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邵阳市委市政府相当重视节能降耗工作,把它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任务来实施。通过创新理念、开拓思路和上下对接,邵阳市初步构建起政府推动、县区联动、企业行动、市场带动、社会互动的节能工作运行机制,节能降耗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从目前邵阳市节能降耗的形势看,要完成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的目标,任务仍十分艰巨。因此,在新形势下全面分析邵阳市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单位GDP能源消耗情况,对各级政府全面了解邵阳市能源生产、消费及利用情况,制定节能降耗政策措施意义重大。本文就“十一五”以来邵阳市能源消费和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供参考。
一、邵阳市能源消费基本结构及特点
1、从能源供应结构来看对煤炭的依赖度比较大
从能源的供应结构来看,由于受能源资源、开发能力等方面的制
约和限制,邵阳一次能源生产仅有煤、电力和焦炭三个品种,“十一五”以来虽然全市煤生产供应量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对煤炭的依赖程度依然较大。邵阳不产石油和天然气,能源供应过度依赖煤炭,不仅会加重环境和运输的压力,而且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2、能源消费结构特点明显,消费集中度较高
从能源消费构成看,邵阳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明显,集中度较高,表现为产业构成集中、能源消费品种集中、工业中行业构成集中。
在产业消费构成中,工业仍然是消费的主体。2009年能源消费总量中(终端消费量),第一产业耗能最少,耗能71.97万吨(标准煤,下同),占消费量的11.4%;第二产业占的比重最大,其中工业用能371.02万吨,占58.6%;第三产业用能95万吨,占15%;生活消费用能93.31万吨,占14.7%
在能源消费品种中,煤炭和电力所占比重偏高。2009年,邵阳市消费能源650.82万吨,其中煤品燃料全年消费444.76万吨,占邵阳市总能耗的68.3%,比2006年上升了11.6个百分点,以原煤为主的污染型能源结构没有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电力消费104.81万吨,占总能耗的16.1%。
工业能源消费中,高耗能行业消费比重较大。2009年,邵阳市八大高耗能行业共耗能188.32万吨,占规模工业的79.9%。其中综合能源消费量排前三的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为71.63万吨,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4%;造纸及纸制品业的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31.61万吨,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3.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29.29万吨,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2.4%。
3、能源对外依存度呈下降趋势
由于邵阳仍属于能源资源贫乏市,一次能源产量不能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不断增加,能源供需缺口成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全市从外调入的能源总量为174.88万吨,比2006年降30.5%,扣除调出能源总量40.41万吨,全市净调入量为134.47万吨,占全市能源消费量的20.7%。虽然能源对外依赖程度呈下降趋势,但由于资源自给率低,靠依赖外部市场,风险将随着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一旦国内、国际任何一个环节供给趋紧,能源的市场风险立刻显现。
4、耗能总量地区差异大,能耗水平相差悬殊
由于邵阳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能源消费在区域分布上很不均衡,能耗水平相差悬殊。从能源消费总量看,2009年,能耗水平较高的邵东、新邵、双清、武冈四个县、市、区全社会耗能314.5万吨,占到了全市的近50%;而北塔、新宁、绥宁、城步四个县、市、区耗能102.8万吨,不到全市的16%。从能耗水平看,2009单位GDP能耗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有双清、北塔、新邵、武冈、四个县、市、区,最高的北塔区为1.689吨,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6.9%;其余八个县、市、区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最低的洞口县0.846吨,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68.6%。
5、宏观能耗效益较好,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
“十一五”以来,邵阳市注重节能降耗,避免了在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过程中出现能源消费增长显著快于经济增长的局面,使得单位GDP能耗呈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万元GDP能耗为1.445吨(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下同),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为-1.29%;2007年,万元GDP能耗为1.385吨,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为-4.12%;2008年,万元GDP能耗为1.31吨,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为-5.46%;2009年,万元GDP能耗为1.234吨,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为-5.76%;前四年共累计完成“十一五”万元GDP能耗下降20%目标任务的76.33%。
二、邵阳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以来,邵阳市能源工业取得了较大成就,能源供应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存在的能源“瓶颈”作用得到基本缓解。但从近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暴涨,能源问题又一次凸现出来,煤电油运供求关系全面趋紧。能源供应不足已成为目前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长远看,能源问题仍将是邵阳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从目前能源供需状况看,邵阳能源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煤炭消费依赖程度大,优质能源比重仍偏低。煤炭是我市当前的主要能源,存在利用效率低、污染重的特点,在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对环境有不可逆的破坏。2009年邵阳市消费能源650.82万吨,其中煤品燃料全年消费444.76万吨,占邵阳市总能耗的68.3%,而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消费量的比重很小,尚未成为能源消耗中独当一面的主体力量,优质能源的比重仍然偏低,能源消耗对煤炭的依存度依然很大。
2、能源工业发展水平低下,竞争力不强
从能源工业内部看,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产品结构还不够合理,产业集中度低,缺少深加工和精加工能源产品。2009年邵阳市原煤产量占全市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81%,缺油、少气,水电生产量所占比重相对偏低。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结构,抑制了优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从煤炭工业看,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衰老报废的矿井较多,缺少新的接续矿区;二是洗煤、型煤等煤炭加工业发展缓慢,产量较低;三是煤炭产品中褐煤所占比重大,成本高、吨煤售价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从电力工业看,近年来,国内发电煤价格不断上涨,使邵阳市电力生产企业发电成本大幅上升,产出的电力竞价能力弱,价格疏导空间不断萎缩,新增机组电力价格走不出去,原有机组也无法按照已批价格和测算上网电量来兑现执行,致使市内电力企业大多亏损,少数盈利的发电企业其盈利水平也很低。此外,水、火电,送配电结构也不够平衡。邵阳市供电系统主电网负荷较低,大中型的变电站不多,从中长期看,远不足以支撑邵阳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邵阳能源工业所表现的上述问题,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能源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3、产业结构的调整,能源供求矛盾加剧
