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湘潭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来源:    |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    发布时间:2013-07-15 07:53

  今年上半年,面对国外和国内复杂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全市各级各服务行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优存量、优结构,扩增量、扩规模,强产业、强园区”的工作思路,利用创建“金融生态城市”和服务业“营改增”的大好机会,攻坚克难、统筹发展,全市服务业发展从增加值、投资、税收、项目建设和就业等方面都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成为了湘潭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一、服务业运行的基本特点

  (一)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和增速稳中有升

  上半年,尽管外部经济环境严峻复杂,全市部分经济指标增长放缓,但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和增长速度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并且稳中有升。全市在工业经济下滑的情况下,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23.6亿元,同比增长12.0%,较去年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45%,较去年同期明显提高。

  (二)限额以上服务业实现稳定增长

  上半年,全市辖区内496家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单位实现营业收入143.58亿元,同比增长13.5%;全市156家限额以上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实现收入合计28.04亿元,同比增长8.9%;全市3家限额以上服务业民间非营利组织及其他单位实现收入合计4987.8万元,同比增长63.2%,

  1、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单位实现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496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单位实现营业收入143.58亿元,同比增长13.5%;实交营业税金及附加4.58亿元,同比增长19.6%;实现营业利润19.89亿元,同比增长20.9%;本年应付职工薪酬8.42亿元,同比增长14.6%;从业人员平均人数4.38万人。其中从营业收入绝对量分行业排位来看,前三个行业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7.84亿元、44.98亿元和15.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16.7%和9.3%,分别占全部企业营业收入比重为40.29%、31.33%和10.69%(详见下表)。

 

  

  

  2、限额以上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156家限额以上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实现收入合计28.04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财政拨款12.46亿元,增长2.3%;事业收入11.17亿元,增长13.3%;经营收入3.85亿元,增长26.0%。支出合计28.00亿元,增长15.0%,其中工资福利支出9.45亿元,增长9.7%;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40239人,增长0.6%。

  3、限额以上服务业民间非营利及其他单位实现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3家限额以上服务业民间非营利及其他单位实现收入合计4987.8万元,同比增长63.2%,主要是来自提供服务收入4276.7万元,占比达85.74%,增长71.4%;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768人,增长16.0%。

  (三)服务业投资强劲增长,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1、服务业投资强劲增长。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1.24亿元,同比增长62.1%,较去年同期提高17.1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提高了7.2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36.1%提升到今年的42.3%,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4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过亿元的投资项目有9个,同比增加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21亿元,同比增长153.4%,占服务业投资比重为29.36%。

  2、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在全市在建的1355个项目中,有517个属于服务业项目,占比达38.15%。在全市37个计划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中有26个是服务业项目,占比达到70%以上。湘江沿江风光带工程(九华段)、东二环(芙蓉大道二期)、高新—湘江防洪景观道路高新区段、义乌小商品城物流中心、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工程、福星国际金融中心、九华国际服务中心等一大批服务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快了湘潭城镇化的进程,提升了城市品位,必将推动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

  (四)服务业贡献了近七成的地方税收

  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克服了房地产业、金融业、住宿餐饮业等服务行业地税下滑的不利影响,共计入库18.28亿元地方税收,同比增加3.21亿元,增长21.29%,占全市地方税收的比重为68.46%,是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

  (五)重点服务行业发展稳中有进

  1、旅游业持续升温。今年以来,湘潭市举全市之力,迎接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湘潭旅游业紧紧抓住此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力争做大做强。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58.76万人次,同比增长21.25%,比1-5月净增233.9 万人次,增幅提高9.13个百分点;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64亿元,同比增长21.62%,比1-5月净增16.99亿元,增幅提高1.31个百分点。其中,全市共接待境外游客47566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8.91%,比1-5月净增7983人次,增幅提高2.32个百分点。

  2、运输邮电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上半年,全市进一步加大对全市运输邮电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各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1-6月,全社会运输周转量达到572024.1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5.7%,其中:公路运输周转量达到374801.17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3.8%;水路运输周转量为197222.97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9.4%。1-5月,全市邮政业务总量为8768.74万元,增长3.5%;电信业务总量为101803.42万元,增长4.0%。

  3、银行信贷运行情况持续向好。上半年,全市银行业机构坚持宏观调控取向和央行货币政策导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信贷政策操作的灵活性,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进一步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有力助推了湘潭经济平稳运行。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362.08亿元,较年初新增234.36亿元,比年初增长20.78%,比去年同期多增110.0亿元,增量和增幅均居全省市州第一位。其中:个人存款为798.14亿元,较年初净增88.5亿元;单位存款496.28亿元,比年初净增97.04亿元。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948.15亿元,较年初增加121.0亿元,比年初增长14.6%,比去年同期多增29.45亿元,其余额、增量和增幅排名均居全省市州第二位。从贷款期限看,本年新增贷款都集中在中长期贷款上,比年初新增75.1亿;从贷款投向看,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和个人贷款是本年贷款投放重点,分别新增48.62亿元和13.03亿元。

