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阅读技巧

当前位置:首页 > 本站专栏 > 湖南省第二次农业普查 > 市县动态
 

邵阳市农普数据处理花絮.

湖南省统计局         2007-05-28 16:08:36

 

    扫描动词 

    这是一个英雄群体,这是一曲长征颂歌。人们用熨、钻、拔、挤等动词诠释着对统计、对农普的爱。

    熨。民以食为天。扫描与中餐,构筑了农业普查数据处理的一片蓝天。普查科科长肖玉平具体安排中餐,撑起了其中“半边天”。她对县里、乡里的同志,热情幽默的谈吐、周到便捷的服务,赢得了一致好评。有人说:50元一桌的伙食吃不饱。她就与酒店讲价,并采取每桌10-13人改为8-10人的办法增加菜的分量。这样既为国家省了钱,又解决了工作人员的温饱问题。

    钻。何海波、胡鹏是年轻小伙子,还未成家。他们负责技术、业务工作。为了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为了解答疑难问题,他们常常忙到晚上10点多。几本业务书籍摆在办公桌上。QQ建立了群,县里省里的相关人员都在群里。一旦出现相同问题,通过群就直接一次解答了。他们还为了农普数据处理写过论文,发表在省局网站上。

    拔。杨佳国的名字,我最先是在省里网站看到的。他写了多篇有关统计感悟的心得。原来他是我们局里新来的转业军人。他办事从不张扬,非常扎实。上个周五、周六,在机房连续改错,病倒了。打了一天吊针,今天拔掉吊针又来改错了。

    挤。 局办公室主任苏利亚,在市委党校学习,规定不准请假。但她总是抽出时间来改错,她自己的班没有要别人代。市农普办主任李永明, 4月15日搬家。家里打了多次电话,还是在改错,才在12点赶回新居吃中饭。吴耀斌调研员快退休了,家里妻子儿子孙子都需要他,但他坚持天天准时改错。成为我局农普数据处理人员里面年纪最大、职务最高的同志。

    1934-1935年的长征因为它的空间惊险,而载入中国革命史;2007年的农普数据处理也会因为它的时间曲折,而载入中国统计史。

    扫描三日 

    4月9日起,邵阳市农业普查光电扫描开始了。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市统计局,县市区统计局、乡镇统计站,夜以继日,通力合作。市局全体人员出动,分成4个组:后勤组、业务组、技术组、录入组。  
 
    录入组又分为3个小组,每个小组再分为上下午2个班。一个小组10人,根据年龄、性别、专业、职务合理搭配,每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一个局领导、有一个科长,同一个专业的人员不放在一个班,以免影响日常工作。2个班今天做上午的,明天就做下午。

    我在2组2班。我班成员有:李永明、姚桂萍、徐寒鸥、马文秀,共5人。李永明既是总调度,又是基本改错人员。马小姐热情大方、能干利索,扫描及登记、改错,样样做。徐寒鸥改错速度快、质量高。姚桂萍扎实认真,不完成任务不放手。

    农业普查表的改错任务,主要是两个部分:校对、审核。校对主要是数字错误、两横三竖错误、文字错误。问题最多、最难辨别的是两横三竖错误。数字错误最多的0、1、6、8、9。审核内容主要是封面、户一表、户二表的编码及逻辑问题。

    数据处理周六周日也不休息,每天从上午8点到中午1点,或者从中午1:30到下午6:30。在计算站一间40平方米的房子里,有20多人在改错。每组1台扫描机扫描,4台微机改错,5人同时上机。县市区统计局、乡镇统计站的同志负责答疑,胡鹏、何海波等技术组、业务组的同志负责指导。机房里既紧张有序,又生动活泼。大家交流改错经验,讲述新闻故事。本职工作要做好,中心任务要完成。中午在海信酒店吃50元一桌(10人)的工作餐。不管是改错,还是吃中餐,都有一种人民公社的感觉。

    扫描三日,已完成双清区农普资料的扫描、校对、审核任务,邵东县的完成少半。估计完成全市的所有数据处理任务要到7月中旬。

[邵阳市统计局范跃东 供稿]

 ◎  邵阳市顺利完成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事后质量抽查工作 (04-12)

 ◎  邵阳市农业普查进入数据处理阶段 (04-11)

 ◎  国务院农普事后质量抽查组赴隆回检查工作 (04-03)

 ◎  隆回县再擂战鼓,部署农业普查后期工作 (03-08)

 ◎  隆回县北山乡春节期间不误 (03-08)

 ◎  双清区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农业普查查遗补漏工作 (03-07)

 ◎  邵阳市双清区火车站乡“集中式”审查为农普问诊 (02-06)

 ◎  北塔区农民群众倾心关注农业普查 (02-02)

 ◎  邵阳市双清区火车站乡“四个结合”扎实开展农普质量检查工作 (02-02)

 ◎  新宁县巡田乡农普工作致力做到“三个零” (01-31)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统计信息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