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阅读技巧

当前位置:首页 > 本站专栏 > '2005 1%人口抽样调查 > 要闻通知
 

马勇同志在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5年7月21日)

湖南省统计局         2007-05-21 08:52:47

 

各位领导、同志们:
   
    受省政府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的委托,我将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前段工作情况向大家做个通报,就后段工作安排提出具体意见。

    一、前段工作情况的通报

    所谓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就是国家在逢“5”的年份,也就是在两次人口普查(我国是逢“0”年组织进行)之间的中间年份对全国1%的人口进行的一次面向全社会的大型抽样调查。其调查要符合随机抽样的原则,通过样本值的计算,推断人口总体的发展状况。

    国务院决定开展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既是一项法定的政府工作,又是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意义的国情国力调查;对一个拥有6600多万人口大省的湖南来说,由于正处在制定十一五计划的时点上,因而也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省情调查。为了确保这项调查任务的圆满完成,全省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精心组织,保证了前段各项工作基本到位。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一)按时组建各级调查领导及工作机构

    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下达后,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今年2月6日发出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了以于幼军常务副省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要求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和省直各有关单位充分认识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各市州和县市区政府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开展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全省14个市州和90%的县市(区)级政府已成立了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部分抽中乡镇街道也成立了领导小组。

    (二)积极筹措调查工作经费

    按照国务院要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共同负担,各级均应列入预算,按时拨付使用。湖南属欠发达地区,各级财政均十分困难,特别在县市级更为严重。为了保证县市级经费落实,各地都想了很多办法,统计部门提出经费预算后,财政部门及时审核,部分地方到位较快。省级调查经费已列为常年财政预算,14个市州大部分已经基本落实,部分正在审批中。122个县市区中,50%的已全部落实,30%的已部分落实。

    (三)落实了工作责任制

    按照省政府关于这次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要层层建立责任制度”的要求,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会议上,各市州统计局和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联合向省统计局和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签订了调查工作责任状。相继,各县市区级也向市州级签订了调查工作责任状,有些地方还以政府名义签订了责任状,从而保证了各级调查工作责任到位。

    (四)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今年2月,我们在湖南统计信息(内网)上开辟了“湖南省1%人口抽样调查”专栏,及时发布工作信息,从而进一步推动全省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高效运行。到目前为止,已登载文稿205篇。在国家统计局内网和人口社科司网站上报送并发表稿件20余篇。还通过省委政务信息、省电台、电视台发表信息多篇。面向社会公众的媒体宣传,在省委宣传部和各新闻单位的支持下也在逐步升温。
   
    (五)及时完成其他准备工作任务

    一是及时完成了整理乡、镇、街道一级抽样框的资料收集整理与上报工作;做好了乡、镇、街道一级样本的抽取;布置了村级和调查小区抽样框的编制工作,村级抽样框资料6月底前完成,调查小区抽样框资料8月底完成。村级样本抽选取已经基本完成,9月份可抽选调查小区样本。同时,对需要印刷、制作的物品已经做好准备,7月底可完成。

    二是积极着手准备全省业务培训和试点工作。对下一步省级培训作了具体安排,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同时,我们也在研究,如何根据我省实际,指导各地搞好对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的培训工作。

    三是做好工作调度协调工作。目前,由省到县的各级抽样调查机构的工作调度渠道已基本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基本完善。

    从前一阶段的情况来看,我省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进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是:

    (一)经费落实难度大。由于我省一些地方财政相当困难,目前,全省还有相当一批县市区调查经费没有正式落实。有些只是部分落实,满足不了调查工作的需要。

    (二)部分单位思想准备不充分。这次1%人口抽样调查要求全省100%的县级单位都要开展,样本达到67万人;要求在2005年12月底将录入的数据和汇总结果报国家,这比以前的安排提前了2个月;同时,此次调查部门协调任务重,宣传要求高, 基层调查员选调难。是一次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大型政府调查。但有些单位和地区对此思想准备不充分,低估了工作难度,没有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领导精力不集中,工作比较被动。

    二、后段工作安排意见

    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为了高水平完成这次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必须重视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为什么要组织这次大规模人口变动调查?为什么要通过政府高规格的组织领导来完成这次调查?是当前各级政府及其调查机构负责同志要高度统一的问题。

    曾培炎副总理在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开展人口抽样调查,是制定未来发展目标的重要依据,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可以为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提供重要参数。

    根据培炎副总理的讲话精神,本次调查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下方面:

    1、进行1%人口抽样调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核心。人口统计数既是重要的社会指标,也是关键的社会指标。2004年,我省户籍人口达到66977万人,常住人口为6164万人。我省GDP总量达到5612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0%,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为近8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9117元,相当于1102美元。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均GDP3000美元的目标,就必须控制好作为分母的人口总量。因此,通过科学的统计调查,搞准人口的实际数量,预测人口的变化趋势,是研究制订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基本依据。

    2、进行1%人口抽样调查是为政府准确判断人口形势和劳动就业形势提供客观依据的需要

    这次1%人口抽样调查与劳动力调查结合进行。其目的是为了摸清人口变动数量、构成、流动、居住以及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未来人口状况的发展趋势,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我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也是一个劳动力大省,人口情况是最基本的省情,做好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工作,对于我省意义重大。准确的分地区常住人口和劳动就业、失业统计数据,对于全面反映我省人的全面发展、人口与经济、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为各级党委、政府制定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3、进行1%人口抽样调查是适应国家GDP核算和发布制度改革的需要

