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站专栏 > 2005年度统计工作会议 > 2005年度统计工作会议文件
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统计改革和建设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湖南省统计局         2007-05-21 08:52:47   

 

同志们:

   这次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总结2004年统计工作,研究当前统计工作形势,部署2005年工作任务。下面我代表国家统计局讲几点意见。

   一、2004年的统计工作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避免了局部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避免了严重通货膨胀的发生,避免了经济运行的大起大落,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作为中国经济航船运行情况的测报员,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波动都牵动着统计工作者的心。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最终都是通过统计数据显示出来的,统计数据也引起了国内外的格外关注。统计部门和统计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在密切注视国际经济风云变幻的同时,更是竭尽全力搞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数据。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统计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统计改革和建设,统计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统计服务

   针对今年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各级统计局和调查队都加强了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为党中央、国务院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实施宏观调控提供了大量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观点鲜明、针对性强的决策咨询建议。1-11月,“两办”共采用国家统计局上报的信息1389条,其中234条信息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分别是去年同期的1.3倍和2.5倍,信息报送成绩在中办、国办分列第一和第三位。国家统计局的一批统计报告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较大反响,对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发挥了一定作用。我们还加强了国际经济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国际经济形势研究工作,积极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有关情况。

   为便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了解和掌握一些重大情况,国家统计局及时启动了快速应急机制。年初,农调队对“禽流感”疫情开展了快速调查;针对市场价格上涨较快的情况,城调队开展了主要生产资料、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监测旬报调查;企调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房地产快速专项调查。从5月份开始,为配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提前了投资月报上报时间,增加了部分重点行业新增生产能力统计指标,并加强了监测。

    国家统计局组织有关省区市统计局和调查队完成了中宣部委托的在全国12个省市进行的宣传思想工作社情民意调查;配合中组部设计了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考核评价方案,并在6个省区进行了试点;配合中纪委在全国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状况调查;受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委托,在全国12个省市进行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查。这些重大专项调查都得到中央领导和党政主管部门的较高评价。

   地方各级统计部门围绕当地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大量的专题研究和运行情况的分析,为党政领导献计献策,发挥了重要的参谋作用。各地统计部门还根据当地党政领导的要求开展了大量的专项调查。如北京的会展业调查,吉林的体育产业调查,内蒙古的流动人口调查,贵州等地的就业和再就业调查,河南等地的社情民意调查,青岛的文化产业调查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级统计局和调查队的同志普遍反映,一年来的统计服务工作很有成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受到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表扬,统计工作地位明显提升。

     各部门统计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本部门行政管理需要和部门领导的要求,认真搜集整理统计信息,积极开展统计分析和专项调查,统计服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国家统计局授权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的统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级统计部门在积极为党政领导机关决策服务的同时,努力为社会各界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了与统计数据用户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统计信息的作用和影响。以《中国统计年鉴》和各部门、各专业、各地方统计年鉴为代表的统计资料出版物不仅品种增加,内容也进一步得到改进和完善,编辑和装帧质量进一步提高,获得社会各界好评。中国信息报进行了改版,加大统计信息服务的力度。中国统计信息网每天点击量达15万人次,被评为“2004年中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内容更充实,加强了时效性。统计新闻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发布信息的种类增加,范围扩大,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二)全力做好全国经济普查的各项准备

   在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经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各项准备已经基本就绪。

   组织落实。全国省、地、县各级政府以及铁道、银行、保险、证券、邮政和军队、武警等部门、系统已全部组建了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选调、招聘、动员了几百万名专职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并进行了业务培训。

   制发方案。在试点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各地区根据普查方案组织开展了地方试点,对经济普查全过程进行了模拟,制定了适合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7个单独组织实施普查工作的部门、系统也制定了自己的普查方案。完成了全套普查数据处理软件开发工作并进行了试点和人员培训。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投入8000多万元为地方购置了普查数据处理的配套设备。

  宣传动员。国务院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宣部两次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新闻宣传工作的通知。开通了“中国经济普查网”和地方各级经济普查网,公开征集启用了经济普查标志和宣传标语口号,摄制了电视公益广告片,各地还开展了有奖征文、摄影和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目前,正在组织开展普查宣传月活动,将经济普查宣传推向了高潮。

