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权威机构估计,世界已探明的可采石油, 大约只可供应人类40余年的需求(天然气为60~70年,煤炭约200年),人类正直面能源危机的威胁。我国虽然国土辽阔,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不足。根据《各国矿产储量潜在总值》的估算,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值为1615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矿产储量潜在总值为1.51万美元,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排世界第53位。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1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面对能源危机的威胁,我们只能选择“开源”和“节流”。一方面控制化石能源消耗增长,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以确保由化石能源为主向可持续能源为主过渡的目标平稳实现。在强调以“开源”为特征的能源替代战略的同时,也将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提到一个重要高度。 在国内外能源环境下,宜章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地快速上升,能源紧张态势日趋显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分追求发展数量和速度,极大满足自身物欲的同时,资源浪费也十分严重,而注重民众节能意识的全民普及,可以为社会节省巨大的财富。本文拟从民众节能意识的认识现状,探求民众节能意识提高的办法,作一些粗浅的思考和分析。
一、民众对节能的认识现状
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而在这些环节中,人作为主体在其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民众是否积极参与节能环保行动以及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如何,将最终决定两型社会推行的实际效果。因此,节能环保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充分的行为参与,需要公众提高节能环保意识,变革生产生活方式,以自身的行动切实践行节能减排。那么,目前民众对节能的认识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
1、地大物博观念重,资源缺乏意识淡。宜章向来以煤炭之乡自居,宜章煤炭挖了近百年还在挖,人们在燃料的认识上认为继续有煤烧,用煤不要紧。而摆在我们面前的情况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水泥、其他建材、化工等行业大量消耗化石能源,煤炭等一次能源的数量日渐减少,资源匮乏的危机越来越近。
2、个体节能不自觉,公众参与不热心。个体节能不自觉主要的结症在于对能源问题的忧患意识弱,不能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带来能源浪费的不良嗜好。生活中,每个人日常的能源使用量看似相对微小,而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而这种在细节上的能源消费,比如人走关灯、使用节能灯、调高空调温度、拧紧水龙头、把待机状态的电脑电视关掉……这些微不足道的节能行为体现在民众的心态上是一种漫不经意和不在乎的态度。而另一种态度认为个体的单独行动对整个社会的节能影响不大,民众对个体的节能行为意识与热情不高。其实,节能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能力。
3、个人消费不理性,结构节能有阻障。现在许多人盛行一种超过正常需要的浪费式、资源透支型的消费,反映到社会生活中,则表现为大量的面子消费 、奢侈消费 ,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浪费。在资源用度上体现简约、共享和耐久性消费的减量化理性消费观念弱;在资源配置上合理化科学消费意识差;在实行无害和体恤性消费,维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消费理念不强。这些不节能观念和消费已严重地加载了大自然可承受的能力,也影响了消费结构的优化。
二、对提高民众节能意识的几点建议
提倡全民总动员厉行节约,更深刻的意义在于调动每个公民的节能意识,养成节约的习惯。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在自己家里都大手大脚浪费的人,会爱惜、节约公家财产;一个平日里没有节约意识的科研人员,能够发明出节能产品;一个没有能源危机意识的政府或企业负责人,能够做出可持续发展的决策。相反,如果人人都有节约意识,每个公民在各自的角色上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可以把节约进行到生产、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做好节煤节油节电工作,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民众从身边、细节、点滴做起,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张纸,增强节能意识、节俭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养成节能环保的好习惯,多使用节能产品、多使用环保购物袋、多使用再生纸、多采用自然光源;每周少开一天车、少乘一次电梯、少开一小时空调、少用一升水;提倡使用节能灯具电器和节水用具,提倡废水利用;提倡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提倡出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中,切实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做贡献。
1、发挥政府公职人员“模范带头”作用,做好民众节能的领跑者。据统计,全县党政机关的能源消费几乎接全县农村人口生活用电水平。所以政府公职人员要“模范带头”做好节能降耗。政府要率先使用绿色能源车,导入自行车共用系统,规定每月第一个星期一为无车日,不使用公务车。提倡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不穿西装,不打领带,便装上班。上班时间不使用电脑时尽量关机,空调可不开时关闭,确实要开空调,要将温度置于26度,办公楼在午休时和夜间,全部关灯。政府部门从官员到职工使用“再生纸”制成的信纸、 信封、 名片和手纸等。政府开辟节能网页,开展节能宣传和普及活动,把节能降耗变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
2、发挥媒体宣传作用,牢固树立民众节能意识。媒体注重发挥自身的组织功能,经常主动发起节能环保方面的议题、活动,以此提升自身的影响力。通过宣传培育出广大读者和观众的节能环保观念,读者和观众牢固树立节能环保观念后,反过来更加欢迎这方面的内容,因读者和观众喜欢这方面的内容,媒体又会增加节能环保方面的报道,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宣传为人们节约过日子的具体办法,宣传家庭节能运动“能人”,提倡节能是一种创造。一方面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节能的重要性、必要性,使社会公众了解当地或国内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及面临的问题,尽量拉近节能环保与民众的距离。另一方面,要加大普及节能知识的力度,充分利用特殊时日开展活动。如节能宣传周等为主题开展的节能活动,切实引导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采取自觉行动,加入到节能环保的行列中来。这样既可以提高公民的资源意识 、节能意识 、环境意识 ,又可以规范公众的日常行为习惯,真正为节能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发挥教育阵地作用,从小培养节能意识。全民节能意识的培养,还要发挥教育阵地作用,从小孩子抓起,固本培基。以节约为主题寓教于乐,为学生设计制作动画等多媒体宣传片,创作具有故事情节,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文章和教学方式。进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知识宣传教学,让学生们从小了解和掌握新能源及节能知识,培植起节能环保方面的行为习惯,进而使节能环保意识成为一种国民的自觉意识,一种民族的传统。
4、发挥社团联络作用,做民众践行节能行动的推手。社团是推进公众践行节能环保行动的重要力量。社会团体作为非政府组织的一种形式,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利用一切信息载体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将节能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鼓励民间自发性的节能活动,自发组织成立“节能自愿者联络会”,利用节能环保社团开展以能源与环境为主题的多个层面的立体模式的科普宣传活动,以宣传版画、影展等形式向广大民众介绍中国乃至全球的严峻的能源现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介绍能源环境科学知识、相关法规以及政策,将政府的决策目标、依据、推行手段及时传达给公众,使公众获得充分信息后,在实践中能给予足够的理解支持。同时,作为与公众密切接触的社团,又能将公众真实的意愿和要求反馈给政府,以便其及时修正偏颇和失误。
5、发挥好企业节能的示范作用,推动民众节能深入人心。企业是节能战场的主力军,他们不仅发明了大量的节能技术,而且向社会提供一大批节能产品,创造出非凡的节能成果。但也要知道企业节能环保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存生态状况,关系到一种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发挥好企业节能的示范作用,可以更大范围地宣传生产领域产品的国家节能标准和节能要求,展示出一种企业节能思维模式,触动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民众节能深入人心。
6、发挥好节能法规的制约作用,规范民众节能持之以恒。公民节能意识的提高,不仅需要道德上的自觉,而且需要法律上的制约,使之扎根于民众的各种行为中。今年4月1日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加大了对各种浪费能源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这不仅标志着节约资源已成为基本国策,还意味着是否节能已不再是单纯的道德层面的问题,而是与法律责任相链接。节能不再是一时一地、一人一个群体的节能,而是在法律保障下的全民节能。
[供稿:郴州市宜章县统计局 刘顺华]
[责编: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