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阅读技巧

当前位置:首页 > 本站专栏 >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 探索与思考
 

县级统计局应实行垂直管理体制

湖南省统计局         2007-05-28 16:08:36

 

    县级统计局是国家统计系统的最低层部分。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人、财、经费县管,业务由上级统计局领导的双重管理模式,这种统计体制模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已经很难适应统计事业的发展。统计作为上层建筑范畴,它必须与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相适应,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对统计机构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因而打破现行管理体制,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和建立保障统计信息的客观采集和高效运行的机制已是迫在眉睫,我们认为县级统计局应实行垂直管理体制。

    一、县级统计局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的客观必要性

    (一)统计的地位、性质和职能要求统计机构应当实行垂直领导。如果继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计管理模式来管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统计工作,统计事业有可能被边缘化,作为从事统计工作的县级统计局则面临生存危机和数据质量危机。

    统计是人们认识社会的工具,经济越发展,统计越重要。而从事统计工作的统计部门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智力部门,它一方面为各级领导进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一方面又通过统计信息对宏观经济进行监督调控,使市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无法想象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统计部门的统计信息,政府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能做些什么?可遗憾的是在现行统计管理体制下,我们的统计面临两大危机:一是生存危机。一些地方的领导无视统计在市场经济中的重大作用,仍然沿袭计划经济的眼光,认为统计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于是在近年的机构体制改革中,统计往往被列入撤并和压缩编制之列。我们有理由相信,若不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将会有更多的县级统计局在实际中被撤并,国家统计体系将出现网破人散状况。二是数据质量危机。统计数据质量是我们统计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然而,在现行体制下,它正面临危机,这主要是现行统计体制下各级统计部门基本上是对当地党政领导负责,而统计指标又与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联在一起,导致党风不正的领导干部干预统计工作,修改统计指标和数据,从而使许多地方出现"官出数字"的"数字腐败",这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甚至危及社会的安定,国家的长治久安,执政党的地位,这绝非危言耸听。50年代末的"大跃进"的浮夸就是明证。

    (二)县级统计局的工作现状要求统计机构实行垂直领导。目前,由于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原因,统计工作正面临诸多问题,对于处于最低层的国家统计机构--县级统计局的工作更显得处处被动。

    1、编制过少,工作业务量大。以我县为例,县统计局共15人(其中2人还正在办理调进手续),拥有行政编制7个,事业编制8个,作为拥有63万人,辖50多个区乡(镇)的大县,平均4万人才有一名统计员,显然统计任务十分繁重。目前,局里大大小小专业统计共26个,除了局长主持全面工作外,包括副局长在内的所有人均要承担1-2个专业,加上政府对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实用性要求越来越严,各专业除了应对上级统计局的报表,还要根据所在地政府的要求,增加统计指标,及时提供服务。统计局只能疲于应付,难以发挥整体功能。

    2、政府财政吃紧,投入严重不足。我县是贫困大县,财政十分紧张,每年事业经费一减再减,一拖再拖,而与此相反,随着统计制度的改革抽样调查制度正在逐步替代原来的全面报表制度(如农调、城调、规模以下工业调查、企调),事业经费开支逐年增加,因而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财政的困难,也使政府无力拿出资金培养和提高统计干部的素质,多年来,统计局的干部职工几乎没有人能进修提高。