   清查摸底。在各级工商、税务、民政、编制、质检等部门的通力配合下,经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完成了普查单位名录资料的清查、整理和核对工作,查清了普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普查登记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全面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和巡查工作

   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统计法执法检查。吴邦国委员长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宣布,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要对统计法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这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统计工作第一次全面的检查和监督,是进一步贯彻执行统计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重大举措。国家统计局、地方各级统计部门和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地做了大量的配合工作。6月下旬开始,各省区市对统计法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的重点检查,国家统计局各单位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也进行了自查,各省区市还向国家统计局报送了去年以来的典型统计违法案件材料。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统计法执法检查组听取国家统计局、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关于贯彻实施统计法情况的汇报。接着,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分赴内蒙古、辽宁、浙江和重庆进行了检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托,天津、山东、湖北、云南、新疆5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域统计法实施情况也进行了检查。为了配合这次执法检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0个统计违法案件,在社会上引起一定反响。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诸多问题,正在研究整改措施。这次检查也是一次大规模的普法活动,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的统计法制观念。

  加大统计立法力度。根据《国务院2004年立法计划》,完成了《普查法(送审稿)》的起草工作,并已报送国务院。为依法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国务院以第415号令公布了《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为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制定了《涉外调查管理办法》,以国家统计局令公布施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草案。

  认真组织统计巡查。完成了对上海等7省市统计工作的巡查。在巡查中,确实发现并纠正了不少问题。通过这项工作,增强了地方统计部门依法统计、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了国家统计局对省级统计局和调查队的管理,同时也听取了地方统计局对国家统计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向地方政府反馈巡查意见,还帮助地方统计局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改善了统计工作环境。

  (四)继续深化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加强和改进GDP核算工作。为了提高GDP核算质量,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对地区GDP核算工作进行了重大改进。主要是:规范地区GDP核算方法;建立地区GDP数据联审制度;进一步规范农业、工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主要统计数据的计算方法;各省区市的GDP数据经联审后,由国家统计局作为法定数据统一发布;各省区市逐步建立地区GDP下算一级的制度。今年三季度国家统计局成立了GDP核算协调领导小组和国民经济核算专家咨询小组,对GDP核算进行协调和咨询,这已成为一项制度。顺利实施了GDP按初步核算、初步核实、最终核实三个步骤进行核算和发布的制度,打破了GDP核算数据“一锤定音”的传统观念,并已被社会各界所接受。

  积极推进统计调查制度改革。一是经过长期酝酿和试点,今年全面启动了新的工农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从实施情况看,总体上是比较顺利的。二是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建立了劳动力调查制度。三是制定和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和《主要工业产品产、销、存目录》。

  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各级统计部门积极探索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甘肃增加了分地区能源消费年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品种消费季报;上海新增了反映交通和电力发展状况的调查表,并对工业订货指数进行了试算;北京、山西等地建立了社区基本情况统计调查制度;辽宁建立了社会保障统计制度;云南建立了文化产业统计制度等。

  (五)稳步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

  国家宏观经济数据库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重点项目,是一个多级分布式的数据库体系。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牵头,20个政府部门参与建设。项目建议书已于7月份正式上报有关部门。投资近两亿元的统计信息工程扩建项目已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目前国家统计局正在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各级统计部门积极探索统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新途径。国家统计局分别在吉林、广东南海召开了现场会,观摩研讨网络系统基础建设和电子报表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通过企业网上直报系统开展的快速调查,取得了较好效果。

  (六)大力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国家统计局和人事部联合表彰了四年来统计改革和建设中涌现出的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鼓舞和激励了广大统计工作者的士气。城乡两支调查队和企业调查队分别举行了建队20周年和10周年的纪念活动,总结了经验,表彰了先进。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还亲自出席了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指示,使大家深受鼓舞。

  积极推动统计文化建设。一年来,统计系统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统计文化建设,涌现了很多先进典型,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在各地统计部门的支持下,中国统计资料馆征集了不少珍贵的统计文物,对加强统计文化建设很有意义。

  (七)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今年5月,国家统计局、加拿大统计局、德国联邦统计局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中国统计合作国际会议,总结了中国统计国际合作的经验,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国际统计界产生了强烈反响。经过充分协商,加拿大政府决定继续支持中加两国统计机构开展统计信息管理项目的合作,主要是贫困监测与住户调查、企业调查与国民核算、环境统计与核算等方面的合作。今年国家统计局还与世界银行达成协议,合作开展中国统计体系改革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积极参与国际比较项目活动,制定了2005年国际比较项目调查方案,对11个调查城市进行了业务培训。今年还分别召开了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两个国际研讨会。

