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沙741家小微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生产经营诸多因素发生了微妙转换,一方面招工难、融资难状况有所改善,另一方面用工及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整体呈现喜忧互现局面。
一、 总体运行平稳
上半年,长沙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4亿元,其中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4亿元。实现增加值114.07亿元,同比增长5.7%,总体生产平稳运行。
(一)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稳中向好。问卷调查显示,六成以上企业呈现平稳经营的状况,有62.8%的调查企业表示综合经营状况“一般”,并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二季度在一季度较上年同期上升3.8个百分点的基础上继续上升0.8个百分点。表示综合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占21.7%,较一季度上升1.2个百分点。
(二)企业经营者信心较强。八成以上企业经营者对下季度生产经营预期较好,有84.3%的企业预期下季度经营增长“加快”和“持平”,其中预期“加快”的企业占15.5%。
二、有利因素显现
(一)招工难状况有所改善。在对“当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的调查中,反映“招工难”的企业为16.5%,较上季度下降2.3个百分点。全市有12.3%和21.5%的企业反映“有招工需求并招到全部所需员工”和“有招工需求并招到大部分所需员工”,分别较一季度增加0.8和2.5个百分点。
(二)融资难状况略有缓解。在对“当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的调查中,反映“融资难”的企业为21.3%,较上季度下降1.6个百分点。同时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有所加强,全市有5.9%和7.4%的企业“有借款需求并全部借到”和“有借款需求大部分借到”,分别较一季度增加0.2和1.4个百分点。
三、问题依然突出
(一)成本攀升影响显著。从问卷调查情况看,430家企业将“用工成本上升快”列为当前企业最突出的问题,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8.0%。同时原材料、能源价格不断攀升,使得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小微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压力逐步加大,299家企业将“原材料成本上升快”列为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0.4%,为仅次于“用工成本上升快”的第二大突出问题。
(二)企业用地矛盾突出。小微企业转型发展“无地可用、无处可去”现象普遍。在城区规划和园区建设进程中,能用于工业企业发展的土地无法满足多家企业用地申请,一批手中握有新产品、优质项目的小微企业受用地限制而无法成长。以高新区为例,其发展重心仍以扶持规上企业为主,园区拆迁直接影响到了规下企业继续租用土地的现状,相当部分的规下企业都由于地价、租金的上涨而搬迁至外地,留下来的企业也都处在较为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与园区所规划的产业集群格格不入 。
(三)产品整体层次较低。长沙小微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不强,产品同质性强且附加值低,抵御风险能力不强。以浏阳花炮为例,由于受到全国多地PM2.5超标的影响,众多生产花炮的小企业受到冲击。
(四)生产能力利用不足。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目前全市小微工业企业总体设备利用率仅为76.5%,尚有两成多的机器设备无法有效利用。
四、帮扶仍需加强
在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下,小微工业企业的生存相对脆弱,而小微工业企业承载的社会功能却不容小觑,虽然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比例不高,但容纳的逾32万就业人员却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因此,要大力帮助小微工业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确保小微工业企业总体平稳运行。
(一)引导企业苦练内功,消化成本上涨压力。一是要引导企业重视产品质量建设。要进一步引导小微工业企业增强产品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二是要积极指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科学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企业的财务、生产、质量等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消除企业内部增加成本的因素,以此来补偿原材料和劳动力涨价成本。
(二)重点扶持潜力企业,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各地应以传统产业为依托,因地制宜,对于拥有专利产品和技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销售渠道稳定、辐射作用强、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提供重点扶持。同时应当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监管,严格企业注册审批制度,尽量控制规模小、投入产出效益差、资源浪费大的新申请注册的项目数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长远、高效发展。
(三)推动小微企业入园,充分发挥配套优势。建议在现行发展的工业园区中建立小微工业企业创业区,各级政府部门在征询企业意见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小微企业入园经营。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因土地而增加的费用、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利用园区资源集中、管理高效的优势,在切实抓好大项目大工程的同时,充分重视与其相关的配套产业的规划与扶持,起到“发展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刘 佳]
[责编:王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