    根据2003年11月国务院第28次常务会议精神,国家统计局于2004年1月6日下发了《关于改进和规范地区GDP核算的通知》〔国统字(2004)4号〕,要求各省、区、市统一使用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并对历史数据做同口径调整。根据全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的方向,结合我省现行统计工作实际,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是与国家GDP核算和发布制度改革的需要相适应的,也可以说,这是统计为政府高层服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4、对改进人口统计工作、提高人口统计数据质量打下重要基础

    2000年的人口普查表明,原有的一些人口统计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结构快速变化、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形势,亟需改进和完善。由于十年一次的普查周期过长,年度调查的样本量和调查项目较少,很多人口统计中的问题来不及解决。在这次调查中,将探索新的流动人口调查方法,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的判断标准,改进调查员的选聘和培训方式,这将为以后的年度调查和2010年的普查提供经验。调查样本量的增加和抽样方法的改进,有利于把握人口总数和结构的数据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年度人口调查不能满足市州县级需要的问题。
 
    由于这次调查意义重大,国务院采取了与大型普查同等规格的组织模式,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加强领导,进行社会动员,精心组织,确保任务落实。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务院决策的高度上来,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确保1%人口调查在我们湖南省每一个市州、每一个县市区的落实到位。

    (二)狠抓机构和经费的落实

    1、加紧组建调查领导及工作机构。为了保证工作开展,凡是没有成立专门调查机构的县市区,这个月底以前,一定要成立。各抽中乡镇也要在7月份以前成立相应的机构,抽中村名单反馈后,抽中村也要有专人负责,要确保工作任务能够落实下去,有人来做事。各级班子成立后,要有专门人员和一定的办公场地,按规定程序独立开展工作。

    2、抓紧县级调查经费的落实。经费是顺利开展调查工作的前提。现在省市两级的经费已经基本落实,大部分县市区也列入了预算,但还有部分县还未落实。省调查办和各市州要将工作重点放到抓县级经费落实上,决不能由于经费问题而影响工作的开展。

    (三)组建合格的调查员队伍

    在目前情况下,从企事业单位直接选调调查员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因此,我省这次调查所需的调查员,大部分要从社区干部中选调和在社会上招聘。同时,由于入户调查工作大部分需在晚上进行,调查的难度也相应增大。这次调查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调查员选调的数量、调查员的基本素质和工作态度。为此,我们将就调查指导员、调查员选调工作下发专门文件,对调查员选调原则、方式以及数量和质量做出明确规定,并建立调查员选调的层层审批和备案制度。各地一定要严格按照选调工作程序,组建合格的调查员队伍。同时根据城镇地区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加大城镇地区调查员配备的数量。全省抽中的城镇每个调查小区均配备2名调查员,以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城镇地区现场登记工作的一次性成功。各地要采取措施确保调查员补贴落实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给予调查员必要的报酬或补贴,是调动调查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源头数据质量的重要保证。

    (四)搞好业务培训,提高调查队伍整体工作水平

    培训工作质量决定调查员队伍素质,是确保数据质量的关键。为全面提高全省各层次调查人员业务水平,我们就如何做好调查培训工作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安排。一是全省培训工作分级进行。省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于8月中上旬对市级业务骨干进行培训;各市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于9月份对县级业务骨干进行培训;各县市区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于10月20日前直接培训到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二是本着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调查员的原则,全省统一编写调查员培训教材,就如何询问调查对象和怎样填写调查表进行多种案例分析,并制成光盘供各市培训使用。三是会议培训和现场演练相结合。各市在培训授课结束后,就近选择一个调查小区进行现场练兵,以考核、提高调查员的实战能力。四是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取得省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统一制发的带有本人照片的调查员证,入户登记时必须持证上岗。

    (五)做好宣传发动,提高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

    做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需要广泛的社会动员和群众参与,我们必须十分注重宣传工作。10月份,将在全省组织开展宣传月活动,在调查登记之时发起更大的宣传攻势,动用各种宣传手段全力做好宣传发动,使调查对象知晓调查的目的、意义、要求,主动配合做好调查工作。保证宣传工作到位,提高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

    (六)加强部门配合,有效解决被调查户配合难问题

    由于近年来城市物业小区封闭性较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加上这次调查的有关就业、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较为敏感,入户登记时门难进、脸难看、话难问、甚至不如实回答等现象有可能发生,这些都将影响到现场登记的质量。对此,除了调查前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抽调专门人员参与入户调查,特别是全省被抽中地区的公安部门,在调查登记期间,要相对集中部分警力协助解决部分入户难的问题,提供调查所需的户籍资料,保障调查人员的人身安全。

    (七)切实强化数据质量控制

    能否获得真实可靠的调查数据,是检验这次调查成败的根本标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利益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人口调查环境日益复杂,调查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要高质量完成调查任务,必须紧紧围绕数据质量这个中心,科学分析和判断形势,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准确、客观地反映人口和社会发展的状况。作为抽样调查,任何环节出现偏差,累积到调查最终结果上,都将使总体产生更大的误差。各级调查办公室要对调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可能影响数据质量的各种因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集中各方面智慧,采取和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要对各阶段工作进行细化,尤其是对入户摸底、现场登记、编码、数据录入几个重要阶段的质量抽查和验收的内容、方法、时间、标准都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各县(市、区)在数据录入结束后,必须按一定比例进行复录,方可通过验收;要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强化质量意识,层层把好各个环节质量检查和验收关。

    数据结果出来后,各市州人口数由省统计局统一认定,各县市区人口数由市州统计局统一认定。

    同志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组织领导,有各相关部门的鼎力协作和支持,各级调查办公室和广大调查员一定要共同努力,确保今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  马勇同志在全省2005年1% 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03-30)

 ◎  马勇同志在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03-04)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统计信息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