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醴陵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来源:    |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    发布时间:2014-11-17 17:52

  2014年,醴陵市紧扣“推进新创业,建设新醴陵;打造发展升级版,建好湖南东大门”的总目标,立足实际,开拓创新,致力开发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夯实旅游基础基实,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全市旅游业发展提速。

  一、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截止9月份,全市共接待游客人数205.02万人次,同比增长22.5%;旅游综合收入14.31亿元,同比增长21.3%。

  1、宾馆、饭店。目前全市有宾馆、饭店企业8家,星级宾馆酒店3家,其中四星级宾馆1家,三星级宾馆1家,二星级宾馆1家。

  2、旅行社。目前全市共有旅行社企业4家,另外还有旅行社营业网点20家。 

  3、旅游景区。 全市共有A级和主要旅游区(点)8家,其中AAA级景区2个(李立三故居、新世纪艺术馆),AA级景区1个(先农坛),主要旅游区(点)5个,分别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红官窑,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国瓷馆、华联瓷业,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乡村时光休闲山庄、望仙桥生态农庄。

  4、旅游项目。中国(醴陵)陶瓷艺术城项目内的李铎艺术馆、陶瓷博物馆、陶瓷艺术体验中心(又称大师楼)、图兰朵大酒店、大门等建筑的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室内装修,裙楼周边绿化种植土平整施工及管线预埋,种植草皮150余亩。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陶瓷艺术一站式体验中心。仙岳山文化景区建设于去年11月份重新启动,与五丰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签约。目期,景区已启动宗教组团项目建设。泗汾金湖湾生态农庄目前总投资5000万元,建有会议楼、餐饮楼、宾馆楼,将着手创建五星级乡村旅游点,目前,已开始对外营业。积极跟进“枫林印象”、“黄乡民居”、“官庄山水”项目建设,目前,“枫林印象”初具雏形,并启动了枫林市旅游专线建设。耿传公祠已修建完工并对外开放,目前,耿传公祠所在的黄獭嘴镇旅游专线线路一山岭部分工程已全部完工,路基基本成型通车。

  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景区(点)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弱。醴陵市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有仙岳山森林公园、官庄水库,湖湘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书院—渌江书院、宋名臣祠、靖兴寺、吴楚古刹、状元芳洲、文笔奇峰、三刀石、三狮洞、虬渊洞、财源塔及日本佛教曹洞宗发源地——云岩寺等一大批名胜古迹,还有李立三故居、先农坛、左权将军纪念园等等红色旅游景点。旅游景区、景点数量多,但全市没有一家4A级景区,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旅游热线尚未真正形成,名点、名景少,其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

  2、旅游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较低。一是接待能力与客流量增加不相适应,旅游业整体效益难以发挥。存在宾馆饭店数量少、档次低,通景区购物、娱乐、公厕、停车场等其他旅游配套设施缺乏。二是旅游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

  三、旅游业发展建议

  1、提高旅游附加值。我们在打造精品旅游景点的同时旅游副产品也应该积极跟上建设步伐,比如我们要在景区内建设更多的不同档次的酒店和农家乐;要在景区内发展出齐全的醴陵菜和醴陵小吃;景区内要有供人们观赏的工艺品和购买的纪念品,最好是在景区内为游客提供自己制作陶器的设施和指导;要发展一条能购买到齐全的醴陵特产的小区;要建设有特色的,功能齐全的娱乐场。加强相关资源的整合利用,做到赏、玩、吃、住、行、纪念服务一条龙到位,提高旅游附加值。

  2、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醴陵是一个人文厚重、山俊水曲的县级城市,发展旅游业更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离不开文化元素的渗透和浸润。醴陵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为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打好旅游升温战役,我市将着力打造游官庄山水、逛陶瓷新城、观沩山胜景、听渌江夜话、登文化西山、谒曹洞祖庭等六大旅游板块。

  

  

  [供稿:株洲醴陵市统计局 撰稿 陈立 陈艳 审稿 晏波宁]

  [责编:王雷斌] 

  

  

  

  

  

  

  

打印本页 】【 收藏本页 】【 返回页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