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业与中小企业统计 > 经济分析

 

邵阳:中小微企业生产前景看好 做大做强仍需努力

 

[ 来源: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2-10-25 10:54 ]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富民强市”发展战略,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相继采取了帮扶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谋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不断改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中小微企业呈现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其行业领域不断拓宽、企业活力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全市中小微企业生产成效可圈可点,呈现出了蓬勃生机。

  一、中小微企业生产可圈可点,总体发展看好

  一是对经济增长贡献大。2011年,全市中小微型企业实现增加值328.79亿元,同比增长23.8%,总量占GDP907.23亿元的36.2%,占全省中小微型企业增加值8154.32亿元的4.03%。拉动全市GDP增长7.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1.8%。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为1.63亿元,同比下降17.8%;第二产业为283.52亿元,同比增长26.2%;第三产为43.64亿元,同比增长12.3%。从行业分布情况看,房地产业、金融业、工业、及其他服务业是增速较快的行业,分别增长36.5%、33.1%、29.4%和24.2%;而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速较慢,分别下降17.3%、14.6%和1.2%。

  二是经营状况喜忧并存。2011年,全市中小微企业固定资产原价为412.68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原价总量的4.7%,比上年同期增长2.4%;实现营业收入1292.6亿元,占全省营业收入的4.2%,同比增长了 29.5%。喜的是建筑业中小微企业固定资产原价22.1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营业收入115.57亿元,同比增长18.4%。房地产固定资产原价10.51亿元,同比增长14.7%,实现营业收入28.92亿元,同比增长48.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固定资产原价5.98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营业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15.7%。金融业中小微企业固定资产原价4.6亿元,同比增长11.4%,实现营业收入19.06亿元,同比增长42%。工业、其他房地产业、租赁商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等中小微企业状况都相应的得到增长。忧的是农林牧渔、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

  三是就业渠道得到拓宽。在当前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向好情况下,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有所提高,2011年全市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达到39.04万人,占全省663.36万人的5.9%,同比增长0.4%。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劳动密集型行业吸纳从业人员较多,如工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建筑业分别达到23.7万人、6.1万人和4.3万人,为邵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新增就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和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四是对财政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11年,全市中小微企业完成各项税收共计25.2亿元,同比增长23.3%,占全市全部税收47.8亿元的52.7 %。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中的中小微企业税收增幅最快,增长75.3%,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中小微企业税收增幅分别达到23.1%和23.4%;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中小微企业的税收总量分别为0.03亿元、14.18亿元和10.98亿元。从税收总量看,第二产业税收总量仍处于领先位置。全市中小微企业的税收较快增长,对财政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五是企业融资力度有所加大。2011年末,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73.99亿元,较上年增加43.95亿元,增长33.8%,中小微企业年末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81.59%。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贷款余额最多,达到86.37亿元,增长60.62%,占全部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85.3%;第三产业贷款余额73.32亿元,同比增长43.49%,占全部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75.04%,从贷款余额增幅情况看,除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出现负增长外,其余都出现大幅度增长。第二产业中工业贷款余额为79.38亿元、建筑业6.99亿元,分别增长63.27%和35.66%;第三产业中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分别为37.78亿元、14.53亿元、6.08亿元和0.11亿元,分别增长130.29%、44.17%、59.04%和182.05%。

  六是科技创新逐显活跃。2011年,全市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大幅增加。全市专利申请量为399项,比上年增加133项,增长50%。其中,中小微企业专利申请量为335项,比上年增加93项,增长38.4%,占全部申请量比重为84%。2011年全市专利授权量236项,同比增长118.5%,其中中小企业专利授权量为200项,增长120%,占全部专利授权量比重85%。

  二、制约因素不容忽视

  近几年来,邵阳市中小微企业虽然取得了进步和发展,但与周边的兄弟市州相比,在规模、管理、融资、信息技术和人才等方面还处于明显的劣势,但在企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融资门槛高,企业资金周转难。近年来,邵阳不断加大了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倾斜和贷款的扶持力度,但融资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由于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存在诸多风险,一些银行贷款都趋向于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贷款成本都远远大于大型企业。虽然,银行多次调高了存贷款利息,但很多企业感到银行调息后,信贷控制更严了,贷款更难了,致使一些企业的资金周转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使中小微企业生产举步维艰,运转面临较大压力,企业融资困难,制约了生产规模的扩大

