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站专栏 > 湖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 > 分析研究
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发展民族卫生事业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湖南省统计局         2007-05-21 08:52:47   

 

    城步,地处湘西南边陲。解放前,全县仅有11家私立中药店铺和一所拥有7名医生、6张病床的县卫生院,卫生事业十分落后,每逢瘟疫流行,死者甚多。

    建国五十多年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颁布实施以来,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关怀下,城步县的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县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日益提高。

    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县委、县政府为发展城步县卫生事业,在拥有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的基础上,相继建立了县卫生防疫站、麻风村,成立了县妇幼保健所,创办了县卫校。六十年代初,先后又修建和扩建了各乡镇卫生院和地段卫生所,从此,城步县的县、乡、村三级防保、医疗网络逐步建立、健全、巩固和发展。为加快城步县卫生事业的发展,九十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制订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明确了各时期全县卫生工作的目标与任务,制订了加快城步县卫生事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2004年末,经济普查数据表明,城步县共有县级医疗卫生单位6个(县人民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中医院为二级乙等医院),乡镇医院、卫生院10个(其中一甲3个、一乙5个),管理区卫生所22个,共开设病床515张,村卫生室177家。卫生系统现有干部职工101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63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51人。卫生系统固定资产总值2451万元,房屋建筑物面积52893平方米,2004年诊疗人次264964人。全县各医疗单位业务收入2506.8万元。城步县卫生工作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关怀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一)卫生防疫工作成效显著。继消灭天花、鼠疫、回归热、丝虫病之后,又基本消灭疟疾、脊髓灰质炎和碘缺乏病,其他重点传染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五苗”全程覆盖率达95.84%,流行病防治工作得到切实加强,特别是开展以防治霍乱为重点的卫生防疫大行动,确保了大灾之后无疫情发生。同时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疫情、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

    (二)妇幼保健工作得到切实加强。与1949年相比,婴儿死亡率从200‰下降到19.1‰,孕产妇死亡率从1500/10万下降到36.7/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明显下降,孕妇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等各项指标明显提高。各项指标均控制在部颁标准之内。

    (三)不断夯实卫生事业发展的“人才、设备、房屋”三大基础。一是提高卫技队伍整体素质。近几年来,城步县投入10万元培训资金,从农村乡镇卫生院选送了30名中青年医务人员到邵阳卫校脱产学习1年,乡镇卫生院共有98人参加了市局组织的医疗急救师、急诊医生、妇幼专干、乡镇卫生院长、医技人员等十个类别的分科统一培训,全面提高了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整体素质。二是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相继添置了CT扫描仪、彩超、电子胃镜、高压氧舱、心电图机、500毫安X光机、体外碎石机、胎心监护仪及其它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乡镇卫生院中已有八家陆续接受了由省扶贫部门配备的近200万元的医疗器械。三是近年来相继完成了县人民医院住院楼、卫九项目妇幼保健楼、县疾控中心实验大楼、西岩医院门诊楼改造、白毛坪卫生院及其他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危房改造和维修,丹口卫生院建设已纳入国家湘西援建项目,并已开工建设。

    (四)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一是新技术高难手术的不断开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先后引进开展了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术、鼻式气管抽管全麻术、复杂上颌骨骨折手术复位固定术、血管吻合术、神经修复术等60多项新技术高难度手术,提高了城步县的医疗服务水平;二是县人民医院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建立,标志着城步县的护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三是“120、96159”医疗“绿色通道”的开通,提高了城步县的医疗救护能力。

    (五)农村卫生条件逐步改善。以灭鼠除害、农村改水改厕为重点,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农村改水受益率为83.71%,改厕率为23.7%。全县共有26家单位获省、市级文明卫生单位。
 
    发展城步县民族卫生事业面临的困难

    (一)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卫生事业经费应占财政收入的8%,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增长幅度,但因城步县财政困难,历年来的财政投入都达不到这个百分点,如2004年城步县的卫生事业费仅占财政总支出的2.47%,由于缺乏政府的财力支持,各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的自我发展能力还相当薄弱。

    (二)卫技队伍人员素质较低,技术骨干匮乏。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缺少学科带头人,乡镇卫生院缺少正式的大中专生。由于城步县条件艰苦,缺乏吸引、稳定卫生技术人才的经济基础,技术骨干进不来、留不住。近几年来没有一名统招统分的医科大毕业生来城步工作,而县人民医院1名副主任医师及7名中级职称的医护骨干又相继调往外地,出现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奇缺和初级技术人员过剩并存的局面。

    (三)医疗单位的危房多、医疗器械不齐全。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现有房屋建筑面积26841平方米,西岩医院、汀坪卫生院、丹口卫生院房屋修建于六、七十年代,已属危房。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生存十分艰难,根本无力修建医疗用房。白毛坪卫生院因水淹虽已搬迁,但搬迁经费严重不足。乡镇医疗器械不全,严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现全县尚有两家卫生院(儒林镇医院、白毛坪卫生院)未列入省扶贫部门医疗器械配置规划,而扶贫部门配置的设备有些又不符合当地卫生院的实际需要。

    (四)城乡家庭看病难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城步县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387元,只相当于全国、全省水平的47.2%和48.9%。人均医疗费只有48.87元,仅占人均纯收入的3.5%.城步县在岗职工人均劳动报酬收入也远远低于全国、全省水平,虽大部分职工实行了医疗保险,但一遇大病,也难招架。面对医疗药品费用过高现状,农民看病难,居民看病难,贫困家庭看病更难的现象比较普遍。
 
    加快民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快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推行合作医疗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当今的新形势下,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保健制度不是加重农民负担,而是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建议在城步县农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把这件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大事抓好,解决农民看病难的实际问题,构建医疗保障体系,最重要的是政府的财政支持,特别是中央财政的支持。

    (二)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中央和省、市财政要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卫生事业的投入,县级财政应逐年增加预算,重点加强乡镇医院和农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建设,县级要建立农村医疗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三)调整高等医学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面向农村的全科医学教育

    (四)继续加强农村卫生院人才培养。健全和落实继续教育制度,重点对少数民族农村在职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管理技能培训,对卫生人员进行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以提高整体素质。

    (五)采用特殊政策和措施,加快引进高级卫生技术人才,提高医疗诊断和医治水平

    (六)构建政府型公共医疗体系。政府应对公立医院进行准确定位,县乡镇公立医院应承担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经费主要由财政拨款,使医院“轻装上阵”,不考虑生存问题,致力于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城步苗族自治县经济普查办公室 邓雪珍、邓慧梅 供稿]

     
   
 

 ◎  依托资源与区位优势 大力发展边贸经济 (08-15)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发表评论】  

如有任何意见和问题,欢迎与我们联系 web_hn@stats.gov.cn
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