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不包括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及房地产开发业、公共管理业,下同)总体运行平稳,营业收入较快增长,其中限上企业法人单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5亿元,同比增长13.9%;限上事业单位实现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19.5%。
一、限额以上服务业发展特点
(一)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1-9月,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期末资产达1296.1亿元, 同比增长24%,其中固定资产原价94.3亿元,增长11.5%。资产规模增幅较大的行业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31.9%,高于全市平均增速7.9个百分点。
(二)企业对税收贡献加大。1-9月,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税收2.1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增幅较大的行业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业、金融业,分别增长43.5%、31.1%、26.9%。
(三)从业人员报酬提高较快。1-9月,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支付职工薪酬7.8亿元,同比增长14.8%,人平2.82万元,其中职工薪酬增幅较大的行业为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业,分别增长25.4%、17.9%、16.5%。事业单位支付职工薪酬12.3亿元,同比增长12.4%,人平2.36万元,限额以上服务业吸纳从业人员7.92万人,与上年同期持平。
(四)金融业主导地位突出。1-9月,金融业实现营业收入56.3亿元,同比增长14.6%,占限上服务企业营业收入的66.6%;上交营业税金及附加1.4亿元,同比增长26.9%,占限上服务业企业税金的66.7%,银行业实现营业收入35.1亿元,占金融业的一半以上。
(五)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稳定。1-9月,全市限额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7.6%。比上年同期加快了2.2个百分点,以益阳移动为代表的信息传输服务业快速发展,为该行业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动力。
二、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科学技术研究和居民服务业发展薄弱。我市服务业的优势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占服务业收入总量的96.2%,而科学技术研究和专业技术服务业等行业虽然发展势头较快,但总量偏小,难以起到支撑作用。
(二)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平衡。在调查的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服务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县(市)主要集中在赫山、高新两区,其它区县(市)发展程度偏低。另外,服务业城乡发展不平衡,限额以上服务业单位一般集中在中心城区、城关镇,及其它区域分布极少。
(三) 企业效益有所下降。1-9月,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利润9.7亿元,同比下降20.8%。营业利润增幅较大的行业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67.2%、23.7%。但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娱乐业营业利润下降幅度较大,部分出现行业性亏损。
三、发展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加快发展。充分认识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制定发展服务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多种形式发展服务业,减少对企业业务品种、业务对象和经营区域的限制,打破市场分割,消除所有制歧视及行业垄断,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发展制度。同时,要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投入,鼓励发展服务业项目投资,充分发挥政策对服务业发展的导向和支持作用,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是优化结构,带动各行业平衡发展。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各行业平衡发展,争取在工业生产配套服务业发展上有所突破。
三是努力发展信息产业。今后益阳市仍需把发展信息服务业放在经济建设重要位置,大力发展通信业务、视听产业数字化、集成电路产业链,形成电子商务体系;提升自主创新和产业化能力,促进优势企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做大产业规模,重点支持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软件外包等业务;巩固现有整机制造及配套体系优势,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对文化体育行业的改造和升级。引导和鼓励网吧等文化经营项目的连锁经营,调整文化体育产业结构。在发展传统文化体育产业的基础上,突出发展文化体育旅游业、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业、影视音像及发行放映业、文博展览业、艺术教育培训业等消费和具有资源、市场优势的文化体育行业,着力培育和发展文化体育经纪、咨询、代理等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促进文化体育业快速发展。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 苏波]
[责编:韩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