  4、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市累计完成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48.4亿元,同比增长39.9%,与去年同期提高了9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6.7%。随着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快速增长,全市楼市趋旺,1-6月新建商品房登记销售6899套,与去年同期5325套相比,增长29.56%,登记销售面积为7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0%;全市房屋销(预)售均价为每平方米3700元,比去年增长12.5%。买房族显示出惊人的爆发力,尤其是岳塘区更是一枝独秀,累计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54%;其次是湘潭九华经济开发区占总成交量的37%。

  5、商业消费稳中有热。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75亿元,同比增长13.2%,今年以来基本保持在这个水平左右。在总体增速趋缓的形势下,消费品市场呈现新的亮点。伴随装修旺季的到来,全市建筑材料类、家用电器类产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7.6%和48.0%。同时,因近期黄金价格下跌,刺激金银珠宝消费,零售额增长56.2%。加之全市几次车展活动的促销带动汽车类商品销售额增长41.5%。

  二、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原因

  (一)重点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呈现下滑趋势。上半年,受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是近两年来,受湘潭钢铁工业企业生产下滑的直接影响,与工业企业配套的服务业重点行业企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滑。另外,受到大米污染源的影响,镉的超标,仓储企业不敢收购本地大米,而库存大米又销售不出去,导致此类企业明显亏损。全市55家重点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53亿元,同比下降4.7%,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二位。主要体现在24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上半年,有14家企业是亏损的,亏损面达58.33%;实现营业收入6.40亿元,同比下降25.6%;实交营业税金及附加1056.2万元,下降14.7%;营业利润亏损4092.8万元。

  (二)部分主要内需消费行业税收下滑。上半年,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完成地方税收入库5748万元,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入库13608万元,同比微增1.24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入库3803万元,同比下降2.02个百分点。客观上,受中央和省市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和会员卡清理的影响,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受到明显的冲击,部分重点高档酒店、宾馆收入下降幅度较大,尽管企业采取了相关自救措施,但短期内难以达效,更何况大势所趋,市场影响仍难以避免。加之国内实体经济一直不景气,湘潭工业税收近两年也一直处于原地徘徊,受工业生产不景气不影响,全市与工业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也举步维艰,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市场低迷,税收入库不是很理想。

  (三)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部分存在。对战略新兴产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污水治理、城镇化建设等信贷需求,银行机构给予了充分满足,在贷款条件、资金成本上尽量实行政策倾斜。而从银行信贷的市场资源配置杠杆作用发挥上来讲,融资难融资贵仅存在于以下企业:对于一些不符合宏观调控导向与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的行业,以及这些行业内不良贷款占比高的企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贷款则实行压缩。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缺乏技术创新、缺乏新的增长引擎企业,产能过剩、落后淘汰企业,面临“去库存化”和“去产能化”的双重压力,必然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条件与环境制约了其融资能力;部分小微企业财务制度建设与管理不完善,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不敢放贷;全市政策性担保公司的缺乏,银行对担保公司的合作准入门槛普遍提高,且融资成本较高,小微企业难以承受。

  三、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紧密结合经济普查前期准备和全市服务业发展调研活动,全面摸清服务业发展现状。孙子兵法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战如此,经济建设亦如此。全市要充分利用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和全市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活动为契机,采取部门牵头、行业分组、包干到组,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的方法,全面摸清服务业行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特别是查找制约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当前及至今后一段时期湘潭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优先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培育壮大重点服务业企业。一是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培育和引进大型物流企业。着重加强与国际知名的大型物流企业的联系,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现代物流企业落户,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强与物流业发达地区物流信息交换中心的对接,形成一个为用户、企业、商业、社区和配送中心服务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信息体系,把物流业打造成为一个主导性的产业。二要培育壮大科技和信息服务业。发挥政府引导调控作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和多层次科技企业投入支持体系。全方位改革科技企业,形成多种所有制科技服务业企业并存的局面,支持科研机构向科技服务型企业转化,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独立的科技服务企业。进一步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技术开发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自主技术开发能力,实现公共科技资源的社会共享。三是支持和鼓励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和已发展成较大规模的服务企业争创名牌,做大做强。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组成大型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创建一批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应用水平高、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服务业名牌企业。四是积极引导和扶植中小型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改变服务企业“小、散、弱、差”和经营方式陈旧、技术设备落后、功能单一的被动局面,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逐步做强中小型现代服务企业。

  (三)加快推进“营改增”试点步伐,为服务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6月8日,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在湘潭市正式启动;6月21日,在距8月1日“营改增”试点实施时间不足40天之际,湘潭又召开了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工作推进会议,安排部署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各项工作任务,这为湘潭服务业的发展将带来更多的实惠。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统一部署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夯实基础,优化环境,既引进来,又走出去,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利用创建“金融生态城市”和服务业“营改增”的大好机会,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扶持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引进全国甚至世界级品牌的服务业企业进驻莲城。

  (四)以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为契机,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湘潭服务业发展将掀开新的一页,并紧紧围绕基本建成“两个率先”城市,要结合各种重大活动和重点项目的有序推进,全方位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体制机制、加快城乡二元体制转换、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促进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促进政府管理创新和转型,这一切都将为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 李立武]

  [责编:王雷斌] 

打印本页 】【 收藏本页 】【 返回页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