  与此同时,统计科研教育、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纪检监察以及其他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回顾一年来的统计工作,有以下主要体会:

  一是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舍此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任何时候都要把这一条放在统计工作的首要位置。

  二是必须坚持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导向。统计信息只有被充分使用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各级统计部门都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把为党政机关、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

  三是必须坚持以改革作为推进统计事业发展的动力。现行统计体制和制度方法都还不同程度地残留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痕迹,只有不遗余力地推进改革,才能不断开创统计工作的新局面。

  一年来统计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各级党政领导关心支持和各部门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各级统计部门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的结果,是全体统计工作者无私奉献、辛勤劳动的结果。我代表国家统计局向各级统计部门和全体统计工作者,尤其是战斗在基层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二、统计工作面临的形势

  总的来说,正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一样,我国的统计事业也处在一个加快改革和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

  一是各方面对统计信息需求的增长,成为统计事业加快发展的强大拉动力。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体制转轨和快速发展的时期,需要统计工作客观全面地予以记载和描述。这既是统计工作者对当代人承担的责任,也是对后人履行的义务。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需要统计部门准确反映国情国力情况,及时报告和监测经济社会的运行过程,广泛采集和分析社会舆情,深刻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倾向性问题,并适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为了正确判断行业发展和市场走向,捕捉商机和规避风险,也更加密切关注并自觉地使用政府发布的统计信息。广大社会公众出于对国家发展和自身利益的关心,政府统计数据也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所有这些需求,构成了我国统计事业快速发展的强大拉动力。

  二是社会环境也有利于统计改革和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胡锦涛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还要加快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特别是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使那些脱离实际、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等行为受到有效约束。”这样做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地方、部门干预统计数据和虚报浮夸的问题,为统计工作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也期盼着加快统计改革和发展,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我们的工作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三是统计改革和发展有着良好的契机。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对统计法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检查还要进一步制定措施促进统计法制水平的提高,为统计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今年11月17日,温家宝总理批示:“近年来,统计改革有较大进展,统计质量也有所提高。但是,真正在国内外树立起统计数据的权威性,还要做艰苦的努力。目前,国内外都十分关注我国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其中不乏质疑和猜测。对此,统计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统计制度和统计工作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建立起具有中国特点的,并符合国际通用标准的统计制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推进统计改革和建设,健全法律法规,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和统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希望统计局继续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又指出:“推进统计改革和建设,完善核算体系和方法,严格执行《统计法》,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要认真做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这些重要指示,为统计工作指明了方向,是统计改革和建设的动员令。曾培炎副总理更是直接领导和关心统计工作。他经常亲自听取统计工作汇报并及时作出重要指示,而且亲临经济普查现场指导工作。这一切,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统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努力做好工作。

  四是统计事业发展拥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经过20多年的统计改革和建设,我国统计制度方法已基本与国际接轨,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统计信息工程已初步建成,统计法律制度逐步完善,统计机构比较健全。我们还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统计队伍,其中有不少是甘于奉献、业务素质很高的优秀人才。

  另外,我们已经与国际统计界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可以充分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统计经验、方法和技术,加快与国际接轨。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可以为统计工作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以上分析充分说明,我国统计事业确实面临着很好的形势,我们应当充满信心。关于近年来国际上一些人十分关注我国统计数据并提出一些质疑的问题,我们必须看到他们真正关心的不是中国的统计工作而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让国外一些人感到惊奇,便对我国统计数据产生怀疑。但这并不能证明我国统计数据的公信度在下降。对于来自国外的批评包括一些不实之词,我们都要以平常心看待。国内一些人对统计的质疑和猜测,正说明大家对统计工作的关爱和重视,反映了社会上对统计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总之,这一切都是对我们的鞭策,我们要把来自国内外对统计工作的批评这种压力转变为加快统计改革发展的动力。

  同时还应当看到,由于沟通不够人们对统计工作的基本过程和制度方法不是十分了解,因而社会上确实对统计工作有一些误解。对此,我们要加强统计制度和统计工作的宣传解释工作。国家统计局正在组织力量撰写类似于《中国统计白皮书》的文章,把中国统计的发展过程、基本方法、现状、问题以及改革的思路和盘托出,公告世人。

