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农村能源局统计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2.6万口,入户率达到21.7%,年总产气量5100万立方米。全市农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5942台,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小型光伏发电114处4150盏太阳能路灯,装机容量121.92千瓦。20多家企业开展了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共计装机容量达15.6兆瓦,每年可发电1326万度,节约标准煤4781吨,减排二氧化碳12105吨。
光看这些数据似乎有点枯燥,但当我们沿着这些数据所反映的内容,走进一家家企业、走进城乡居民家里时,不得不感慨沼气发电给湘潭“两型”社会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2008年,何平创办了一个养猪场,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猪粪尿的处理难度越来越大,他想到了变废为宝、就地取材建沼气工程。2012年8月,“郭家桥大型沼气工程”得以顺利开工,发酵池主原料是农作物秸秆,其次是猪牛粪尿。这是我省沼气建设史上第一个秸秆沼气集中供气项目,投资379.07万元,年处理农作物秸秆600吨,处理猪粪水2500吨;年产沼气15.33万立方米,固态沼肥394吨,液态沼肥1431吨。目前,已有周边200多户居民用上了管道沼气。按照规划,附近400户农户全部用上沼气后,每年可节约燃料费用近20万元。
位于韶山市银田镇凤家村的“湘潭顺康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顺康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以生猪养殖为主业。2009年,“顺康公司”投资建设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项目建成后无论走在哪里都闻不到一丝臭味。公司负责人严其顺介绍,在工程建设期间,充分考虑到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通过多方论证,科学设计了一套“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有机肥料—农副产业”的生态循环利用系统,采用“猪-沼-菜”、“ 猪-沼-果”、“ 猪-沼-稻”、“猪-沼-鱼”等循环利用模式。据了解,目前韶山市像“顺康公司”这样规模的大型沼气工程有3家,另有6500多口户用沼气池,其中以大坪乡最多,达到1500户。
湖南兴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泉冲示范基地,位于湘乡龙洞镇泉冲村,占地面积850亩。2009年成立时为“养殖+种植”粗放型经营,大量的猪、牛粪便严重污染环境。2011年冬季,湘乡市能源局研究决定,指导、扶植湖南兴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制定出三年发展规划,组织技术员新建50立方米沼气池3个,污水净化池一个,沼渣、沼液实现管道自流灌溉。集养猪、牛、鸡,种植油茶、蔬菜、花卉、水稻和养鱼等为一体综合经营,安排劳力就业30余人,沼气供应周边农户6户,年节约能源支出30余万元,成为湘乡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湘乡市科技示范基地、湖南省中小学劳动试验基地。湘乡市类似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有5处。目前,湘乡市现有5.2万口户用沼气池,沼渣、沼液综合利用面积19.2万亩,打造了农村能源建设的升级版。
全市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效益明显,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变废为宝,经济效益明显。如,一个普通农户,如果常年存栏3—5头生猪,建一口沼气池进行综合利用,每年可节约燃料费1000元左右。二是提升生活质量,社会效益明显。农村沼气推广,既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可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渠道。据统计,全市12.6万口沼气建设已惠及农户40多万人,每年安排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三是保护农村环境,生态效益明显。以湘潭县石潭镇古城管区为例,2003年以前,古云村由于猪粪尿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连地下水都受到了相当程度的污染。2003年以后,湘潭县加强对该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有效改变污染状况。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 余锐靖]
[责编: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