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解决农村居民生活能源问题,以农村现有的植物秸秆、动物粪便为原料,利用沼气池等设施经过长时间的发酵,产生一种可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为百姓提供燃气、照明、有机肥料,实现沼气的综合利用。多年来,永州市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利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与清洁工程项目的实施,加大沼气建设投入力度,推动了农村沼气快速发展,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农村沼气已成为新时期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和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最近,我们就永州沼气综合利用情况,对冷水滩区、道县、江永、江华、新田、东安和祁阳等县进行了专门的调研。调查显示,全市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效果较好,但由于沼气池投入成本和维护问题,农用沼气仍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农村沼气的综合利用情况
以农村沼气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能源小型公益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民生活的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增收节支,从根本上巩固农村的生态环境。主要表现为:
1、 沼气发电悄然兴起。沼气发电是随着大型沼气池建设和沼气综合利用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项沼气利用技术,它将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用于发动机上,并装有综合发电装置,以产生电能和热能。沼气发电具有高效、节能、安全和环保等特点,是一种分布广泛且价廉的分布式能源。截止2014年6月底,全市历年累计建设600至10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15处。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养殖场所需要的水、电、热能全部“自给自足”,主要利用猪粪转化而成的沼气发电技术,这里俨然成为一个典型的循环经济示范区。祁阳县三口塘镇民康养殖公司建成800立方米沼气池,沼气发电主要用于饲料加工和猪舍空调降(增)温。江华县王老三乳制品厂利用豆制品废渣、废水建设沼气发电,厂区生产生活用电全部自给。江永县永顺养殖有限公司,沼气发电项目采用USR(升流式)一体化中温厌氧发酵工艺,为能源生态型沼气站,利用养殖场粪污为发酵原料,然后转化“三沼”——沼气、沼液、沼渣。建成后,沼气站年有效处理粪污3.43万吨,沼气年产量为15.33万立方米,沼液年产量3.25万吨,沼渣年产量953.8万吨,其中沼气主要用来发电,年发电可达20.44万度,沼液用于养殖场附近的农田果园施肥,沼渣进行制肥外售。实现养殖场粪污零排放,同时给养殖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是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2、中、小型供气工程初见成效。为充分利用养殖、种植的独特优势,以中、小型沼气工程为纽带,集中对人畜粪便、污水进行沼气化治理和综合利用,以实现养殖、种植、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与良性循环。截止2014年6月底,全市历年累计建设中型沼气229处,小型沼气3608处。新田县陶岭乡仁干村建设了100立方米沼气发酵池2口,共集中供气50个农户,该村小型沼气工程建设按照“统一建池、集中供气、综合利用”的建设模式和“政府支持、市场动作、农户参与、监管并重”的建设机制,工程共投入建设资金35万元。据调查,规模猪场均建有100至200立方米的沼气池,猪的粪便直接冲入池内发酵,不直接环境污染,嗅味少。道县军美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业主,主动提出扩大规模,将气送到附近的村庄,方便更多农民用气,希望争取政府更多的资金扶持。零陵区石山脚乡竹园背村,由于沼气池的建设和投入使用,使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变化。原来猪圈流出的废弃物难以处理,污染空气和周边环境,经过沼气池处理后不仅得到了有效利用,还真正实现了环保生态养殖,这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沼气池建设带来的好处。种养大户蒋九艳的养殖场工作人员多,在用上沼气以前,每个月至少要用一罐煤气,需花费100来块钱。另外,每年买化肥就得花上七八千块钱。现在,生活能源改用沼气,果蔬种植则以沼渣、沼液为主要肥料,仅这两项,每年就能节省近万元成本。在以蒋九艳为代表的几个“先行者”的带动下,如今的竹园背村,“猪—沼—果”、“畜—沼—菜”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全村先后涌现出养殖大户10多户,种植大户20余户。让大家欣喜的是,比起经过工业化肥浇灌的果蔬,用沼渣、沼液施肥的果蔬,色泽、口感更佳,在市场上更受消费者欢迎。
3、户用沼气清洁又实惠。永州把发展农村户用沼气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节支的重要抓手。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向上争项目,多方筹资金,积极推进户用沼气池建设,同时积极推广新技术,改进新工艺,使每口沼气池的建设成本五千降至三千元左右,沼气生产原料也推广到稻草、桔杆等废弃物,使全市广大农民既能建得起沼气池,也能用得上放心沼气,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建池积极性。全市8至10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每年新增沼气用户4000户以上,截止2014年6月底,历年累计12.8万户,每口每年可为户主节省用煤用电上的支出近600元,每口每年还可产生20吨上下的无菌有机肥,每年为户主减少化肥等方面的支出400元左右,既培育了地力,又提升了水稻等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冷水滩区上岭桥镇双水村,这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沼气。村民高兴地说:“自从用上了沼气,做饭、做菜、洗澡等方便又实惠,厨房干净多了,我们现在和城里人生活差不多了,感谢政府补助我们建沼气池,技术人员给我们培训沼气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保养等知识,帮助我们解决使用过程的出现的种种问题,让我们用起来没有后顾之忧”。全市因地制宜,将沼气与畜牧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相结合,充分利用畜禽粪便、废弃秸秆、生活污水等生产沼气,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