  我们更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统计工作本身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是统计工作思想方法的片面性。由于我国统计工作的思想方法存在一定片面性,在统计的方式和手段上,偏重于大量依靠全面报表法而对抽样调查法重视不够。根据各部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统计法执法检查组汇报的数字,国家统计局往下发放的统计报表多达329张,农业部308张,有的部门更高达2000多张。大家普遍使用全面统计的方法,一表统到底,报表满天飞,泛滥成灾。重复调查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基层统计人员不堪重负,广大调查对象更是应接不暇,往往不可能给你认真填报。不少人认为,所谓统计顾名思义就是要统统计算在内,是无所不包的概念。试图通过全面报表“一网打尽”,全部个体加起来得出总数,思维逻辑就是1加1等于2,不得有半分误差。多年来,我国在抽样调查方面虽已取得了很大进步,有些领域做得相当成功,但不少人对抽样调查方法总还是不太放心。这种思想观念是很偏狭的,客观上严重阻碍了我国统计事业的发展和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统计学甚至作了这样的定义:根据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的样本里所获得的信息来推断关于总体的性质的一门学科。虽然这是一种狭义的概念,但确实代表了现代统计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论。我陪同蒋正华副委员长在浙江检查统计工作时,宁波市一位区统计局局长就尖锐地提出,国家统计局没有很好地执行统计法,统计法明确要求以普查为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体,而国家统计局现在基本上还是以全面报表为主体。我们为什么会这样热衷于全面报表呢?从根子上看,这种现象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统计的重要职能是为了满足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的需要,而不是更多地为获取宏观统计信息。况且上级统计部门只需设计表格,坐收数据,简单省事,却很少考虑基层统计机构和调查对象的难处。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必须调整统计工作的思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我国的统计工作确实需要来一场深刻的革命。随着我国经济主体多元化和经济活动复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力推行抽样调查方法,确立抽样调查在统计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二是体制上的弊端。我国现行的统计体制是一个大而全的体制。虽然国际先进的统计理论、统计方法我们都基本学会了,但在操作中却显得费时费力,效率较低,抽样调查方法的主体地位也难以确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现行体制的局限。另外,我国现行的统计体制抗干扰能力比较差,尤其一些全局性的数据很容易受到基层干扰。同时统计职能比较分散,加上缺乏制度保障,国家统计局的综合协调能力很弱,统计信息也难以实现共享。

  三是统计制度方法上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第一,制度方法的总体设计工作薄弱,表现在专业与专业之间、专业与核算之间衔接不够严密,存在着交叉、重复、疏漏和不配套等现象。第二,长期以来统计指标加法多减法少,统计指标急待清理和完善。由于经济结构和消费水平发生变化,不少已经没有多大用处的指标还都保留着,而且分得太细太繁琐。而反映科技进步、人民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指标却很不完善,特别是第三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渠道还很不健全。这些都直接影响到GDP的核算。第三,统计分类标准不够规范,与国际现行做法存在一定差距,也不适应我国迅速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生活。

  四是统计数据上还有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由于过去有的地方虚报浮夸,留下一些后遗症。例如,有的地方规模以下的工业增加值由于过去的数据太虚,年年挤水份,至今还没有完全挤干净,这都给国民经济核算带来一定困难。在一些地方统计数据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不仅没有完全消化,统计上的弄虚作假之风还在发展。

  五是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不够高。除了统计部门本身的问题,例如报表过多、过滥,更重要的是我国社会的法制观念还不够强。有些调查对象把统计工作当作额外的负担,不肯认真如实填写,这就会直接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欧盟统计局编写的《欧洲12国统计体制比较研究》一书提出了官方统计两大支柱的观点:一是官方统计或政府统计具有法定的强制性,调查对象必须如实、按时接受调查;二是政府统计部门必须为调查对象提供的资料保密,不得泄露他们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在这方面我们统计部门本身也做得不够,必须予以改进和加强。

  同志们,面对上述问题,我们是应该坐下来认真研究一下了。当然,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不是我国统计工作的主流,也不影响我们的统计数据总体上是能够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的这样一个基本判断。但是,如果不认真地加以解决,必然严重阻碍我国统计事业的发展,要真正树立起统计数据的权威性也会成为一句空话。各地、各部门和全国的统计工作者一定要振奋精神,变挑战为动力,统一思想,励志改革,加强法制,努力建立起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通行规则基本接轨的现代统计体系,切实提高统计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为党政机关、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

