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业与中小企业统计 > 经济分析

 

做大做强新邵县服务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 来源: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2-11-07 09:14 ]

 

  近年来,新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按照“特色旅游中心、现代物流中心、综合商贸中心”的发展方向定位,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努力推动第三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突出以工业发展为主导,大力实施“四个一”工程,以新型工业化带动现代农业、提升第三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改善了产业结构,服务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新邵县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邵县服务业迈入快速发展期,初步形成了“以商贸流通为基础、金融房地产为支撑、旅游休闲为亮点”的产业架构,已成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是总量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以来,新邵县紧紧围绕“服务富县”战略,通过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搭建融资和信息平台,加强与县外企业合作,改善了投资环境,营造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县服务业呈现出总量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的良好局面,并成为新邵县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推力。2012年三季度全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3亿元,预计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7.5亿元,同比增长17.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8.09%。

  二是现代物流产业稳步发展。近年来,以大成粮油公司仓储物流中心、心连心冷链物流中心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迅速崛起;新邵县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道路交通显著改善。从2007-2012年完成农村公路水泥改造1500公里;完成国防公路建设4条;207国道洛马江至武桥段改造全面完成、武桥至沙湾段改造和217省道改造的主体工程即将完工;衡邵高速、娄新高速、安邵高速、邵坪高速、沪昆高铁及高铁邵阳北站相继开工建设,其中衡邵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娄新高速公路今年底可建成通车。随着这些交通建设项目的全面完成,新邵县交通区位状况即将发生根本性改观。城乡面貌显著变化。资江二桥、酿溪大道、绕城线建成通车,塘口大桥、新邵大道一期即将建成通车,新邵大道二期工程已经启动,县城框架进一步拉开。道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承运能力大大提高。

  三是商贸流通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城乡商贸流通网络不断健全,“万村千乡市场” 和“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惠民”工程稳步推进,城乡消费持续活跃,超市、连锁店、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型经营模式不断崛起,多元化的商贸流通竞争格局初步形成。新邵县商贸整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全省服务行业龙头企业华天集团在新邵县投资建设邵阳华天城,五星级酒店华天大酒店于今年11月正式营业。截止2012年三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预计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1亿元,同比增长16.2%。

  四是文化旅游产业迅猛崛起。以白水洞成功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增势强劲,2012年三季度全县实现旅游收入4000万元,比2007年的960万元增加3040万元,年均增长33.03%。近年来,新邵县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着力点,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民间参与、多方受益”的旅游开发模式,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动力产业、优势产业,并以此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发展服务业的突破口,确立了“打文化牌、唱生态戏”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五是金融产业稳步发展。目前全县共有金融机构7家。2012年1-9月份,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3.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7.1%和28.9%。贷款余额49.5亿元,比年初增长17.5%,存贷比达52.8%,高出全市12.3个百分点。

  二、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纳入了主要议事日程。年初以来,新邵县高度重视服务业统计工作,把服务业统计工作纳入了主要的议事日程,做到了年初有工作计划,年中有相应的布署,年末有相关的总结。每年县财政对服务业专业预算,限上服务业单位设立了专门的统计机构、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配备电脑及打印设备,并安排了一定的工作经费。报表都能准确、及时、全面上报,服务业的企业联网直报上报率100%。

  二是消费结构升级,拓展了服务业领域。“十二五”期间,新邵县人均GDP将从1000元向1250元迈进,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并逐步过渡到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新阶段。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将直接推动教育、旅游、医疗保险、住宅、汽车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三是城镇化进程加快,提升了服务业水平。城镇化过程提供的结构转换空间将为服务业产业规模扩张提供新的条件。到2015年,随着新邵县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的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聚,新邵县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城镇人口进一步集聚,将有力推动城市房地产业、现代商贸业、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和提升,推动新邵县消费需求总量的扩大和结构的调整。

  四是适应市场需求,拓宽了服务业发展空间。近年来,新邵自身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各类服务产品的需求旺盛,这给生产性服务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飞跃,已开始追求高品味的休闲旅游、高档住宅、绿色健康等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这又给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创造了机遇。

  五是政策大力支持,提供了服务业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国家、省、市分别出台了《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这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制约服务业发展不利因素

  一是城镇化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制约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发展必须以城镇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为基础。新邵县城镇化进程较慢,居民收入水平也不及周边县区,导致对服务产品的需求不够旺盛,制约了服务业快速发展。

  二是缺乏科学的规划引导。新邵县服务业发展缺乏专门的规划引导,空间布局不合理,区域分工不明确,空间资源开发无序,发展重点不够突出。

  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服务业发展需要有载体,需要有龙头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的带动,但新邵县没有叫得响的服务业企业集团。

  四是缺乏专业类人才。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像企业管理、市场服务、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综合物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长期以来,由于新邵县受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多数服务行业人员主要由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镇下岗人员构成,文化程度普遍偏底,其素质和能力不能适应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技术等级的人才短缺,多数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培训,服务水平低,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新邵县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全省及周边兄弟县区相比,仍存在着速度不快、层次较低、比重偏小、支撑力不强等突出问题。

  一是总量不足、比重偏小。2012年三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6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1亿元,同比增长15.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9.3亿元,同比增长14.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与先进地区比较,占比重偏小。

  二是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当前服务企业的基本状况是“低、小、散、弱”,即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竞争力弱,缺乏具有带动区域性发展的规模企业。多数企业是自发投资形成的,小规模经营,服务内容仍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等行业,较高层次的知识、技术型服务业包括现代中介咨询、物流、信息等较为落后。

  三是服务业行业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当前新邵传统型、消费性服务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五、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按照“特色旅游中心、现代物流中心、综合商贸中心”的定位,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努力推动第三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一是要突出发展旅游业。以武陵山片区特色旅游为契机,以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为核心,以融入湘西南大旅游圈和国家旅游大网络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旅游整体规划,加快推进景区景点改造升级,切实加强宣传推介力度,做响新邵生态休闲旅游特色品牌,不断扩大新邵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加强白水洞景区、龙山森林公园、资江绿色风光带、白云岩佛教圣地和文仙观等重点景区建设,加快大新乡旅游资源开发,建立“资江小三峡”旅游走廊,确保白水洞景区成功创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到2017年,力争全县旅游收入突破1.2亿元。

  二是要大力发展物流业。以县城为中心,依托高铁站和高速公路互通,壮大加快建成湖南大成粮油公司仓储物流中心、心连心食品公司果蔬冷链物流中心和雀塘湘中南物流中心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完善一批现代物流设施,逐步形成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三是要切实壮大商贸业。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力争农家店村级覆盖率达到95%;规划建设酿溪大道农资农机一条街、江南路文化体育用品街、城市花园综合商业街、酿溪商业步行街、沿江特色餐饮街和土桥电子产品街等6条特色商业街;全面建成酿溪大道家居建材市场、土桥工艺品市场及雀塘再生资源市场三个专业市场。

  四是要稳步发展房地产业。结合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科学规划布局,引进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整顿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五是要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在提升餐饮文化、星级宾馆、健身娱乐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积极发展网络信息、职业培训、物业管理、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多种服务业,加快构建覆盖全、功能齐、门类多的综合服务业体系。

  [供稿:邵阳市统计局 杨佳国 何敬忠 石娇雁]

  [责编:韩建芳]

 

《衡阳2012年服务业发展报告》新鲜出炉

1-8月衡阳限额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4%

湘潭市召开重点服务业企业名录核查和专业培训工作会议

郴州布置重点服务业企业名录核查工作

郴州交通大建设促推运输大增长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