  二是地理位置不优,企业招工难。邵阳较多企业地处山区,地理位置相对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还相对滞后,致使到山区企业务工人员不多。据调查,当前企业的员工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他们的择业观更倾向于大中城市,对就业预期较高,更注重生活品质和个人发展,他们认为在外地就业发展前途大,希望出门闯一闯,就业目光锁定在沿海地理位置发达的城市及周边发到地区,即使本地企业待遇好,也不愿在本地就业,不愿意到偏远小城镇发展,地处偏远的企业招工难问题比较突出。据一些山区企业反映,由于企业处在山区,地方偏,员工跳槽频繁,用工非常不稳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也难到山区企业就业,本地年轻人吃苦精神差,都盲目地走出邵阳到外地就业,这是全市企业招工难的主要原因。

  三是市场竞争激烈,中小微企业管理制度落后。当前,一些中小微企业属于家族制企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技术上的逐渐升级,家族制管理越来越阻碍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这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差距甚大。管理者素质和决策水平还有待提高。有些企业仍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的层面上,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信息不透明,决策管理水平还不高。

  四是行业多投入少,产业结构矛盾较为突出。邵阳中小微企业虽涉及多行业,但仍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结构矛盾较为突出,虽在发展中不断调整和改善,但与市场发展需求仍不相适应。从产业结构看,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产业仍然占较大比重,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主要集中在以粗加工的工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等传统产业行业,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医药制造、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高科技行业,无论是企业个数还是增加值都处在较低的水平。2011年,全市中小企业中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仅完成增加值0.78亿元,占全部中小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仅0.2%,只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8%。其主要原因是邵阳大部中小微企业科研投入少,产品开发更新缓慢,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四、做大做强中小微企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要加大政策优化环境的力度,力促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各级要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有关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研究、制定推动邵阳市中小微企业发展配套性政策保障措施。建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引导作用。完善监督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和对各种不公平竞争及恶意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规划、指导、监督、协调、服务,研究中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由中小微企业管理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建立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调动和吸纳各方面的力量,在人才、技术、信息、市场开拓、法律咨询等方面,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形成全市中小企微业服务的网络。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工作制度,实行公示制、限时服务制、主办部门负责制、公开评议制及投诉制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二是要加大融资力度,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是严格落实各项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国务院出台了在金融财税方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九条措施和《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提出具体措施,省、市两级也相继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要严格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政策规定,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助其破解融资难题。二是要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应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以及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形成一个中小微企业信贷的担保体系;建立中小微企业共同担保基金,由政府加以引导,调剂各企业间的担保资源;鼓励企业间实行会员制的联保,从而形成完善的中小微企业担保体系。三是要切实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银行类金融机构应积极开拓面向小微企业的服务产品,在合法、合规和风险可控前提下,及时给予信贷支持,简化审批手续,适当控制贷款利率,建立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

  三是要加大招工力度,切实拓宽用工渠道。一是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为企业招工提供帮助,继续推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奖励机制,为企业招工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发挥网络信息平台的作用。各级劳动部门要健全完善劳务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完善的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体系,为务工人员提供信息指导、就业推荐和就业跟踪一条龙服务。三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要增强招工主体意识,从增加工资、改善劳保、规范用工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来解决面临的招工困难。企业要加强与职业学校的合作,通过采取“订单”式培训,为企业广泛吸纳技术工人。

  四是要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大招商推动大发展。大发展需要大投入。加大投入,靠国家项目资金太少,靠银行贷款太难,靠自身积累太慢,靠招商引资最好。要继续坚持依靠外力求发展的思路,切实把招商引资真正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大力开展产业嫁接招商,积极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强度高、产业关联度高的大项目。招商引资既要讲求资金的数量和规模,更要讲求引进项目的数量和效益,既要向外商推介项目,更要向投资者推介产业。大力引进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加快邵阳市传统特色产业集聚,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连带效应,真正把招商引资与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层次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五是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项目推进慢是邵阳市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中小微企业投资的不足就会导致邵阳市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各级要打破以往的固定模式,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融资,缓解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通过建立企业、政府和银行之和谐,加快狠抓中小微企业项目的推进工作的步伐,靠投资一批大项目来拉动邵阳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抓好大项目的引进,是邵阳市社会经济走出当前困境,加快发展的关键。

  [供稿:邵阳市统计局 汤艳丽 杨佳国 何敬忠]
[责编:韩建芳]

 

长沙市局开展服务业统计专项执法检查工作

古丈:1—8月限额以上服务业稳步增长

岳阳市统计局调研岳阳楼区和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

湘西州商务服务业快速发展背后的思考

湘潭市1-8月限额以上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