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开展的首次经济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组织度大,对统计部门和经济普查机构是一大挑战,县一级既有城镇,又有乡村,情况比较复杂,搞好清查,摸清底数,对整个普查的成功,将起到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根据以往基本单位普查的经验,结合对现实的观察和了解,对清查工作提出三点看法,希望对经济普查组织工作有所帮助。
一、深思熟虑,洞悉全局
经济普查涉及采矿业、制造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19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90个行业大类、378个行业中类、875个行业小类的所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面对这么多的行业和单位,县以下普查指导员,特别是村居委会区域普查员,对如何界定普查对象,对哪些属于登记对象,哪些不属于登记对象,很难把握,特别是对诸如民间乐队、流动摊贩和掏沙、采碎石等一些不太常见、容易被忽视的对象,很容易造成成片遗漏。俗话说: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铁要靠自身硬。这就要求清查摸底的组织者--县经济普查办,要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研究,对全县范围内每一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分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洞察基本单位全貌,做到明察秋毫,了如指掌。并借鉴以往基本单位普查、非规模工业清查的经验,对曾经被遗漏过或容易被忽视的单位特别特定行业的个体户,予以重点关注,在培训和现场指导中特别提醒,不能麻木不仁,和稀泥,更不能罐子煮黄鳝,熟一节算一节。
一是对每个行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特别是个体经营户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一些特定对象予以特别提示。如采矿业中的采碎石和采砂,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中的日用品修理,批发零售业中的农副产品购销、流动经营户及小烟摊、小水果摊、夜霄摊等临街摊点,应予以重点提示、提醒。
二要准确界定每个行业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特别是个体户的登记范围和标准。如批发和零售业中,一些规模很小,但效益比较可观的固定摊点(如在商场单独经营的柜台、临街的烟摊、水果摊、夜霄摊等)算不算个体户,流动经营户(如走村串户的货担郎,用自行车、摩托车、拖拉机车逢场赶集的流动经营户等)算不算个体户。居民服务业中的流动服务工匠(如铁匠、铜匠、日用品修理、铝合金门窗加工等)算不算个体户。民办非企业单位除了民政局登记在案的各种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外,各种民间剧团、乐队、私营诊所、村卫生室算不算,要不不登记,等等,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清查的组织,要不拘一格,应以有利于组织,有利于数据准确为原则,该以条条为主的,责成主管单位负责组织,该以块块为主的,由乡镇组织。对教育、卫生等具有严格行政登记管理的系统,其管辖的学校、医疗机构等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由主管单位组织更便利,更有利于获取的准确,应以条条为主组织,对公安、法院、电力、林业、电信等自成体系的单法人单位,其在乡镇的分支机构都属于产业活动单位,由主管单位负责组织,更有利于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经济指标的协调与衔接,对粮食、供销、商业等大面积停产,正在或面临全行业改制的系统,其基层单位虽有固定场所,但基本没有固定的办公室,也没有专门统计人员,由乡镇负责组织很难找到人,也应以条为主组织。由县市场服务中心管理的市场,每个摊位的经营者与市场管理机构有比较正常的往来联系,应由市场管理机构直接登记。在乡镇范围内的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乡村企业、民营企业、个体经营户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由乡镇直接管理,或没有直接主管部门的则应以块为主,由乡镇组织村(居)委会负责清查摸底,充分发挥村(居)委会干部的地缘、人缘优势,更易取得登记对象的理解配合。
三、突出重点,抓住难点
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主要分布在集镇、建制镇镇区、县城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村,纯行政村,普遍存在的可能就那么几家商店和几个碾米加工厂,情况不是很复杂,登记任务也不是很大。县城是县级经济普查中的重中之重,也是老大难,可以说,县城搞好了,普查就成功了三分之二。因此,我们必须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因地制宜,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激励奖惩机制,以充分调动建制居委会和县城社区居委会干部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搞好普查工作的责任感,实现全县普查重点突出、重心下移。一是加强对建制镇居委会、县城社区和城乡结合部清查和普查登记工作的领导,对工作量大的居委会,要分片、分小区,实行乡镇班子成员包片、包小区责任制,对居委会选派普查员有困难的,要从乡镇及部门干部中选派普查指导员,实行一个小区一名领导、一名普查指导员、一名普查员,三位一体配置好普查工作人员,加强普查力量。二是要建立普查质量责任制。对居委会特别是县城社区居委会,乡镇要拿出一定的经费做为质量奖励基金,制订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对清查质量达标的,给予必要的报酬和奖励,对工作马虎、敷衍应付,不符合要求的,除责成返工外,要扣除相应报酬。对包片、包小区的领导和从乡镇选派普查指导员也要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并严格执行,达不到责任目标的,要严肃处理。三是抓好县城社区普查员的培训。县普查办应将县城社区普查员的培训纳入县级培训计划,县城社区居委会普查员直接参加县级普查业务培训和试点,确保普查员培训的质量。四是加强对县城社区清查质量控制。县普查办应针对社区建立严格的抽查监督机制,采取分片设立质量控制组或每个社区派一名质量监督员的做法,抓好社区的质量控制。五是抓好县城地下室、高层建筑和深墙大院内经营户的清查。要借鉴计划生育和综合治理模式,建立单位(业主)责任制,责成县城内所有单位特别是有出租门面、房屋的单位配合搞好清查和普查登记,发挥业主对租住经营户情况熟悉,接触便利的优势,防止地下、高楼层和大院内经营户的漏登,确保清查对象不重不漏,达到预期目的。
[隆回县统计局肖升初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