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经济普查工作启动后,严格执行国家的普查方案和省市的统一部署,按照县政府提出的“高标准、高起点,争创省优国优”的工作要求,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地搞好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在市政府组织的三次督导检查中,均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
1、普查机构组建到位。在8月20日前,县乡两级组建了普查领导班子和办事机构,完成了普查人员的选调工作,健全了普查工作网络,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的普查队伍。县人民政府于4月21日成立了高规格的经济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协调普查工作,县长熊大顺任组长,常务副县长杨易、政协副主席詹敏、政府助理调研员覃遵岭任副组长,政府办、计划物价局、宣传部、财政局、统计局等16个相关责任单位的主要领导为成员。县经普办于6月20日正式挂牌办公,从各成员单位抽调的第一批6名工作人员全部按时报到上班,目前,经普办工作人员增加到19人(含统计局普查业务人员)。至7月底,全县19个乡镇、5个国有农林场及东山峰管理区和宝峰开发区全部组建了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其中有20个乡镇(区、场)的一把手任组长,乡镇级普查办均配备了3名以上工作人员。楚江镇成立了以镇长王茂文任组长、副书记杨生枚为副组长的经普领导小组,副镇长秋堇任办公室主任,并选调了6名干部为办公室专职人员。子良乡作为全省的并村试点乡,在工作头绪多的情况下,优先配备了经普工作人员。维新镇在移民工作任务特别重的特殊情况下,没有忽视经普工作,从留守机关的10名干部中抽出6名干部负责经普工作。至8月20日,全县选调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工作圆满结束。各乡镇(区、场)严把普查人员选调关,保证了普查人员的质量和数量。全县共选调普查指导员413名,普查员825名,特别是楚江镇19个社区的45个普查小区均配备了2名普查员。
2、普查经费落实较好。县级普查经费三年共安排80万元(含小车购置费),今年已拨付到位30万元。各乡镇(区、场)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较好地落实了普查工作经费。初步统计,全县乡镇级经费预算安排60万元,现已拨付到位15万元,其中蒙泉镇到位2.5万元,楚江镇、皂市镇、三圣乡各到位1.5万元,易家渡镇、子良乡各到位1万元。人口只有8000多人的南北镇,安排了1.2万元的普查经费。壶瓶山镇在今年基建开支大、接待任务大、资金缺口大的情况下,拨款5000元用于普查工作启动。其它各乡镇大都基本保证了普查必要的开支。
3、宣传发动广泛深入。把经济普查的社会宣传动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普查工作的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宣传的组织上,注重协调性。一是制定了详细的宣传工作方案。县经普办与县委宣传部联合制订了《石门县第一次经济普查宣传工作方案》,明确了经济普查宣传工作的重点及各阶段的宣传内容,规定了宣传工作任务。二是加强了与新闻单位的工作衔接。县经普办明确了专人负责新闻媒体的联络,凡属经济普查的工作安排和重要活动,都提前与新闻部门进行联系,及时地报道了普查工作的进展情况。三是开展了普查宣传周活动。为配备基本单位入户清查摸底工作,县经普办发出了《加强经济普查宣传动员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县各普查机构围绕基本单位清查工作大张旗鼓的开展宣传周活动,统一下发了宣传标语,印发了《全国经济普查条例》1500份,《致被调查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公开信》19200份,县长熊大顺同志向全县发表了电视讲话,号召各级各部门、广大普查对象全力支持配合、主动参与,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基本单位清查任务。在宣传的形式上,注重多样化。一是会议宣传。从县到村层层开会,进行经济普查宣传动员。7月27日,县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在兰园会议中心召开了全县经济普查动员大会,孙云辉副县长作了《加强领导,全面动员,确保石门县第一次经济普查圆满成功》的动员报告,全面阐述了开展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对普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还特别强调:政府绝不将普查数据作为征缴税费的依据,谁按普查数据加税加费就追究谁的责任;各单位要认真做好普查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教育和引导普查对象如实申报普查项目,把普查数据搞实、搞准。各乡镇(区、场)也相继召开了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站办所负责人、村(居)三主干参加的经济普查动员大会,大多数村(居)委会还分别召开了支村两委会、党员组长会、群众大会,进一步宣讲经济普查的目的和意义。二是新闻媒体宣传。充分发挥了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媒体的作用,为经济普查造势。从8月20日至9月15日,县电视台每天滚动播出宣传标语两条,并安排一名记者专门负责经普宣传工作,对普查工作中的重要活动和楚江镇、易家渡的基本单位清查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县广播电台每周开辟1个专栏,报道经济普查工作;《石门信息导刊》开辟了经济普查宣传窗,报道了经济普查的总体安排、全县动员大会的主体报告和经济普查重大活动以及乡镇经普工作典型。13个乡镇电视台(站)每周三次进行经济普查的滚动宣传,455个村召开了广播会。三是户外宣传。全县办宣传栏(窗)65个,出动宣传车91台次,悬挂横幅标语199条,小标语5819条,树宣传牌52个。