  三、2005年统计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统计改革和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最根本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毫无疑问,统计部门的一切工作都要服从这个大局。必须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去改革和完善现行统计体制、统计制度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以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并引导经济社会的发展。按照这个总体要求,明年统计工作的重点是: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认真组织实施经济普查,着力推进统计改革,严格规范地区GDP核算,加强统计法制、信息化和人才培养等各项基础建设,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的监测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

  (一)认真组织实施经济普查

  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已进入关键时刻。普查的标准时点是12月31日,马上就要开始实战了。在填报登记中能否如实填报数据是经济普查成败的关键。但是,通过清查、督查和群众举报发现,目前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少数单位特别是有些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对经济普查的意义认识不足,心存顾虑,不肯配合。二是有些地方统计部门心存顾虑,担心普查结果与年报数据出现较大差距。有些地方政府甚至要求普查结果与历史数据相衔接,要求统计局人为地修改普查数据。三是一些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基层普查机构经费落实得不好。以上三个问题将直接影响普查数据的质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要坚持依法普查。一方面要对普查对象作出郑重承诺,另一方面是大家都要依法办事。要坚决查处下列普查违法行为:普查对象不如实、不按时填报普查资料的;普查机构、普查人员泄露普查对象资料的;以如实填报的普查资料为依据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自行修改或强令、授意篡改、编造普查数据的。一旦发现以上任何一种违法行为,不论涉及什么单位、什么人,都要坚决查处,典型案例要予以曝光。

  普查结果与历史数据、年报数据不一致是很正常的。普查就是为了追求真实,反映经济发展的真实面貌,这正是普查的意义所在。经济普查结果与历史数据不衔接,将来可以通过修正历史数据来解决,这是符合国际统计一般规则的。对于经济普查结果与历史数据不衔接问题,从工作上和技术上确实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国家统计局正在制定办法,到适当时候统一加以解决。但在普查登记汇总期间,任何普查机构、任何普查人员,都不许擅自改动普查数据,更不允许授意、指使普查对象弄虚作假。决不可把日常统计中某些地方左顾右盼、相互攀比、互不信任、生怕吃亏的坏习惯带到普查中来。

  国家统计局已经拿出2000万元普查经费支持困难地区县乡两级的普查机构,希望各省区市统计局也尽量挤一些普查经费支援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各级统计部门要多体谅基层普查机构的困难,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标准和期限,认真做好普查数据的审核、录入、汇总、上报和质量评估工作,及时发布普查公报,编印普查资料,积极做好普查资料开发应用,充分发挥经济普查资源的效用。

  经国务院批准,明年还要组织实施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劳动力调查。各地都要尽快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所需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我国将开展2006年农业普查,明年要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二)着力推进统计改革

  改革三支调查队管理体制。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国家统计局与中央编办已就三支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达成共识,目前正在按程序报批。方案批准后,国家统计局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召开专门会议动员布置。国家统计局内设机构也要作相应调整,主要是加强国民经济核算和社会统计,建立服务业调查体系。在此期间,地方各级统计局和三支调查队要切实履行职责,严守纪律,坚持做好各项工作,做到人心不散,秩序不乱,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各项业务的正常进行。整合后的国家调查队要加强业务建设,成为我国开展抽样调查的一支强大队伍,将是大有作为的。

  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意见的通知》,积极做好各项改进工作。国家统计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地区GDP核算和部分专业统计的有关规定》已印发会议讨论,大家提出意见修改后将正式下达执行。这里关键的有两条,一是必须统一规范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标准;二是必须把基础数据搞准,各专业数据一定要严格把关,先从工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四个专业抓起。这项工作从2005年1月1日开始实施。各地要积极研究建立GDP下算一级的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可率先实施。

  地区GDP核算改进工作,实际上是一项重大的改革,难度是很大的。国务院已正式下文,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只有坚决大胆地往前走,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改革统计制度方法。要巩固经济普查的成果,将普查中建立在统一标准基础上相互衔接配套的专业统计的好做法,在经常性统计中坚持下去,以做到经常性统计制度与普查制度相衔接。绝不允许回到各专业自成体系、封闭分割的老路上去。为此,必须加强统计标准和名录库等基础建设,特别是对普查中建立起来的单位名录库要进行动态的维护更新,使其成为各类有关统计调查的共同基础。要根据普查资料建立和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更为可靠的基础。

