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信息网 > 市县分析
 

安仁县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调查与思考

 
 

[ 来源: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0-09-05 10:42 ]

 
 

  安仁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地区北部,素有“八县通衢”之称。整体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属半山半丘陵区,成“三山夹两盆”的地貌格局。永乐江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流贯全境。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四季分明,风光旖旎,令人神往。

  安仁县以农为本,物产丰富。其中水稻和灯芯草生产历代享有盛名,32万亩耕地、140万亩丘岗山地也极具开发潜力。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先天优势。安仁河网密布,水能蕴藏量6.98万千瓦,可开发水利资源3.98万千瓦。安仁山川秀丽,景色宜人,风光旖旎,特别是“玉峰琴韵,风岗紫气,熊峡红霞,月潭夜色”等八大胜景如诗如画,别具特色,令人神往。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的结合必将大大促进安仁建设山清水秀的生态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精心打造生态型城镇和村庄,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安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安仁县的发展应以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

  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结合是指以农业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体验田园牧歌情趣的新型的生态农业旅游产业。

  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二者的优化结合拓展了旅游业和农业本身,有效地融合了第一和第三产业。生态农业的发展使得传统旅游业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充实了崭新内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包括农村风貌、农田景观、农业生产、农业产品、农业文化、农家生活在内的一切来自大自然的、历史文化的或社会活动的要素。而生态旅游的发展更是拓宽传统农业的食物营养、就业增收、生态保障、观光旅游、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有助于形成产供销、贸工农、科工贸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二、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结合的原则

  (一)对农村环境冲击最小化原则

  在景区开发时要尽量保持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道路建设尽量不破坏自然环境、不砍树,路面用石块铺成,与环境相协调一致;在生态农业旅游区实行严厉的农药、兽药、饲料专营,加强对环境质量和农产品安全的监测,消除或减少污染源;杜绝一切破坏环境资源的现象。

  (二)对本土文化冲击最小化原则

  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应服从本土文化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避免人工建造的不伦不类主题公园,一厢情愿地塑造大佛,人为引进不三不四的外来文化。

  以上两个原则是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的基础。

  (三)农民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

  农民是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的内在动力,要善于读懂农民,尊重他们意愿。农民是最讲实际利益的,小利小干,大利大干。所以必须避免单纯向农民买地索取式的作法,代之以农民土地入股合作社,或利用自家宅院、山林开发旅游业致富的给予式作法。实行“多予、少取、放活”,助农、兴农、富农的方针。使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地得益受惠,激发起主体意识,有想头、干头、奔头,满腔热情地投入生态农业旅游开发中来。

  (四)游客满意程度最大化原则

  有游客,才有旅游,有什么类型的游客,就有什么类型的旅游,只有游客满意了,生态农业旅游产业才能兴旺发展。所以必须处处事事时时“以游客为本”,重视诚信建设,优质服务到每一个细节,使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三、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结合的内容选择

  (一)特色农业资源考察学习型

  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贵在稀有,只有差异才是最好的旅游资源。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众不同的独特程度,即特色。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特色是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的灵魂。如安仁县的旅游得挖掘炎帝神农氏到安仁境内 “采茶九龙庵、野炊香火堂、教民香草坪”的故事,宣传安仁县春分药王节“药不到安仁不齐,药不到安仁不灵,郎中不到安仁不出名”的佳话。

  (二)自然旅游资源观光体验型

  安仁县得天独厚,拥有较好的自然旅游资源,“玉峰琴韵,风岗紫气,熊峡红霞,月潭夜色”等八大胜景如诗如画,别具特色,新开发的龙海温泉山庄环境幽雅,配套设施齐全,水温适中,舒适宜人,具有强身健体功能,是疗养、休闲的最佳处所。

  那么可以通过乡村观光游的模式,使来自喧嚣都市的旅游者在山清水秀、土林环绕、花果满山、鱼跃禽鸣、荷塘柳色,土色土香、原汁原味的农耕景观中圆了自已的绿色梦,在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勃发的自然生机中找到回归自然的快感。也可开展“一天农民”、“插队落户”观光乡村旅游,“看农村景,走农村路,住农家屋,睡农家炕,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聊农家事,享农家乐”。组织游客与农民一同生活生产,或参加四时农事活动,或深入农家访问,或考察特色民居,或从事工艺作坊制作,或在直销果园采摘,既让游客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又充分体验农人的辛劳,还分享了收获的愉悦。

  当然在利用绮丽秀美的自然景色开展登山观光、野炊野营、垂钓摄影比赛的同时,还可以拓展挑战性、刺激性、运动性的专项活动吸引青年旅游者,如攀岩探险、龙舟竞技、峡谷飘流、悬崖蹦极、洞穴猎奇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活动。

  (三)人文资源观赏研究型

  我国有一句古话叫“十里不同俗”,安仁县人文资源丰富,我们可通过展示特有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婚丧嫁娶习俗、衣着飮食喜好、侍人接物礼仪、民间艺术样式、民间工匠绝活、日常生活禁忌,将本地区的人文资源和旅游作最优的结合。使游客感受到唯一性、天然性、历史性、艺术性的震撼,获得纯真美、古朴美、诙谐美的享受。如可把安仁县民间流传的吃“鸡婆糕”的传统艺术化、商品化、市场化。

  四、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结合的开发模式

  (一)“政府搭台,文化唱戏”——以招商引资为形式的“打造精品景点”开发模式

  政府组织“品牌文化活动”,推销安仁,招商引资,多渠道筹集开发建设资金,解决开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打造高标准、示范性生态农业园区和生态旅游精品景区。

  (二)“公司+农户”——以项目为中心的“合作社”开发模式

  由龙头企业主持,农户以土地入股,自愿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同享、按股分红、以劳取酬”的专业合作社,从事比如:“优质食用菌基地”、“奇异瓜果园”、“无公害大棚菜”等一大批集科研、环保、生产、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开发。

  (三)“培植农村大户”——以规模化为目标的“庄园”开发模式

  鼓励土地向农村能人大户流转,建设比如“花果山”、 “桃花源”、“土林沟”、“渔人港”、“荷塘月”、“野菜园”、“垂钓廊”等各具特色的庄园,提高庄园档次,完善庄园设施,将农村庄园建成生态农业旅游的乐园。

  (四)“城里人住乡下”——以启动农村房地产业为内容的“二套房”开发模式

  在西方发达国家,汽车+房子=郊区化生活,由此导致的是城市人在城里上班,在小镇或乡间居住或度假过“双休日”的“逆城市化”潮流。可规划一定的区域建设具地方山地建筑特色的乡间景观度假屋;可在不改变土地权属的前提下利用空壳学校改建装修为度假村,可短期租赁,也可出售一定年限的租赁权;还可将进城农民闲置农舍租赁给城里人,让城里人也拥有“二间半农舍一块菜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农家布衣生活。农村林木青葱、花草繁盛,居住幽静,空气清新,鸟儿鸣唱、享用自种生态蔬果的环境不仅能刺激人们的购置欲望,也能促使人们产生游览观光的强烈想法。随着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农村房产与旅游在一体式发展的总体格局下必然相得益彰,各取所需,实现“双赢”的局面,先行者也必将抢占成功新高地。

 

[供稿:安仁县统计局 何芬]

[责编:周璜]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湖南省统计局农村经济调查队 主办/维护
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统计信息网 版权所有  宣传中心 设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