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昭山示范区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
来源:    |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    发布时间:2014-09-29 08:53

  “截至920已经累计发电217度”,这是在昭山乡马安村富家组,村民朱树根家太阳能光伏电站显示的一组数据。这也是昭山示范区首个实现并网发电的“家庭光伏电站”。

  8261115正式运行,朱树根家的太阳能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开始,这一组不断跳动的数字,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新能源的魅力。

  环保实惠的“家庭电站”

  朱树根家的“家庭光伏电站”由12块太阳能电池板、一个逆变器、2个电能表以及一些开关、电线等组件组成,电站功率为3千瓦。

  技术人员介绍,光伏发电是通过太阳能电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再由汇流装置和逆变器将发出的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然后并入大电网。受季节、天气和时段等方面的影响,一年下来,这个发电站日平均发电量大约在1214度之间。

  “他家电站并网之后,按照相关政策,每发一度电国家财政补贴0.42元,同时,富足电力还可以按照0.48元一度电回购给我们,一年下来至少盈利3000元。”湘潭电业局客服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朱树根其实并不太接受光伏发电站这类新鲜事物,因为村里没人用过。经过示范区和村里的宣传,技术人员又带他到湘潭其他已经并网发电的家庭去参观后,朱树根认为这个不仅环保实用,还能节省一部分开支,于是他决定当昭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昭山广大农村推广绿色能源的使用作出示范。

  安装家庭光伏电站也是有条件的,只有房屋朝向为南,且屋顶有一定空间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才能最大程度地吸收光能。如今,朱树根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已发电217度,不仅自家用电环保安全,多余的电回购给国家电网,也给家里省去了开支。

  推广提速的绿色能源

  驱车进入马安村,干净的村级主干道旁屹立着一排排的太阳能路灯,每当夜幕降临,110余盏路灯自动点亮,照亮了整个村内道路,方便了群众生活;蔬菜基地旁的路上安装了一排的太阳能灭虫灯;还有村民家屋顶上随处可见的太阳能热水器……这些都是马安村创建省级农村能源示范村的成果。

  今年6月,昭山示范区正式启动马安村创建省级农村能源示范村的相关工作,并下村入户向村民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灭虫灯、太阳能灶的使用。

  “在向村民们推广新能源使用的好处以外,区级还大力提供资金支持,比如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费用是3.8万元,各级财政共补贴1.8万元,村民个人只需出2万元,发电后国家财政补贴的和国家电网回购的电费,最多7年就可以收回2万元的成本。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等其他节能设施的安装也可以享受到相应的资金补贴”,昭山示范区农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伴随着示范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今,村里已安装太阳能灶5台、节柴省煤灶125台、地源热泵设备1套、沼气池22个、太阳能路灯110余盏,部分农户家的沼气循环利用还形成了一种模式,即由过去单一的村民自建沼气池,发展到现在的太阳能利用、沼气循环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能利用等多种节能项目互补。同时,马安村还建立了能源应用台账和相关管理制度,创建工作卓有成效。

  创建省级农村能源示范村,是助推“两型社会”和长株潭“绿心”建设的一大惠民举措,受益的不仅只有马安村。区农经局负责人告诉我们,通过边创建、变推广,许多绿心深处的小村庄都用起了清洁环保的新能源,让农村可再生能源得到充分利用,让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让村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昭山的新能源推广应用正在迈出可喜的步伐。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  王红雨]

[责编:殷进]

  

打印本页 】【 收藏本页 】【 返回页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