  认真研究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增加反映科技进步、人民生活和循环经济等方面的统计内容,逐步健全反映我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强化专业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的衔接,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核算的研究,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关于加强和改进投资统计工作的精神,改革和完善投资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建立投资预警和监测指标体系。切实减轻基层统计机构和填报单位的工作负担,大力精简统计指标。严格统计报表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次性调查,努力消除报表之间指标重复、交叉和口径不一等问题。完善并加快抽样调查方法在各个调查领域的应用,努力提高抽样调查的水平。进一步完善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计算方法,修订《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和《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

  (三)加强和改进部门、行业统计工作

  改革部门统计制度方法,减少全面报表,规范部门用于统计的行政记录,大力推广抽样调查在部门统计中的应用,进一步规范乡镇企业的统计。严格对部门调查项目和部门统计标准的审批,减少政府统计中的重复调查,提高政府统计的整体效能。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建立对部门统计工作的检查制度,国家统计局每年都要重点检查几个部门。规范部门统计数据提供和发布活动,消除政府统计中数出多门、重复交叉的现象。充分发挥授权行业协会在行业统计中的作用。

  国家统计局将做好部门间统计信息共享的组织协调和引导工作,增强对部门的服务意识,提高对部门的服务水平,及时提供各部门所需的综合统计资料。各部门要及时主动地向国家统计局提供行业基本统计数据和国民经济核算所需的各种资料。

  (四)大力加强各项统计建设

  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和巡查工作。根据全国人大统计法执法检查报告和常委会审议意见,国家统计局将认真做好整改工作。要结合全国人大常委会统计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的落实,进一步规范统计执法活动,研究建立统计执法责任制,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

  积极争取将修改《统计法》列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同时,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普查法》的调研、论证工作,积极做好《统计法实施细则》的修改调研工作,研究起草《民间统计调查活动管理条例》。做好统计“四五”普法考核验收工作,全面完成“四五”普法任务。

  继续做好巡查工作。要认真总结巡查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巡查办法,探索巡查工作与地区GDP联审、专业统计数据评估审核结合的方式。

  加强对民间统计的管理,使其更加规范化,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健全信息咨询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各地要抓住机遇,积极做好本地区统计信息工程扩建项目的立项,组织好实施。同时,争取早日完成国家宏观经济数据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论证和批复工作。严格实施《国家统计局应用软件管理办法》,加强对统计应用软件立项、开发、评测和审定的管理。统一软件标准,研究开发统计应用平台软件,切实改变软件多滥的现象。继续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基础建设。逐步扩大大中型工业企业和房地产企业联网直报。积极引导建立企业电子统计台帐,研究建立面向基层企业集中采集数据的信息系统,不断减轻企业填报负担。

  加强队伍建设。党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级统计部门要紧密联系统计改革建设和统计系统党员队伍建设的实际,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组织广大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要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的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素质,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在统计改革和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交流制度,创新激励和监督机制,努力形成能挑重担、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积极落实中央组织部关于5年内将所有在职干部轮训一遍的要求,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加强统计文化建设,牢固树立依法统计、科学统计、客观统计、公共统计的观念,努力形成忠诚统计、坚持原则、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加强基层建设,积极改善基层统计局和调查队的工作条件,切实减轻县级统计工作负担。

  在搞好各项统计改革和建设的同时,要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明年我国经济发展、宏观调控、各项改革的任务非常繁重。统计部门要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情况,特别要加强对农业、投资、价格三个方面的监测预警,准确、及时地提供统计信息和分析报告。不断规范统计数据发布的程序和方式,增加统计数据发布的内容,努力扩大统计资料的使用。明年上半年,召开以统计信息如何为企业服务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

  同志们,以上各项工作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计指标和统计信息客观上往往又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导向作用。统计工作的责任是很重大的。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努力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  在全省统计系统先进表彰暨统计工作会议上的书面讲话 (01-18)

 ◎  突出改革创新 全面完成2005年统计工作任务 (01-18)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发表评论】  

如有任何意见和问题,欢迎与我们联系 web_hn@stats.gov.cn
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