2009年邵阳市一、二、三产业结构比分别为24.9:36:39.1,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0.5%,比2008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比2007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比2006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总量所占比重的逐年提高,这就意味着需要更高的能源消费量来支持工业的发展,使我市能源供求矛盾进一步扩大。
另外,从工业结构看,我市金属矿产资源相对丰富,要把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变为经济优势,高耗能的原材料工业和制造业必然要加快发展,这些都将使我市经济结构再向重化发展。目前邵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只占40.6%,重工业占59.4%,明显属于重化的工业结构,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邵阳的工业化才刚刚进入起步阶段,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仍然是全市加快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能源供求矛盾还会进一步加剧。
4、高耗能行业成为制约节能降耗的“瓶颈”
邵阳市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造纸及纸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六大行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贡献近4成的产值及增加值,但消耗了70%的能源,从根本上拉高了全市整体的能耗水平。可以说,这六大高耗能行业已经成为制约我市节能降耗的“瓶颈”。
5、企业经营方式粗放,节能意识仍有待增强
一是企业节能意识不强,过分强调自身经济利益,忽视了社会效益,造成了能源利用的外部“不经济”;二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工艺技术和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也较低,资源消耗高,浪费大。
三、实现节能目标的几点建议
节能降耗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在科学发展、加快崛起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力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打好节能降耗攻坚战。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根据目前我市产业结构比值,需要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一、二、三类产业的格局,提高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而相对控制对能源消费总量的的过度需求。重工业都是高耗能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摸索优化资源配置的新方式,尽快淘汰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企业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老化设备,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坚决抵制高耗能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
2、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
特别是国家及湖南省重点监控的几十家重点耗能企业。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管理,是降低工业能耗水平和万元GDP耗能水平的关键。为此,根据邵阳市实际情况,突出抓好重点监控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对其能源消费实行动态监控,制定出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参考标准,以利于对这些行业的业务指导和企业的如实申报。定时公布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对节能降耗不达标的实行限期整改。目前,已有一部分企业完成了能源审计,编制了节能规划,完善了能源统计和管理制度,强化了节能的基础工作, 提出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与此同时,企业应做好能源消费统计和效率分析,通过降低企业单耗水平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3、抓住关键,广泛开展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源泉,也是节约能源资源的重要途径。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一是要加快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落后工艺,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节能、降耗、环保、增效。二是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联合,促进先进适用节能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加大对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科技投入,培育和扶持一批节能技术、节能工作实效突出的示范园区、企业、产品、技术和项目。三是在新建和技改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环保、节能、综合利用“三同时”的规定,全面提升企业资源利用水平,努力用有限的资源生产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两低两高”产品。
4、夯实基础,强化节能降耗工作的管理
一是要依法实施节能监管。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加快制定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等标准规范,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节能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节能监测、技术服务等机构的建设,配备相应的人员,改善监测设备,以适应节能监测工作的需要。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的查处力度。坚决关闭或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或项目。二是要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要将全市节能的总体目标分解到各市、县(区)和各行业,列入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中,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促进市政府各项节能工作举措真正落到实处,确保节能降耗目标的圆满完成。三是要加强能源统计、计量,做好节能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能源统计工作,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加强能源统计力量,规范企业报表,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督促企业定期对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要督促重点用能单位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做好能源管理人员备案工作。
5、加强宣传,提倡建设节能型社会
当前,邵阳市经济社会正处在快速发展中,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的需求量也呈上升态势。要达到节能降耗目标,不仅要在生产领域下功夫,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节能降耗的重要战略意义,不断提高全民的节能意识,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倡导一种与能源发展相协调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把节约能源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通过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印发宣传品等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广泛宣传发展节约能源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先进典型,促使节约能源理念深入单位、学校、社区和家庭,逐步建立崇尚节约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要把节约能源的理念和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内容,加强对大、中、小学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情教育,力争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节能的新观念、新思维、新风尚。
[供稿:邵阳市统计局]
[责编:杨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