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阳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服务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存在问题值得关注。
一、服务业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服务业投资增速加快,结构改善,项目稳步推进。一是服务业投资速度加快,比重明显提高。载止9月底,全市实现服务业投资551.29亿元,同比增长45.3%,比去年同期提升13.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46.6 %,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项目稳步推进。全市2014年共实施重点服务业项目二批,共106个项目,截止9月底,106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其中新建项目66个,已开工复工101个,开工率95.3%;完成投资148.7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8.5%,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分别高于全市平均进度1.4个和1.8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项目结构改善。实施了中兴网信全球共享中心、华耀商贸城等一批“调结构、转方式”重大产业项目,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目前我市服务板块以现代物流、科技信息、文化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比重为49%,同比上升8.7个百分点;以发展总部经济、商务集聚区、大型都市综合体等新型商业模式创新为代表的传统商贸服务改造升级项目占全部商贸项目的70%以上。
(二)服务业实现了低开高走,占比明显提高。载止9月末止,全市服务业单位数已达到18229家,比2013年年末增加628家。全市1-9月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00.77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在全省排第一,对GDP贡献率49.1%,高于全部GDP总量3.5个百分点,增速排三次产业首位,比第二产业高4.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提高4.3和2.6个百分点,占全部GDP比重36.1%,占比比去年同期提升1.5 个百分点。
(三)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明显提高,规模逐步扩大,成本提升,利润回落。一是营业收入稳步增长。1-8月,全市189家重点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9.05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8.03亿元,同比增长29.5%。从国民经济行业30个大类情况看:有17个行业增速高于平均增速,有1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出现下降。前三位的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艺术业、水上运输业,同比分别增长139.9%、65.4%和55.6%;增速下降的1个行业有:管道运输业同比下降6.5 %。二是单位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原值继续增加。到8月末,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资产总计568.21亿元,增长39.8%,户均资产总计达3.01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15.39亿元,同比增长7.4%,月末从业人员2.79人,应付职工薪酬7.72亿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原值115.39亿元,同比增长7.4%,上交税金0.84亿元,同比增长4.6%,三是成本费用上升,利润总额下降。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各项成本费用43.93亿元,同比增长16.2%,比1-2月提高5.2 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7.11亿元,同比增长3.6%,比1-2月下降11.1个百分点。
(四)农林牧渔服务业较快增长。1-9月累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9.39亿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3亿元,同比增长11.2%,比去年同期提升2.8个百分点。
(五)各重点行业发展主要亮点
1、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稳步增长,各项新型业务发展迅速。一是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全市1-9月累计完成公水路客货运换算周转量244.1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3%,比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提高2.7和7.5个百分点,其中公路换算周转量214.1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1%;水运换算周转量29.9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2.8%。从运输形式看:货运发展好于客运。全市1-9月累计完成公水路货运量1.28亿吨,货物周转量231.79亿吨公里,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1%和12.6%;1-9月累计公水路客运量1.56亿人,旅客周转量123.82亿人公里,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3.3%和5.5%。二是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快递业务量发展迅猛。全市1-9月邮电业务总量为39.89亿元,同比增长22.3%,增速比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提高6.8和1.4个百分点。其中邮政业务总量为4.16亿元,同比增长29.4%,首先是快递业务发展迅猛,1-9月累计完成0.59亿元,同比增长50.51%;其次是异地业务收入累计0.45亿元,同比增长46.18%。电信业务总量为35.13亿元,同比增长21.5%,增速比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提高7.7和2.5个百分点。固定电话用户继续萎缩。截至9月末止,固定电话用户80.34万户,比去年同期减少5.34万户,下降6.4%;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平稳,3G用户发展迅速。移动电话用户427.02万户,比去年同期增加23.19万户,增长5.3%。其中3G用户181.07万户,比去年同期增加61.12万户,增长50.6%;互联网用户进一步增长。互联网用户64.94万户,比去年同期增加2.47万户,增长4%。
2、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旅游仍然旺盛。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健身保健、休闲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强,市场主体经营理念逐渐向安全、特色、多样化方面转变,大众化消费成为主流。全市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83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城镇528.83亿元,同比增长13.1%,乡村54.1亿元,同比增长12.4%;进出口总额104亿元,同比增长37.4%;全市1-9月旅游总收入(不含外汇)96.53亿元,同比增长25.7%,旅游总人次达到3428.35万人次,同比增长14.3%。其中国外游客16.44万人次,同比增长6%。
3、房地产市场趋于疲软,商品房销售增幅回落。1-9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额92.26亿元,同比增长31.7%,比1-6月回落1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247.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2%,比1-6月回落7.9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106.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7.7%。
