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长沙交通运输邮电业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竞争日趋激烈等种种困难,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全面推进交通运输邮电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调整运力结构,努力提升邮电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使交通运输邮电业较好地发挥了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和支撑作用,上半年全社会客货运输周转量同比增长9.6%;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减少1.3%;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7.2%。其主要运行特点是:
一、交通运输邮电业主要指标逐月回升
上半年完成全社会客货运输周转量182.65亿吨公里,增长9.6%, 1-6月各月累计增幅分别为13.8%、6.6%、7.5%、7.6%、7.6%、9.6%,增幅从3月份开始逐月回升,增速比一季度上升2.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
从运输量看: 货运好于客运。上半年实现旅客运输量18489.9万人次,增长4.1%,增幅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实现货物运输量11992.9万吨,增长6.8%,增幅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
从周转量看:客运好于货运。上半年旅客周转量129.8亿人公里,增长8.3%,增幅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货物周转量143.8亿吨公里,增长10.1%,增幅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
从运输方式看:公路运输依然是主力军,上半年公路实现客货运输周转量101.9亿吨公里,占全社会客货运输周转量的55.8%。铁路、水运、民航、管道运输的占比分别为28.8%、12.8%、1.8%、0.8%。因湘江长沙段从2012年5月底开始禁运,使去年同期水运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基数小,致6月份水运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当月高速增长。上半年,水运对全社会累计客货运输周转量的贡献率从1-5月份的10.7%上升到19.0%。
二、民用汽车特别是私家车保持快速增长
截止2013年6月底,全市共有各类客货运输车辆146.4万辆,同比增加21.1万辆,增长16.9%。 其中:民用汽车108.7万辆,同比增加19.2万辆,增长21.4%;私家车95.8万辆,同比增长23.8%,增加18.4万辆,月均增加3.1万辆,私家车依然增势不减。
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一)公路网络完善,辐射能力增强
2012年,长沙高速公路快速发展,高速公路里程从2011年的286.9公里增加到500.1公里。京港澳复线长沙-湘潭、浏阳至醴陵高速公路、大围山至浏阳高速公路、长沙至浏阳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形成了以长沙为中心,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覆盖全省、辐射周边中心城市的高速公路网络,扩大了长沙市的辐射范围,进一步缩短了长株潭城市群的距离,密切城市间的联系和交流,提升了长沙国际大都市地位。
(二)航空服务能力日益增强
上半年,长沙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不含过站)已达到652.1万人次,同比增长8.1%,旅客吞吐量全国排名第12位,中南地区排名居第3位。目前,黄花机场的通航点已达72个,其中国内56个,国际8个,地区6个。全面覆盖了国内所有省会城市、重要工业城市、主要旅游城市,连通了首尔、东京、新加坡以及香港、台北等国际和地区城市。
(三)地铁建设进入高潮
截止到2013年6月,地铁自开工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134.91亿元,其中一号线36.87亿元,二号线98.04亿元。地铁二号线已累计完成投资进度82.40%,到2014年底,由1号线和2号线组成的地下“黄金十字”将搭建起长沙轨道交通的主骨架。再过几个月,随着长沙地铁2号线试运营,长沙将正式进入地铁时代。
(四)3大高铁线路交会,长沙成中部最大高铁枢纽
2012年12月26日,随着全球运营里程最长的京广高铁全线贯通,截至6月26日,京广高铁全线旅客运送量超过4500万人次,日均近25万人次。京广高铁的贯通,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模式,还重塑了区域经济的版图。作为红利享受者,长沙和北京、郑州、武汉、广州一起作为区间总站,融入“6小时经济圈”。未来武广、沪昆、渝厦三条高铁在长沙交会,中部的交通枢纽将由株洲、郑州转到长沙,长沙将成为中部最大的高铁枢纽。高铁的贯通,将带动沿线城市旅游产业从“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型发展,变“人流”为“人留”,拉动城市餐饮、住宿、购物等领域的收入增长。
四、电信业窄幅增长,邮政业堪忧
面对同行竞争的加剧,资费的下调、互联网通信方式的严峻挑战,电信业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品牌,在夹缝中求生存,大力推动3G网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稳步回升。上半年,长沙实现电信业务总量56.5亿元,同比增长7.2%,电信主营业务收入51.2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中国移动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3.0%,中国联通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2.9%,中国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3.7%。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以及依托网络的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全社会的快递和包裹业务量成倍的增长,民营快递出现了井喷式发展。而与此同时,民营快递对国有邮政和快递的冲击越来越明显,国有邮政价格高、服务业质量低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其个人邮件和快递的揽收。目前,实力雄厚申通、圆通、顺丰、韵达、宅急送等民营快递分公司占据全市快递业务的主体,而这些公司的总部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市,除了长沙邮政快递纳入统计外,其他快递业务均未纳入统计,造成了目前快递行业兴旺、而在数据上反映不出来的尴尬局面。受此影响,长沙市邮政业务总量、总收入持续低位运行。上半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9亿元,同比下降1.3%,邮政业务总收入4.1亿元,同比下降2.1%;函件和汇票业务大幅减少,其中函件累计1121.2万件,同比下降39.6%;汇票累计47.4万笔,同比下降20.9%;报纸、杂志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比分别增长3.8%、2.3%;纪特邮票由于具有较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销售保持旺盛态势,累计销售1006.6万枚,同比增加368.9万枚,同比增长56.6%。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邮政电信业的疲软走势对整个信息产业影响较大
电信业作为信息产业的主体,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新兴工业化考核的重要指标。当前电信业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增长模式和运营机制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行业竞争已经转向3G及融合业务市场。电信业发展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一是三大运营商竞争日趋激烈。电信利用固网优势加速移动斩渗透,以“超低资费+融合套餐+信息化方案”模式对市场开展立体式挖抢,联通借助3G技术及终端优势加大捆绑力度也全力拼抢市场,移动借助庞大的用户群,坚持拓新增与稳存量并举,创新流量经营与集客经营驱动,牢牢巩固市场主导地位。二是移动互联网对通信行业替代的压力增大。在“智能终端+平台+应用服务”运营模式下,互联网免费业务直接冲击或替代运营商增值业务,以苹果为代表的终端设备商和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对客户的粘性和控制力越来越强;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业务分流话音、短信、彩信等传统电信业务,使运营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三是渠道经营转型压力增大。随着电信重组及3G、4G的技术演进与发展,运营商的业务范畴发生了较大变化,渠道简单依赖放号生存的传统发展模式面临转型,新兴业务的加载对渠道的营销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1-6月,长沙邮电业务总量比上年同期仅增长6.6%,增幅虽然比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回落4个百分点,目前的疲软走势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对信息产业健康发展和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影响较大。
2、交通运输业虽有所好转,但难有较大的起色
交通运输是全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行业,与经济形势特别是工业生产有较为紧密的相关性。当前全市工业生产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局面仍未得到有效提升。市交通局相关统计调查显示:多个单位反映公路货运市场不如去年,基本上以市内短途运输为主,货运平均运距有所降低,过去生意较好的花炮运输,如今也不景气,加上国家、省交通主管部门对公路运输周转量数据实行严格的评估控制,交通运输业虽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难有较大的起色。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曾花林]
[责编:王雷斌]