4、基础工作非常扎实。一是做好了普查区和普查小区的划分工作。至8月20日,全县26个乡镇(区、场)及785个村(居)委会已完成了普查区和普查小区的划分,并编制了地址码。全县共划分普查区782个,普查小区838个。其中楚江镇6个比较大的社区由于调查对象较多且十分复杂,分别划为4至12个普查小区。二是绘制了普查示意图。县普查办和各乡镇普查办按照上级的要求和标准,精心绘制了全县及各乡镇(区、场)普查区和普查小区示意图884幅,界定了普查登记的具体范围,详细地标出了调查对象所处的位置。三是加强了普查人员的业务培训。为了切实搞好经济普查基本单位清查摸底工作,采取分级培训的办法,加强了对“两员”的业务培训。9月3日至5日,在县委党校举办了全县基本单位清查摸底业务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有乡镇级普查办主任、业务骨干及楚江镇各普查区的普查员共90余人。培训班上,播放了省经普办制作的可视培训资料,具体讲解了清查摸底的具体规定及要求,指导学员试填了三种清查摸底表,还就乡镇加强清查摸底工作的组织领导,搞好普查人员的培训,强化入户清查的宣传发动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各乡镇于9月9日前,分别对普查区和普查小区的“两员”进行了认真的培训。9月9日,县经普办又与楚江镇联合举办了规格高、规模大的培训班,县城区的中央、省、市驻石单位、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普查员及楚江镇的区域普查员共400多人参加了培训,县经普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覃遵岭和副组长詹敏到会并讲话,特别强调:驻石各单位,县直各单位要服从楚江镇经普办的统一调度,积极配合搞好基本单位清查摸底工作。四是普查对象基本摸清。9月10日,全县统一行动,1300名普查人员以普查小区为单位挨家逐户开展了地毯式的经济普查基本单位清查摸底工作。从9月25日起,县经普办对入户清查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审核验收。为了保证按时上报清查结果,县经普办工作人员、统计局全体干部职工及聘请的录入人员,放弃了国庆长假,国庆节开始,加班加点,连续奋战了半个月,完成了全部清查资料的审核、录入、汇总工作。11月份又组织开展了基本单位查遗补漏工作,对工业经营单位和柑桔购销个体户进行了详细的核查和补登。单位清查的初步结果是:至11月底,全县共有基本单位18915个,比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多2058个。其中法人单位2158个,比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多116个;产业活动单位937个,比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多68个;个体经营户15953户,比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多1874户。目前,《经济普查单位名册》正在编制中,为经济普查正式入户登记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5、组织管理井然有序。在普查工作中,坚持从严管理,强化督导检查,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强化了目标管理。为明确各乡镇(区、场)经济普查工作责任和目标,县经普领导小组制订了《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各乡镇(区、场)的负责人递交了责任状。县经普办相应地制订了《2004年石门县经济普查工作考核评比办法》,细化了考核内容,量化了考核标准,把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落到了实处。二是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县经普办明确了内设工作组职责和人员分工,实行分片包干负责,保证了每个环节责任到位;考虑到经普工作与统计局各专业人员的业务联系非常紧密,为便于经普办与统计局的业务衔接,加强业务指导,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做到工作统一部署,统一调度,进一步明确了统计局领导和各专业人员在经济普查中的工作职责。同时,经普办还建立了考勤登记、来客接待等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了对抽调工作人员和工作流程的管理。三是加强了督导检查。县经普办按分片包干的原则,经常性地对乡镇(区、场)经普工作进行跟踪了解和督办,及时收集情况,掌握进度,反馈基层工作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把握了工作的主动权。在基本单位清查入户登记期间,县经普领导小组、县经普办的领导深入第一线,现场督查,指导工作。9月10日,县经普领导小组副组长覃遵岭、詹敏和办公室主任及部分工作人员与楚江镇的领导一道深入到老西门社区进行现场督导,陪同普查人员入户登记。9月20日至23日,县经普领导小组安排县建设局、计物局、广电局、民政局、经贸局的主要负责人带队,分五个组,深入到全县26个乡镇(区、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第一次经济普查前期工作情况的全面督查,按照《石门县经济普查第一次督查情况表》逐项打分,督查结果向全县通报。各乡镇的领导和普查工作人员也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深入到各普查区和普查小区,督促落实经普工作。四是注重了信息交流。为及时反映全县经济普查工作情况,推介典型经验,县经普办重视普查信息的交流,催促各乡镇及时上报普查工作动态和信息,目前共收到信息材料33篇,被县经普办或新闻单位采用的有15篇。县经普办已编发《经普简报》20期,被《湖南统计信息网》的经济普查专栏采用15篇。上稿率和采用率均居全市各区县市第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