4、金融业发展加快,效益明显提高,存贷款余额增加,存贷比显提高。全市1-9月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1.17亿元,同比增长13.2 %,实现营业收入130.45亿元,同比增长19.9 %,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3.15亿元,同比增长33.9%,比去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一是存贷款余额增加较快,存贷款比提高。截至9月未,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359.45亿元,同比增长13.3%,比上月增加15.87亿元,比年初增加25.49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为1714.06亿元,比上月增加31.82亿元,比年初增加187.45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余额为1181.19亿元,同比增长42.4%,比上月增加23.19亿元,比年初增加163.4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04.6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35.28亿元,表外及其他贷款余额为194.67亿元。存贷比50.1%,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二是保费收入增长加快,各项赔付支出稳定增长。截至9月末,全市保费收入41.75亿元,同比增长26.3 %,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8个百分点,其中人身保险收入29.18亿元,同比增长27.5%:财产保险收入12.57亿元,同比增长23.7%。全市1-9月赔款支出达到12.8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人身保险理赔支出7.38亿元,同比增长1.7%,财产保险理赔款5.42亿元,同比增长3.5%。
二、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服务业单位规模偏少,占全省比重偏少。从189家重点服务业企业情况看:一是户均收入偏低,占全省比重偏少。衡阳单位数在全省排第5位,高于衡阳的有长沙909家、常德359家、岳阳351家、株洲193家;但营业收入总量又落后了1位,排第6位,衡阳1-9月实现营业收入49.05亿元,占全省比4.5%,比第5位株洲,少19.18亿元,占比少1.7个百分点;衡阳户均收入过低,仅为0.26亿元,排在第13位。比全省0.4亿元,少0.14亿元。二是1-9月营业收入过亿元的单位仅有10家,占全部规上服务业企业总数5.3%,收入占全部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的66.7%。
(二)产业层次不够高。结构上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不高,新型业态发展不快,高端服务设施不足,服务业整体竞争力偏弱。服务业企业“低、小、散”现象严重,缺乏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规模、上档次的服务业集聚区。
(三)用工成本不断提高,招工难问题显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营不断上涨,普遍存在用工荒和招工难的问题,尤其对于企业经理人等专业企业管理人才、技工人才普遍短缺。工资大幅上涨造成了企业经营成本明显上升,同时,员工的过快流动也造成了企业服务质量的下降。
(四)对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与国家和省局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高度关注程度还存在差距。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重要作用,对于解决民生问题、增加就业、促进消费和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服务业统计工作受到高度关注。但从目前来看,全市对服务业统计还不够重视,表现在:一是部分县(市、区)仅存在口头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像重视工业、投资那样重视服务业统计工作,在思想认识上还有欠缺。二是一些行业主管部门对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各自在服务业统计工作中的职责任务,未能与统计局专业科室对接,从而无法形成部门工作合力,使得提高数据质量失去有力保障。三是服务业调查对象的配合意识程度较差。调查单位普遍存在害怕露富心态,对敏感性的营业收入,利润等指标不愿如实申报,瞒报、漏报、少报、不报现象严重,统计数据无法做到应统尽统,迫切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协调管理。
三、对策及建议
(一)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大企业在服务业经济中的比重。一是根据统计主要指标对全市服务业企业进行公布排位情况,对前20位单位进行重点奖励,给予引导配套资金,并由市政府颁发服务业贡献奖。二是请示市政府尽快出台“个转企”的有关优惠政策,激励个体户转法人单位的念头,特别那些大个体户,如年营业收入达到200万元或者从业人员在30人以上,让他们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提高服务业大发展好时代。
(二)注重企业实效,着力扩大经营规模。一是加大对商务旅游、物流业、软件信息、会展、地区总部经济等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产业链项目的招商力度,学习外地的好做法和经验,切实在企业融资贷款、用工、土地使用、招商奖励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把相关招商项目信息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落地项目,并不断培养壮大。二是围绕现有存量企业,引导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大投入,做大做强。对规上服务业企业加强监测和引导,注重深入企业了解经营状况,协调解决好企业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帮助企业了解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国家的相关政策,提出前瞻性、合理化建议。
(三)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升发展层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升级传统服务业。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实施税收优惠、实行费用减免、加大财政支持、加快开放步伐和规范行业管理等措施,重点扶持并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物流、法律服务和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旅游和居民服务业;运用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代理制、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等现代组织经营与服务方式和信息化技术,改造和升级商贸、住宿、餐饮及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提高传统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向更高层次的为消费者提供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全方位体验的体验型服务延伸,加快发展文明健康的体验型服务产业,促进服务业的升级换代。
(四)更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计,提升服务统计数据质量,落实部门统计职责。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统计任务加重,对服务业统计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实事求是、准确及时地反映衡阳市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一定要加强服务业统计,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职责。一是提高服务业统计人员自身素质。服务业统计行业门类多、单位变化快、情况复杂、统计基础工作薄弱,这就要求服务业统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强化责任,提高自身素质建设。二是强化服务业统计部门职责。并将服务业部门考核制度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服务业统计联席会议制度,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抓实抓好服务业统计。三是加大服务业统计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度,争取调查单位对统计的配合,保证源头数据质量。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撰稿 奉红英 核稿 陈知生]
[责编:王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