二、农村沼气存在的问题
由于沼气发电技术服务、中、小沼气池建设资金和户用沼气设备损坏修理等问题,困绕着农村沼气发展,永州农村沼气综合利用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为:
1. 设备运行和维护方面的问题。燃料供应是沼气发电项目正常运营的前提。全市的已利用沼气主要以禽兽粪便为主,农作物秸秆体积大,重量轻,导致燃料收购、储存和运输均较困难,一直没有利用。沼气发电的运行和维护较复杂,投入成本也较高,沼气发电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未形成成熟的产业化技术服务体系。如冷水滩区外贸公司养殖场因沼气发电设备损坏不能正常发电。江华县王老三乳制品厂也因使用不当,设备出现故障。
2. 集中供气项目补助资金偏少。在农村沼气建设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到全市农村的差异和特点,没有因地制宜发展沼气产业。首先,农民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养猪户少,沼气缺乏主要原料,对发展沼气的意愿不高,相反有些生猪养殖大户,拥有充分的沼气发酵原料,具有较好的沼气发展条件,但许多项目并未针对重点进行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大部分县区采取变通的办法,采用户用沼气每10立方米补2000元的方法补给集中供气的养殖大户,由于养殖场离居民区较远,管线到户线路长,需要资金较多,沼气没有到户,造成资源浪费。
3. 户用沼气利用率偏低。使用沼气与用电、用煤相比,存在出渣难、维修难等技术问题。而目前许多地方由于农民居住分散、青壮年外出打工多等原因造成沼气池后续维护成本高、难度大。同时各级政府缺乏对沼气池服务的财政投入,对沼气池技术跟踪服务没有跟上,导致部分农户沼气设备损坏修理麻烦而放弃使用。而且当前沼气池补贴模式全部以建设补贴为主,对后续使用缺乏激励措施,造成大量沼气池建成后处于闲置状态。通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农村能源从主要以薪柴、煤炭为主的传统用能模式,逐步转变为以薪柴为主, 煤炭、电、沼气、液化气互为补充的多元化用能格局, 农民可以选用的能源越来越多。而且,相对于使用沼气而言,用电、天然气、液化气等用能模式更加方便,且无需后续服务,影响了农民使用沼气的积极性。据调查农村户用沼气使用情况很不理想,冷水滩区40%、道县30%、江永10%、新田20%,东安25%和祁阳20%农户的沼气池闲置或改用别的燃料。
4. 项目管理机制不顺、建设后劲不足。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不健全、不合理,投入相对不足,特别是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配套投入,造成基层工作勤绩效不协调、责权利不一致。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既是上级政府为民办的大好事、大实事,又是一件基层政府、部门费力不讨好的大难事、大烦事,造成镇村基层消极、厌烦、甚至抵触情绪兹生蔓延,发展后劲乏力。
三、推动农村沼气发展的对策建议
农村沼气的推广使用,对推动农村由资源消耗型传统农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生态农业转变,对促进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以及改善农村卫生面貌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农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既关系到农村生态能源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1. 加大沼气建设宣传力度,政策上引导农民使用清洁能源。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户用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供气沼气池等清洁能源的宣传力度。各级政府及项目相关管理部门应针对当前农村的特点,加强项目前期调研,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沼气使用条件较好的地区,在财力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尤其要对湘江流域保护区,要积极实施水源地保护政策,强制性推广使用沼气,在引导农民使用清洁能源的同时,减少因牲畜粪便造成的面源污染。
2. 加强技术培训,强化服务体系建设。要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加大对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的投入,切实改变目前农村沼气服务网点“缺经费、缺管理、缺人员、缺阵地”的现状,及时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继续巩固发展壮大农村能源建设队伍,提高技术工理论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探索建立农村能源服务体系有益模式,建立多级服务网络,健全农村能源服务体系,既要便民,又要增强技术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 突出建设重点,改变农村用能习惯。继续加大项目示范点的规划和建设力度,整合项目资源,适当提高示范区、示范村及示范点的建设和补助标准,做到一项工作一个示范,一个项目一个亮点,突出建设重点,提高项目建设的规模示范效应。同时把发展沼气与改变农民用能习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有机结合,在鼓励农民使用沼气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加强对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促进新型能源生态产业链的形成,让农民在发展沼气产业的过程中得到实惠。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选用沼气的积极性,推动沼气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 唐京安]
[责编: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