0-08-25 10:06 ]

 

  作为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资源,能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降低规模工业能耗水平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关键,因此本文通过2008年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的资料对目前株洲市工业能源消耗结构进行的分析,对调整工业消费结构,实现节能目标提出对策建议,仅供参考。

  一、能源消费的种类结构分析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中,一次能源的煤炭,二次能源的电力、焦炭和天然气是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种。这四类能源的消费情况决定了能源消费的总体状况,对此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规上工业能源消费的结构和趋势。

  1、煤炭:煤炭是传统基础能源,主要用于钢铁制造、电力生产及锅炉燃烧,包括原煤、洗清煤、煤制品等。2008年全市规模工业一次煤炭消费量为627.7万吨,消费能源折标准煤约452.1万吨,占规模工业终端消费量75%,其中用于二次能源转换加工投入的煤炭353万吨,直接消费量为274.7万吨。

  全市煤炭消费最多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二次能源转换投入的原煤为主,2008年原煤消费238.5万吨,占全市煤炭消费总量的37.9%;其次是制造业,煤炭消费317.1万吨,占50.6%,制造业中煤炭消费较多的行业主要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41.5万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3.5万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7.2万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9万吨),四种行业煤炭消费合计268.1万吨,占全市煤炭消费42.8%。再次是采矿业,煤炭消费主要以煤炭洗选业为主,一次原煤入洗量为83.9万吨,占全市煤炭消费总量的13.4%。

  2、焦炭:2008年全市规模工业焦炭消费量为44.3万吨。焦炭消费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5万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8万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8万吨),这三个三业的焦炭消费量占全市的97.5%。

  3、电力:2008年全市规模工业用电量为62.7亿千瓦时。电力消费较多的行业依次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6.1亿千瓦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5.3亿千瓦时)、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亿千瓦时6.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2亿千瓦时),以上四个行业用电量占全市的比重高达60.9%。

  4、天然气:到2008年我市天然气已进驻了四年,最初以居民生活消费为主,现在玻璃、陶瓷等生产企业大部分都使用了天然气。2008年全市规模工业消费天然气19561万立方米,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消费天然气14976万立方米,占76.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消费天然气1998万立方米,占10.2%,这两个行业的天然气消费占全市的86.8%。

  二、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特征分析

  1、地域结构:石峰区能耗比重占54.5%

  从县市区能耗分布看,能耗主要集中在石峰区,比重达到54.5%,其次是攸县,为16.4%。单位产值能耗以攸县最高,为0.87万吨标准煤,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9倍。单位产值能耗高出全市平均水平的县区有3个,分别是攸县、茶陵县和和石峰区。石峰区境内的火电、化工、有色冶炼等企业,能耗规模大,能耗水平比较高,在全市能耗排前10位的企业中,石峰区占了7家。攸县的高耗能企业主要集中在化工、炼铁、水泥和原煤洗选等行业。能耗水平最低的是天元区,单位产值能耗只有0.07吨标准煤。

  2、行业结构:主要集中的五大行业能耗占总耗85.5%。

  从行业能耗分布看,全市工业能耗主要集中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五大高耗能行业,2008年这五大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97.7万吨标准煤,占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85.5%,而这五大行业工业总产值只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5.5%,能耗比重比产值比重高出40个百分点。其中综合能源消费量超过100万吨标准煤只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消费能源折标准煤约157.1万吨,占总量的33.8%。五大行业的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达到2.13吨标准煤/万元,为全市平均水平4.7倍。

  3、企业结构: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占71%。

  从企业能耗分布看,株洲市工业能耗高度集中。2008年,株洲市共有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46家,综合能耗消费量达330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71%,因此,重点能耗企业的用能情况直接关系到全市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2008年全市能耗大户的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46家能耗大户的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75吨标准煤/万元,是全市水平的1.6倍,相当于节约14万吨标准煤。

  46家重点耗能企业中,能耗超过10万吨标准煤的企业有6家,分别是华银电力、株冶、智成化工、中盐株化、旗滨玻璃和海达化肥,其综合能源消费量是全市的50.5%,单位产值能耗1.44吨标准煤/万元,是全市水平的3.2倍。

  三、产业结构对节能降耗工作的影响

  1、高耗能企业、行业增多,能耗份额呈上升趋势。

  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364家,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有113家,比上年增加15家,全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77.11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81.1%,比重比上年提高0.46个百分点,其中年消费达2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有23家,比上年增加3家。从耗能行业看,全市高耗能企业有137家,比上年增加8家,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比上年提高4.62个百分点。

  2、产业重型化趋势明显,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总产值增长62.3%,轻工业增长50.1%,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12.2个百分点,特别是重工业比重的不断上升进一步推动了我市能源消耗的增长,从而提高了我市总体能耗水平。能耗总量排前2位的行业生产增幅仍保持了较快的增幅,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增长  3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增长56.7%。高耗能行业生产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拉动了全市能源消费的增长,它们的耗能状况直接决定着我市能源消费状况,也决定着我市节能降耗的成果,值得关注。

  3、能耗结构仍不合理,环境负载加重。按能源品种看,煤炭依旧是我市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煤炭耗费量占全市消耗总量的73.7%,远远高出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水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占全市的比重不足7%。过度的依赖煤炭的能源的消费结构不仅降低能源综合利用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产业、产品的调整,影响环境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四、以结构调整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调整产业结构能够最有效地降低能耗,而推进节能降耗政策又能够最有效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两者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可见,节能既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手段,建议突出做好以下工作。

  1、不断提高产业技术水平,调整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提高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型企业的比重,减少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型企业的比重。要以自主创新为支撑,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按照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要求,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

  2、推进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就必须把落后的生产能力从市场中淘汰出去。近年来,我们已淘汰和调整了一大批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在现阶段,要以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为契机,淘汰现存的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高能耗、低产出的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做强做大。

  3、大力宣传节能降耗工作,提高全民节能意识

  近几年,节能降耗工作成效的取得主要在工业领域,但随着节能潜力的不断挖掘,该领域的节能难度会越来越大。以工业为节能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但其他行业的节能工作同样不可忽视。如: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业是能耗重点产业,它的交通用能呈逐年上升趋势,是目前用能增长较快的领域之一。2008年这个行业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5.4%,但消耗的能源占到全市整个第三产业的54.5%。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联看,也属能耗比较高的行业。因此

  要加强交通领域的节能。加快淘汰老旧高耗能车辆,积极引导和鼓励使用低耗环保车型,大力推广公共交通油改气工程,降低车辆能耗;加强对全市三级以上运输企业的车管、驾驶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高操作水平和技术。同时要号召全社会重视生活节能,如使用节能灯、节约用水、步行代车等等,让节约的观念深入民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提高全民节能意识。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

  [责编:杨耒]

 

株洲市编制工业产品目录

株洲风电技术迈入国内先进行列

1-7月株州市单位产品能耗继续下降

1-7月株洲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环比降幅略有增加

株洲市县两级共同举办能源统计业务培训班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