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工业化 > 决策咨询

 

优化结构促进长沙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 来源: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9-11-26 15:15 ]

 

  长沙工业产业门类相对齐全,具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产业链。基本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烟草食品三大支柱产业和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格局。2009年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597.52亿元,同比增长20.0%;实现增加值898.77亿元,同比增长18.6%。

  一、长沙工业结构现状

  1、轻重工业结构

  截止到2009年10月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64户,其中轻工业768户、重工业1596户。1-10月,全市轻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427.71亿元,同比增长14.8%,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7.6%;重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471.06亿元,同比增长22.2%,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4%。

  2、工业所有制结构

  从登记注册类型来看,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中,股份制企业占比最大,达到63.8%,其次是国有企业,占比为20.6%,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合计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2.5%,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4.4%。

  3、工业规模结构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型工业企业14户、中型工业企业139户、小型工业企业2211户。1-10月大型企业实现增加值445.71亿元,同比增长17.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9.6%;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27.33亿元,同比增长8.8%,占比为14.2%;小型企业实现增加值325.72亿元,同比增长24.5%,占比为36.2%。

  4、工业分布结构

  1-10月,全市市区(五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68.2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1%;四县(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0.5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7.9%。从地区分布来看,雨花区和长沙县分列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前两位,雨花区实现增加值282.9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1.5%;长沙县实现增加值191.22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1.3%。

  5、工业行业结构

  长沙工业产业门类相对齐全。在国家划定的39个工业大类、212个中类中,除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外,其他38个大类、201个中类均有分布。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共实现增加值898.77亿元,按照增加值从大到小排列前10位的大类为:烟草制品业(250.87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195.48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9.84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8.01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35.99亿元)、医药制造业(29.41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8.69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8.42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6.93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24.73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1、整个工业经济运行比较依赖于少数骨干企业。市域经济与工业有着较高的关联度,长沙规模工业集中于烟草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而这两个行业又依赖于部分大型企业中的少数主要产品,这使得长沙工业经济对少数骨干企业有着高度依赖性,这样一旦少数产品的市场抵御能力有了风险或是受到限制,这些少数骨干企业面临的问题就有可能给全局带来影响,导致经济增长速度、财政税收出现较大波动。

  2、工业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一方面“龙头”企业少,单体规模偏小,对产业带动较弱,在236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143户,只占6.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户均从业人员188人,企业规模过小,既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又难以形成以大企业主导,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本地企业配套性弱,长沙工业产业集群产业链中,中低端环节产品多,高端环节产品少。如在三一重工零部件中,自制20%左右,国内配套30%左右,国外配套50%左右,而且大部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配件来源于国外配套企业。

  3、资源供给不足,给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制约,工业基础产业有待进一步加强。长沙是一个典型的能源短缺城市,资源供给趋紧导致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将是未来若干年的长期趋势,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支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从而对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三、对策建议

  1、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低碳经济,调高科技含量,调优产业结构,引导社会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2、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引导资源主要向“两区九园”、十二大优势产业、集群倾斜;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克服和避免市场自发性和盲目性的弊端,推进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升级。

  3、围绕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整机、整车企业,打造培育成为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龙头企业”。同时,不断壮大中小型规模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其达到规模效应,优化工业产业结构。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工业科]

[责编:邹 阳]

 

长沙市统计局“四个确保”搞好服务业统计工作

望城县政府全面落实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所需经费

长沙《统计法》宣传动真格讲实效

《长沙统计信息化发展历程》在湖南省信息化成果展示交流会上展示

长沙市出台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更新评比办法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