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是我国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凡土石方施工工程、路面建设与养护、流动式起重装卸作业和各种建筑工程所需的综合性机械化施工工程所必需的机械装备,称为工程机械。它主要用于国防建设工程、交通运输建设,能源工业建设和生产、矿山等原材料工业建设和生产、农林水利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产业集群的扶持和培育力度,重点发展了以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等六大产业集群,从而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得以迅猛发展,已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长沙市工程机械已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并初具产业集群发展雏形。
一、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过1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为龙头的优势产业集群。
(一)产值规模超700亿元。2005年以来,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飞速发展,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98.9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49.72亿元,年均增长65.9%。
(二)骨干企业快速成长。长沙市工程机械的骨干企业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的销售收入分别由2006年的70亿元左右到2007年分别突破100亿元,到2008年分别突破200亿元,再到2009年双双突破300亿元,三年实现三大跨越。
(三)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突出。2009年,长沙市工业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速大幅下降,但工程机械仍是长沙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9年,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238.3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6%,比2008年增长37.1%;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3.3%,比2008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四)企业经济效益快速提高。2009年,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1.9亿元,比2008年增长40.4%;实现利税总额105.86亿元,增长80.9%;实现利润总额78亿元,为2008年的两倍。
(五)从业人员大幅增加。2009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从业人员达6.86万人,比2008年增加1.1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达1.07万人,比2008年增加1454人。从业人员的大幅增加,较好地解决了劳动就业。
(六)工程机械产品种类齐全。2009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程机械工业企业94家,其中产值达300亿元以上企业2家,20亿元以上企业1家,1亿元以上企业21家。全市的工程机械主要产品有拖式混凝土泵、混凝土泵车、混凝土布料杆、混凝土搅拌机、塔式起重机、塔式起重布料两用机、压路机、摊铺机、汽车起重机、静力压桩机、盾构机等十多个品种系列。
中联重科的主要产品包括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城市环卫机械、建筑起重机械、路面施工养护机械、基础施工机械、土方机械、专用车辆、液压元器件、工程机械薄板覆盖件、消防设备、专用车桥等。2009年中联重科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12位,在中国机械工业100强排名第6位。
三一集团主业是以“工程”为主题的机械装备制造业,目前已全面进入工程机械制造领域。主导产品为建筑机械、路面机械、挖掘机械、桩工机械、起重机械、非开挖施工设备、港口机械、风电设备等全系列产品。三一集团已成为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
山河智能产品涵盖大型桩工机械、小型工程机械、中大型挖掘机械、现代凿岩设备、工业车辆、煤炭矿业装备、液压元器件等领域。
二、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了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长沙市工程机械企业在产品品种、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发展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结构不完善。近年来,尽管长沙市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但从整体上看,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还处在发展起步阶段。全市工程机械行业目前仅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摇摇领先,产业链形成优势不明显,缺乏梯次,产业集群规模不大,效益不高。
(二)本地配套能力不够完善。长沙市已集聚了中联、三一、山河智能等工程机械主机生产企业,产品畅销世界各地,但与工程机械行业密切相关的配套环境却不够理想,本地配套厂家不多,企业只能在全国各地寻求配套和有些关键零部件,如泵、阀、液压件等配套件还需大量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成本,限制了企业发展。其它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生产分散、互相协作不密切,各类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存在重复投资和建设现象。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的优势没有在大多数配套企业身上发挥出来,最突出的是零部件配套产业不发达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中联重科、三一集团和山河智能3家主机企业的外购零部件,按价值计,有90%采自省外,其中60%采自国外,从而增加了成本,摊薄了利润,削弱了竞争能力,尤其是精密液压件等关键技术控制在国外少数几个厂家手里,不仅价格高,订货周期长,而且很难订到货。
(三)主机企业彼此之间缺乏合作。长沙市工程机械众企业之间竞争有余,合作不足,缺乏资源共享、协同攻关。龙头企业不是联合起来解决零部件配套难题,而是分别耗巨资建设自己的配套园区、配套体系。中联重科的液压生产基地建在常德,三一重工在娄底,山河智能则在无锡收购一家企业生产液压件。主机企业不仅相互之间少有来往,同时还要求自己的配套企业绝对“忠于”自己,分属不同体系的配套企业很难实现社会化配套。
三、对策及建议
要根据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切实把工程机械及相关产业作为战略支柱产业来抓,促进全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要制定和落实发展工程机械及配套企业的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土地、税收、政策、服务、收费、保护企业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加大要素扶持力度,通过要素扶持,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企业技改,促进分工配套,引导企业加快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企业向科技型发展,立足产业基础优势,积极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大研发力度,增强企业在全球同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要积极采取各种立法、财税、金融等有利于发展的政策,解决企业生产资金短缺、产品开发缓慢,质量提高不快,缺乏核心技术的问题,帮助企业培育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围绕产业集群招商,完善工程机械产业链。要依托龙头企业、龙头产品,围绕拉长产业链进行招商引资。要依托中小企业集群优势,为实现产业的深度分工而招商引资,努力构筑产业的集聚态势。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扶文武]
[责编:谢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