    3、地位低下,工作难度加大。首先统计的作用与地位必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达而逐步显现出来,但在当前,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为获取小集团或个人荣誉和利益,对统计工作冷眼相待,把统计看成是可有可无,认为统计不象审计、工商、税务那样严厉,工作上配合越来越差,全面报表制度正在遭受冷遇,出现了报表难收,脸难看的现象,甚至出现了统计干部凭关系,托熟人甚至三番五次催报才能收取报表怪事;其次,由于统计机构的人、财、经费受制于所在地政府,导致统计工作抗干扰能力差,很多方面不得不受当地政府牵制,即所谓"端人碗,受人管",譬如,本来人手就少的统计局,每年不仅要抽出1名专人参加下乡蹲点扶贫,平时还要出人出力参加当地政府举办的其他活动,统计工作的独立统计权也是时常受政府左右;再次,由于县级统计局无法直接对区、乡(镇)统计干部进行管理。基层统计工作积极性不高,加上基层统计人员不稳定,乡镇统计员大多一年一换,因而,难以培养出熟练的统计人员(通常培养一名熟练统计员要1-2年),这种状况使统计基础工作难以夯实,统计数据源头质量出现危机。此外,统计执法障碍重重,尽管《统计法》已颁布20多年,各级统计机关也一直在进行着普法教育,人们的法制观念有所提高,但一些部门领导和分管领导出于部门利益保护和其他原因依然对违犯《统计法》的违法事件一手遮天,使统计机关费尽人力物力查获的条件不了了之,每每面对这些情况,统计局虽想依法处理,但权衡利弊却是奈何不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其实,这里面就是一种统计管理体制的问题。

    二、县级统计局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的实际可能性

    县级统计局实行垂直领导,可以提高统计地位,解决当前统计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但实际操作可行吗?我们认为是可行的。

    (一)有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借鉴。世界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统计体制都是高度垂直且集中的。以美国为例,有人说美国的统计有几大家,是分散型的,但实际上,美国的统计体制是集中的,它虽然有中央普查局、劳工统计局、农业统计局三大家,但在总统顾问委员会,还有一个统计委员会,专门负责统计立法和核算制度、核算标准等的制订和协调工作,而下面的三大家均在全国各地设有办事处,办事处与当地政府在行政上、业务上没有任何关系,是高度垂直型的。国外的实践证明,集中型的垂直领导体制是宏观决策机关源源不断地获得准确而又科学的统计信息,避免决策失误的重要保证。

    (二)新中国的统计发展史上,"一垂三统"在很长时间成为最佳体制。垂直领导,统一管理编制、人员、经费的管理体制模式曾经为我国统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经验,特别是1984年以来,以垂直管理模式成立的全国农村和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运行20年来的成功经验,为我们统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垂直管理奠定了基础。此外,已运行多年的工商、税务等系统的垂直管理模式也是我们有益的借鉴。

    (三)实行垂直管理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已基本确立。就外部条件来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党和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已经制定: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其次,国家财力日益增强,为改善县级统计机构的工作条件提供了可能。就内部条件来看,经过多年基础建设,县级统计局大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是办公条件大为改善;二是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以前备受人们关注统计业务和计算机"接口"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三是统计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计算机技术得到全面应用,基本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实现网上直报,信息共享。

    (四)实行垂直管理体制,不会出现统计部门孤军奋战局面。随着新的管理模式施行,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将得到极大提高,各级政府和各级部门以及全社会必将对统计工作给予重新认识。科学决策需要统计、市场宏观调控需要统计,市场信息更需要统计,在统计数字的法定权威性得到维护后,我们相信,统计部门的工作一定会得到各方支持与配合,那种以为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后,统计将不会再得到各级政府支持的想法与担心是片面的和多余的。以经费为例,尽管有可能在实行垂直管理后,部分落后地区的统计局自立门户需国家统计局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费,从而增加国家统计局的负担,但这也只是转变管理体制初期的短暂现象,不会是长久的包袱。我们认为实行垂直管理后,原来各级地方政府对统计的资金投入不但不会减少,而且可能增加,因为统计部门拥有全面的社会经济信息这一巨大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和领导决策、管理市场经济离不开这些经济信息,按照"谁需要,谁出钱"的原则,地方政府将不得不依靠和支持统计。

    综上所述,县级以上统计局应尽快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的统计管理模式。只有尽快建立垂直管理模式,才能使统计系统更加精干灵活,更具独立性,既保证国家统计调查任务的完成,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更好地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服务,避免多个环节对统计数据造成的误差,实现"准"。也才能实现县级统计局至国家统计局的超级汇总,达到"快",更主要的使统计工作摆脱行政管理体制和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干扰。只有尽快建立垂直管理模式,国家统计机构的内部机构才能实现按工作环节设置,适应市场变化,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需要,并能建立全国统计数据质量审核制度。

 ◎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08-06)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统计信息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