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新能源产业: 崛起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来源:    |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    发布时间:2013-09-03 09:32

  “转方式、调结构”将是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在这既考验智慧,也考验耐心的历史时刻,湘潭的一产业、一企业、一园区已经在悄悄转变,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他们的勇气,值得钦佩和赞叹;他们的经验,值得推广和学习;他们的教训,值得汲取和反思。

  21世纪,经济形势开始变得错综复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市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了发展“3+3”产业的规划,支持新能源产业政策随即出台,一批新能源企业走上了经济舞台。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湘潭新能源产业如何崛起?它们的崛起带给我们哪些思考?如何才能让新能源产业走得更远?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番调查。

  一、行业“洗牌”孕育机遇

  兴业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太阳能”)是我市太阳能光伏企业的代表。近年来,企业发展形势喜人。2011年,兴业太阳能完成产值21.3亿元,2012年完成产值22.5亿元,今年1-4月,已完成产值近8.8亿元。就是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新能源企业,也曾因金融危机影响,经历了行业内“洗牌”的阵痛。

  光伏产品出口转内销之后,原材料价格猛跌,这给兴业太阳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生产成本降低了,兴业太阳能更加有底气谋发展了。他们开始在长株潭乃至整个湖南省布局,先后在长株潭三市建立起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站。2013年,湘潭市20.8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并网发电,湘潭市民用上了太阳能发的电。

  兴业太阳能在经济大潮中,始终能独立潮头,经济的外因成就了兴业太阳能的发展。

  二、砸了“铁饭碗”跻身新能源

  湘潭低压开关厂砸了自己的“铁饭碗”,才有了今天的凌天科技(全称湖南凌天科技有限公司),也才有了“北有山东德州太阳能、南有湘潭地源热泵新能源城”的说法。

  2000年,,低压开关的市场已经被温州企业垄断,湘潭低压开关厂要想做大几乎不可能。2001年,湘潭低压开关厂正式更名为湖南凌天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地源热泵技术的系统研究和规模化生产。

  “也许当初不自砸‘铁饭碗’,就没有今天的‘金饭碗’。”凌天科技执行总裁林汉柱说。事实也是如此,2012年凌天科技主营收入为2.12亿元,2013年计划实现主营收入8亿元。这是当初湘潭低压开关厂想都不敢想的经济指标。

  三、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自己

  湘电人是幸运的,湘潭风电产业也是幸运的。今年,《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发布,决定将企业投资风电站项目的核准,下放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这对于湘电风能而言,大显身手的时刻到来了。

  一年前,我们采访湘电风能有限公司负责人时,他说,公司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最大的困难是要面临无序的市场竞争。“风能大省集中在北方和东南沿海,各地风能企业群雄逐鹿‘要地’,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这位负责人说。

  湘电风能很快调整了市场策略——立足湖南,问鼎全国。湖南风能资源(风速每秒5.5米以上)蕴藏量估计在5000至6000兆瓦,这是一个不小的“金矿”。湘电人很快在湖南桂阳县建起了全省最大的风电场——鲁荷金电场。随后,湘电人又在湖南建起了多个风电场。

  今年1-5月,湘电风能已销售风电产品161台套,实现产值117517.14万元。“今年公司全年计划生产风机500台套,到5月底已签订货有效合同459台套。”

  湘潭新能源产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崛起并不是偶然,一方面与企业的自身努力分不开;另一方面与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密不可分,长期以来,我市围绕自主创新、资金投入、政策服务、产业配套和智力支持等方面开展工作,加速了新能源企业的成长和壮大。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 王红雨]

[责编:杨耒]

打印本页 】【 收藏本页 】【 返回页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